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陌上梨花开——生界村

2014-04-20 李春梅 当代作家

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仿佛滴一滴墨在春水里,墨在水中洇开来的世界。每年雨水时节,一场轻轻润润的春雨后,空气中的阴寒还未退尽,薄薄的烟雨中,视线里的山水泼墨般空灵、诗意。

我常常独自枯坐在窗前,浅意识里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梨花开了吗?”就像久未会晤闺蜜一般,心被切切的牵挂弄得七上八下的。很想抛却一切牵绊而去,只为赴一场心灵之约。

于是,我逢熟人便问“梨花开了吗?我想去看花。”至于对方理不理解,回不回答都不重要。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孤独的旅程。冷暖唯自知。因为,有时人真的不如“不值一文钱”的山水花草,那么有情有意,那么贴心和实在。只要我喜好,它们永远敞开双臂欢迎,我随时的造访。丝毫不会怪我的唐突冒失,也不会因为我的穷愁不懂人情世故的寒喧、客套而拒我于外,更不会因为人们冠以的那些名利而厚此薄彼。它们专等那些在人的世界被磨砺得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人,来轻轻驻足,打开心扉,赏春暖花开,听鸟语花香。于是,久被冻疆的心,开始变得柔软,变得暖暖的,终于又找到生活着的依托,找到了精神的依靠。

梨花!我来了。

趁和风,闲信步,我的目光在垅间地头、院畔园间、房前屋后、溪边道旁,每年梨花开,我都会卸下满身沧桑,寻你。

“陌上梨花似当年,虽说不值一文钱。”梨花!我来了。来赴我们每年一晤的约定。

轻轻踏上生界村的小径。眼前白墙黛瓦,竹篱菜园,青青的菜园都成了你的陪衬。你才是这三月春天的主角。置身在梨花的海洋中,我似立在闺蜜的客厅般,登堂入室都如入自家菜园般自然洒脱,丝毫没有冒昧造访时的那种拘束、不适。一树树洁白的梨花,宛如团云积雪,秀而不妖,雅而出尘。一朵朵表情纯净的花朵漫过疲惫的心灵,令人魂轻骨净。似乎尘世的纠纠缠缠,纷纷扰扰都被无暇的意境过滤了一般。

错落中一树树梨花立在院前屋后、陌上、径旁、田埂下。这时,牧牛的手扶一树梨花冲着对面那坡喊一嗓子“二爷!犁完这厢来我家吃晌午,今天整二两包谷烧要得不?”那坡放下手执的犁铧,仰着脖子高声应道“听——到——了!有酒就是好天气!”声音震得树上伸头晃脑的鸟儿展翅惊飞,满树梨花笑得轻轻一颤,抖落的花瓣飞飞扬扬。久违的一花一树,都真诚地含笑专等我归来。我从夏初到冬末的期盼,终于又成了现实。独自走在阡陌小径,我又有了与闺蜜欣然相拥的快乐。

立春寒刺骨,惊蛰虫复苏。雨水春雷动,春分百花开。

雨水之后,枯草吐翠,秃枝返青,梨花胜雪,桃花绽蕾,杏花展蕊,可我偏爱你——梨花。

梨花抖落寒峭,冰肌玉肤,凝脂胜雪,素洁雅致。它迎着唐诗的韵律,散着宋词的清香,沐着清寒的春风,似踏着月光,不染纤尘,冰清无瑕而来的白衣仙子。“凌波一笑出尘生,风中轻盈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共寄愁绝。香体素欲倾城......”

