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zhijiaoren Intro 职教圈微信公众平台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职教民间新媒体传播平台,旨在传递最新职教动态,分享优秀教育案例、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等,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 近日,蒲公英评论作者马得清在《职称指标让多少一线教师“空悲切”》中,就“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占着高级职称却从不教书,一些学校领导从副校长到校长书记占着高级职称也从不教书”现象,大声发问:“这样尸位素餐地白占着高级职称合理吗?” 合理吗?的确不合理。领导占据高级职称却从不教书,这让许多教师心生不满,在制造着不公的同时拉大了双方的情感距离。职评中尸位素餐的不仅是上述这一方面,还有二线待退占着职称的;“媳妇熬成婆”,晋升职称就不肯继续打拼的。怎样解决这类矛盾呢?有“约”在先是个不错的办法。 约定各行其道。对领导与教师“抢食”的现象,不妨各自独立评定。隶属市县直管的学校校长或有关行管人员,由市县教育局依据年度考核数据实施考核评定,属于乡镇管辖的干部,在本乡镇全体同级干部中进行考核。坚决杜绝领导干部依仗权力优势挤占教师本就少得可怜的指标。这如同当下不少城市设置公交专用车道,避免公交、轿车、大货车混道而行产生不必要的剐蹭、“路怒”或贻误一样。当然,这样做要注意分配的相对公平,不能让宽而大的公交车道闲置,普通车每天在窄而小的道路上拥堵。 约定“腾标”的年龄。当下学校职评实行评聘分开,即使评上了,没有指标也不能被聘上。为了减少“淤积”,各级就在评这关下闸。有的直接按实有指标数一对一的下达晋级指标。使得职称指标成了涉及教师根本利益的制度性紧缺资源。也就出现了不少老师有资格有条件就是上不了的情况。对此,不妨设立一个“腾标”年龄。譬如,按过去教师退居“二线”的年龄标准,男58岁女53岁,自动随着工作的变动将所占的职称指标腾出。不过,正式退休的教师仍按原有职称享受相应待遇。出于人性化考虑,学校还要通过适当途径给这些为教育奉献了青春的老同志补足待遇。  约定履职年限。待遇应该是老师们锁定职称不放松的原动力。在没上职称之前,教师个个都努力争取,一旦“功成名就”,不少人以种种理由不肯再努力。我们大家都了解解放军部队中的一种干部管理任用体制,部队给低级指挥官升一级,要求这名指挥官必须承诺再为部队服务至少三年。 学校在给予某位教师职称待遇之前,是不是也可尝试来个“有条件的交换”?如果继续从教一定年限,带出几名不错的徒弟,待遇不降,工作出色的还按业绩给予更高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如果评上了职称却不肯履职或消极怠工,就按协议取消相关待遇。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相关阅读 职称指标让多少一线教师“空悲切” 今年,又到了教师评聘职称的时间。我校一位52岁的老教师问校长,他到底有没有资格申报高级职称,校长说条件确实够了,但是没有指标,实在没有办法。去问教育局人事管理者,也回答说条件确实够了,只是指标问题没法解决。又跑了一趟省职改办,当接待者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后,回答如前。 教师职称指标问题由来已久,僧多粥少是一种普遍现象。 职称指标已经成为管理者损害教师切身利益的拦路虎。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有的老教师直到临退休才有机会晋升,有的退休了都没有得到晋升。这种排队等待晋升职称的现象很不正常,当职称管理到了这种窘境的时候,我们有理由说,教师职称指标化管理严重损害着教师的切身利益,在广大教师的眼里,这样的制度既不合理,也不公平,怎么能起到激励作用? 在基层不少学校,已经达到职称晋升条件的教师一年比一年增多,等学校职称指标空额的人越来越多,可是上级管理部门并未根据实际情况给学校增加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职称指标就成了涉及教师根本利益的制度性紧缺资源。