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招改革发力,高校如何“接招”

2016-03-14 万玉凤 职教圈

编者按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已经一年多,目前,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其余省份也已基本完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有的省份已经公布新方案,将按照方案提出的时间表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此次改革实际上是综合改革,要协同推进考试、招生和管理的改革。


高校是招生的主体,这次改革将对高校带来哪些影响,在推进招考改革方面,高校要着手做哪些准备?目前进展如何?正值两会,记者近日就高校招考改革相关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和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


改革助推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


记者: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际上是综合改革,要协同推进考试、招生和管理的改革。高校是招生的主体,扩大高校自主权,是此次改革的重要方面。两位校长如何看待此次改革将对高校产生的影响?


刘吉臻:招考制度改革是我们国家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我想改革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系,打破现有的唯分数的教育模式,最终我们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要实现我们国家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变,实现我们国家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


这样的一场改革意义深远,同时也十分艰巨。作为高等院校,我们首先是要高度地认识这场改革的重大意义,站在国家教育发展百年大计的角度来积极地、全面地做好这项改革工作。


娄源功:我认为高考制度的改革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办人民满意的各级各类教育,如果说得再全面一点,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各级各类教育。


对于这样一项改革,牵涉到多个环节、多个层次,比如政府、学校,对高校、高中、初中、小学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必须将两个有利于作为原则,这项改革第一要有利于学生,第二要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生就是要有利于学生选择他所喜欢的专业,因为选专业就是选职业。有利于学校意味着,学生有兴趣学这个专业,专业思想就比较牢固,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了一个好基础。所以,一个主要目的,两个基本原则,是高校、政府、学生、管理部门所要把握好的。


记者:具体到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上,很多地方出台了政策,对高校来说,在衔接上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目前准备工作开展情况怎么样?

    娄源功:高校一直在做相关工作,高校抓内涵建设是一贯的,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用专业办学院,用学院办大学,先从最基础的那个专业办起,专业办好了,有若干个好专业才能有一个好的学院,所有学院都办好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大学。


这次改革对高校的影响,我觉得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原来牌子好的学校,专业比较一般的有危机感,学生不是根据学校名气来选,而是根据专业的排名,专业的水平,这会产生压力。第二个对没有名气的学校,专业好的话也会感到高兴,它的专业学科排名在国内靠前,一些老专业盼了多少年终于盼到了。这样改下去,有利于我们目的的实现,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



突出学校特色,尊重学生差异


记者:此次改革总体方向是“两依据一参考”,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需要高校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标准,在这方面两位校长怎么看,高校在人才选拔标准和体系方面应该如何建构,才能有利于科学、公平选材呢?


刘吉臻:从现在发布的改革方案来看,它从理论上是吸收了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也符合教育规律,比如,我们要把高考和高中期间的学业成绩作为综合考虑,这样使得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表现能够和高考结合起来。招生考试本身有一个属性就是要为国家选材,怎么能够把优秀的、具有特长的,或者天赋的人才选拔出来,经过培养,成为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高考的内涵。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过去的“一考定终身”,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全面发展,不要偏科,将来的趋势肯定是综合的考试。


但是,作为高校,我们要从学校的定位、学校的特长角度考虑,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我们以工为主,面向能源、电力行业,除了语文、外语、数学以外,可能我们就会更注重学生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高中成绩和禀赋,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一个总分来定终身,所以,这个改革方向首先是符合规律的,有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全面的发展。


事实上,据我所知,像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他们也是这样的一种模式,高中的综合考试成绩是要提供给学校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特征来决定更重视学生的哪些方面。


娄源功:高考制度改革是个综合改革,同时,它也是中央深改组大力改革里边的一个支项。经济改革最近有一个主流的说法叫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精神在教育领域是不是也适用?我觉得也适用,教育的发展跟经济的发展有类似的地方,也需要供给侧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比如说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所以我觉得教育供给侧的改革,第一应当在多样性上做思考,第二是在选择性上做思考,第三个是在个性化上做思考。在三个层面上来思考,是不是能够回到主题,能够做到办人民满意的各级各类教育,以实现更高的质量和更高公平。


记者:高校在构建科学、多元的选拔体系过程当中,着重考虑选择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对高校来说,是不是也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新契机?