风中梨花,才算美。柔软的风拂过雪白的梨花,置身在满坡梨花中,人就似走进一个九天外的香雪海中,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一树树优雅的梨花似一个个素洁的仙子,有的轻盈款步,笑语盈盈地相迎,有的似风姿绰约地立在道旁细细打量自己,有的轻纱飞扬,衣袂飘飘,步态轻轻地冲我招呼问好,有的婀娜轻飘地飞翔在左右,有的和着天外清音舞蹈;一树树花色虽相同,仪态却万千。或如菩萨亲临,或如王母高坐,或如嫦娥飞天,或如七女嬉戏,或如织女飞梭,或如天女散花,真是如临仙境,巧逢天人。

如果拾级而上,立于至高点,就能看到一片片梨花层叠相依,花影掩映,云蒸雪积。真是一树梨花一树雪,这样的花阵,只能用“香雪海”三字才能贴切表达。

雨中的梨花最美。细雨霏霏中,梨花在轻烟淡雾中,更显出尘脱俗。屋前的梨花“一枝春带雨”,篱畔的梨花“玉容寂寞泪阑干”,菜园的梨花绿映雪,道旁的梨花白雪香,陌上梨花“醉袖迎风雪轻扬”。真的是“一林轻素媚春光,透骨浓薰百和香。”细密的雨丝把些许清寒织进朦胧。远远近近的梨花都沉醉潇潇雨韵中。冷凉的雨中,梨花承着点点细雨,活像“哭断英雄肠”一起一伏哽咽抽泣的伤心人——关盼盼。

梨花的花语是纯情。因为纯情所以悲情。那是一种历尽坎坷,尝遍辛酸,受尽磨难后返朴归真的纯净之美。你裁云为体,拈雪为裳,琢玉为骨,焚得为魂,携一身孤寂,剔除红尘浮艳,倦怠市井得失,为人情世故的寒冷而苍白,携风霜雨雪,历酷暑深寒,达到看山还是山的洞明,涅槃之后的纯净。

走过田畴阡陌,绕过草亭。亭前,一树梨花含苞吐蕊,花瓣上还有几颗晶莹的露珠,似美人腮边没有擦去的泪水。微风拂过,枝摇花颤,似花儿们轻言细语,隐忍中又矜持的诉说。

人生有一种死亡是让人扼腕的。

你,关盼盼,梨花一样的女子,因为遇人不淑,被狭隘逼死!

关盼盼,唐朝礼部尚书张愔小妾,徐州名妓。关盼盼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诗文,更兼有一副清丽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她能一口气唱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也以善跳“霓裳羽衣舞”驰名徐泗一带;再配上她美艳绝伦的容貌,轻盈婀娜的体态,让无数世家公子望眼欲穿。后来,关家家道中落,出于无奈,关盼盼被徐州守帅张愔重礼娶回为妾。唐宪宗元和年间出守徐州,虽是一介武官,却性喜儒雅,颇通文墨,对关盼盼的诗文十分赞赏,而关盼盼的轻歌曼舞,更使这位身为封疆大臣的显官如痴如醉。唐德宗贞元年,大诗人白居易官拜校书郎,应邀到徐州节度使张愔家做客。酒足饭饱之余关盼盼粉黛登场献舞《霓裳羽衣舞》。白居易赞“身着红裳,犹仙子翩舞,体态轻盈,忽如轻风吹拂,时隐时现,忽似红玉雕像,静中有动,令人心旷神怡。”经主人点破才知是久慕自己大名的关盼盼。遂提笔“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元和十四年(819年)一个名叫张仲素的人拜望白居易时奉上关盼盼三首诗。

《燕子楼三首》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燕子楼》其一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燕子楼》其二