与此同时,当某个教师向学校领导提出职称评聘问题时,领导就会用“没有指标空额”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是,一所学校的职称指标是有限的,没有职称指标,一个教师有再多的理由找领导也是没有用的。 不得已,够评审条件的老师也只能耐着性子等。有老师戏言,等两三年的不算等,等三五年的那叫磨练意志,等十来年的才算悲怆——掐指一算,一个教师若十年还晋升不了职称,收入方面的损失可就太大了。不仅如此,职称得不到晋升的教师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不过也有领导这样提醒老师:“灵活点,不妨运作运作,也许下次就能轮到你了!”固执一点的老师不信这一套,清高一点的老师根本就瞧不起这一套,唯有脑子灵活的老师可能茅塞顿开,知道有了庙门就没有送不出去的猪头。 于是乎,就衍生出了这样一种怪像:职称竞争不再是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的竞争,而是看谁舍得花钱,看谁花钱花到位。 有乐意收礼的就有屁颠屁颠送礼的。中国青年报曾刊发过一篇读者来信,反映一个中学教师为达到参评高级职称必须具备的条件,前期花了1080元,相当于她当时一个半月的工资。后期为获得职称晋升指标,以及打点各级评审人员,又花了14610元,几乎相当于她一年的工资。 这样的事过去有,今天还有。我的一位朋友是小学教师,十年前就具备评一级教师的条件,但是一直不开窍,去年终于开窍,一番请客送礼后,终于如愿以偿。他告诉我自己是被逼无奈。笔者所在的学校,去年有一老教师退休,恰好空出一个高级职称指标。就在很多老师还不知道的情况下,这个指标不是给了年龄最大的待晋升老师,而是给了一个会来事的老师。消息被公开后,引发教师议论。我直言不讳批评学校党总支书记“监督”不严,没能为教师主持公道。书记表示再也不会这样了,因为新来的校长已经发现了问题,会解决的。 校长可以主持公道,但是恐怕难以解决指标问题,因为职称指标管理权限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手里。如果遇上私心重的校长,校内指标分配看人下菜是常有的事。而一旦遇上贪心重的校长,卖指标的事情都会发生。据媒体报道,2014年,安徽宿州一小学老师被校长叫到办公室,称向教育部门要到了一个高级职称名额。想评就交1万元,并暗示这个名额很抢手,已经有其他老师说要购买。由于该老师经济条件有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以8000元的“成交价”获得了名额,并顺利评上小教高级职称。事后他与同事交流发现这个潜规则在学校已经存在许久,便向媒体反映了此事。事件曝光后,这个校长被停职。 教师职称指标限额造成很多其他的现实问题。譬如,无序争夺问题,同岗不同酬问题,还有职称终身制问题。 尤其值得有关部门注意的是,职称终身制问题中,普遍存在这样两大不公现象:一些高级别的教师教不过低级别的教师,拿的职称工资却高于低级别的老师;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占着高级职称却从不教书,一些学校领导从副校长到校长书记占着高级职称也从不教书。这样尸位素餐地白占着高级职称合理吗?甚至还有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不教书的校领导,居然在职称考核中获得了优秀等级,这真是匪夷所思。 多年来,我们常听到教师职称在改革,但是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教师特别关心的职称指标限额问题。这对很多已经达到基本条件而等待评职称的教师来说是多么不公平。教师已经达到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有关管理部门却总是拿“没有指标”来损害他们的切身利益,这样的制度还有什么理由存在下去?官员的行政级别得有定数,因为一个单位的正职只能是一个,副职的数量也有定规。但是教师职称代表的是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只要达到条件就应该允许晋升,怎么能拿行政化的思维来管理? 作者:马得清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职称指标让多少一线教师“空悲切” 只用奖项认定教师“业绩”,贻害无穷 深圳市经信委原副主任贾兴东任深职院院长 中职学生--留学、就业、移民?关注“加国直通车”全搞定。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