娄源功:是,我们教育人应当尊重差异性,尊重学生不同的差异。


有的学生天生唱歌唱得就是好,但是考高中数学确实分数不高,如果所有学生都是综合发展而没有个性的话,可能就是千人一面,千校一面。所以,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能够适应各级各类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的一个选拔制度。



以高质量吸引优质生源


记者:这轮招考制度改革任务紧、涉及面广,对基础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将产生广泛影响,也必将推进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目前上海、浙江已经开始试点,但有调研反馈,中小学尤其是高中的校长和教师,对于高考改革的关注程度要比我们大学高得多,两位校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娄源功:高中关注程度高,大学关注程度低的问题,我倒没有像您听到的这个反馈感觉那么深,我觉得高校一直在练内功,并且采取多种措施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河南大学今年“104岁”了,是有名的老校,解放前曾经是国立河南大学,有若干专业都和大学是同岁的。学校在练内功的时候,过去就是专业只要学生提出来,原则上都是可以调整的,你办得不好的专业学生报考率就低,办得好的专业分数就很高。


在这方面,有些高校做得很好,但是我们没有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宣传。中学、大学热不热,每个人用力点不大一样,当然我们也会注意到这个现象,或者把它作为提醒,不但要做,而且要让全国的考生、有意向报考这个学校的考生都知道你是怎么做的。公平与质量,这是永恒的主题。不管作为校长、作为书记、作为老师,在心里要绷紧这根弦儿,提供的课程让他们每个人有参与机会,注重质量。不同的专业就奋力埋头抓质量就好了。


记者: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因为高中考试在前,高校招生在后,高考改革对高中阶段产生的影响率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刘吉臻:您刚才讲的这个现象,我在这方面没有深入研究,但我在学校里当校长,非常重视将来改革的趋势,可我不认为高考改革以后对我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影响,我倒是觉得这种现象也是事实。如果我是一个高中的校长,因为对一个高中来讲,高中毕业以后能有多少学生能上大学,能上什么样的大学,这个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过去就是统考,因为社会对它的评价就是看升学率。高考改革之后,肯定不能按过去方式做了,这样一来对他们带来的影响,我觉得应该是直接的。


现在的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质量的时代,到市场上买东西去,现在什么都多,但是缺什么?缺高质量的品牌。所以对高校来讲,我们国家也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练好内功,内涵发展,办出质量,办成品牌,这个也是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的方面。



打破身份禁锢,高校要拼真水平


记者:与高校品牌密切相关的还有另一个问题,这次改革方案中提出,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比如上海,就将取消“一本”和”二本“的界限,大平行志愿投档,打破高校的身份禁锢。在两位校长看来,将来高考招生要是取消了录取批次,将对高校带来哪些影响?实行按专业意愿报志愿后,大中衔接方面有什么比较好的思路呢?


娄源功:如果真这么做的话就体现了更加公平的目的,学生想上好专业,不再分一二三本,心理上他也好接受,不单对考学的时候好接受,而且对就业也好。现在就业有一些单位说三本不要,对这些孩子是一种心理上的伤害。如果取消的话,这就意味着更加公平,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促进学校练内功,专业不好,学校牌子再好,选择的学生少,优秀生源少,未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打折了,国际上名校都在争优质生源,国内名校也在争优质生源。


大学都在行动,就是练内功,怎么样把自己专业办成响当当的名牌专业。我老讲不要老认为自己是百年名校,关键是要看你的专业是不是名牌专业,名专业何愁学校不名。


刘吉臻:将来把一二三本批次取消,具体操作层面上有什么问题我没有研究过,取消了之后在客观上又能带来利弊得失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我想说的是,即便在现在的录取方式下,有的学生为了选择专业,宁可放弃一本,上二本、三本的学校。举个例子,在我这个学校,因为我们还办了一个三本——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有的一本分数线上的学生为了学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专业,宁可先进这个三本的科技学院,进来的目标就是考研再回到本部去。


高考改革现在要解决的是,不能再搞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因为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人,要给中学生、小学生松绑。所以,我们国家教育改革,不仅要建设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而且我们应该建设一流的中国中小学教育。

    在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要研究清楚,顶层设计要做好,不可盲目,要经过试点,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


刘吉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娄源功: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职教圈微信群进群方式

长按下图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menghuiluoyang】直接加职教圈杨笑笑老师微信杨老师邀您进入职教圈微信群,进群请修改昵称“学校+专业+姓名”方便各位老师交流。(注:微信规定——如加入500人大群即需要实名制认证、绑定银行卡)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征集全国职业院校优秀典型案例,投稿联系:杨笑笑 。我们将通过职教圈微信、QQ群、微博、博客、论坛等渠道向数十万的职教同仁分享你们的经验。



如何关注

更多职教动态、质量年报、诊断改进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交流请加职教圈QQ群:218553512

微信号:zhijiaoren

感谢您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职教圈”关注我们或扫描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职教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