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燕子楼》其三

并告之,张愔去世后,关盼盼独居燕子楼。燕子楼地处徐州西郊,依山面水,风景绝佳,是张愔生前特地为关盼盼兴建的一处别墅,楼前有一湾清流,沿溪植满如烟的垂柳,雅致宜人。春夏季节,常有双双对对的燕子穿柳而过,翩然飞至楼头,给这里幽静的环境增添几分生机,因此称之为燕子楼,这是关盼盼和张愔一同议定的楼名。昔日关盼盼与张愔常常双双在燕子楼上看夕阳暮色,在溪畔柳堤上缓缓漫步,多少个月明之夜喁喁低语,数不清的晓雾朦胧中相偎相依;如今却是风光依旧,人事全非,独对长夜寒灯,形单影只,夜夜刻骨的思念,日日无望的期盼,冬去春来,去年的燕子今年又飞回,却不见去年伉俩。住在记满旧情的楼中,关盼盼心中只剩下悲思和无奈,日复一日,全靠着沉醉在回忆中打发时光,不再歌舞,也懒于梳洗理妆。昏昏暗暗中,不知不觉竟也度过了十度春秋,关盼盼的这种忠于旧情、守节不移的精神,赢得了远近许多人的怜惜和赞叹。白居易设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楼上,秋来西风送寒,月明如水,更显得凄冷与孤寂。独居楼上的关盼盼想必受尽了相思的煎熬。张愔离去后,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调,往日的舞衣也叠放箱中,根本再也没有机会穿戴上身了。忽然笔锋一转,说到张愔(尚书)墓上白杨已可作柱,而生前宠爱的红粉佳人还孤孤单单地独守空帏,倘若真的情真义挚,为何不甘愿化作灰尘,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呢?白居易对关盼盼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这时为何又要劝她以死殉情呢?这并不是他有心要伤害关盼盼,只因为按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来看,能以死殉夫,实是女人的一种崇高无上的美德。白居易认为,既然关盼盼能为张愔独守空房,为什么不再往前一步,从而留下贞节烈妇的好名声,成为千古美谈?在诗人的心目中,坚信节操和美名比生命更重要,他以为劝关盼盼殉情,并不是逼她走上绝路,而是为她指明一条阳光大道。为了更明朗地表达他的意念,他又十分露骨地补上白居易阅后题诗“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诗中展示了关盼盼在燕子楼中凄清孤苦、相思无望、万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白居易读后,回忆起在徐州受到关盼盼与张愔热情相待的情景,那时夫妻恩爱相随,这时却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少妻独守空楼,怎不是人世间的一大憾事!白居易不由得为关盼盼黯然神伤,流下一掬同情的眼泪。捧着诗笺,大诗人爱不释手地反复吟咏,心想:张愔已经逝去十年,尚有爱姬为他守节,着实令人羡慕。但是又转念一想:即使如此情深义重,难舍难分,为何不追随他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令人感叹的凄美韵事呢?于是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白居易十分肃穆地依韵和诗三首: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张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为关盼盼所写的四首诗带给了她。关盼盼接到诗笺,先是有一丝欣慰,认为能得到大诗人的关注及柔笔题诗,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待她展开细细品读,领会出诗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强烈的震撼,心想诗中寓意也太过于逼人,用语尖刻,实欠公平。我为张愔守节十年,他不对我施以关怀和同情,反而以诗劝我去死,为何这般残酷?因而她泪流满面地对张仲素道:“自从张公离世,妾并非没想到一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 说罢,她不可遏制地放声大哭,哭自己的苦命,也哭世道的不平。张仲素见状,心中也感酸楚,在一旁陪着她暗暗落泪。哭了不知多长时间,渐渐地,关盼盼似乎已从愤激的心情中理出了头绪,于是强忍着悲痛,在泪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诗韵奉和七言绝句一首: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关盼盼从张仲素手中阅到此时。回一首《和白公诗》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绝食而亡。诗歌是谴责、失望、决绝也是蔑视。“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独居了十年的关盼盼,对于生死其实已经看得很淡,以死全节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伤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却不被白居易理解,以为自己不愿为张愔付出生命。

宋朝的某一天,大诗人苏轼夜登燕子楼,曾作诗曰:“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夜景,为余浩叹。”清代著名歌妓王微也写诗纪念这位同行:“罗衾自垒怯新凉,无寐偏怜夜未央。生死楼前十年事,砌蛩帘月 细思量。”品读至此,不禁为关盼盼这位女诗人扼腕叹息。

独居燕子楼的关盼盼,历经世事后还依然艰难地生存着,显出女子柔中带刚的坚韧。可是由于旁人的狭隘、偏激、轻视而亡。关盼盼正是一树不随世俗的梨花。梨花抱饱磨砺地生存状态,又有多少人为她们扼腕叹息。

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

燕子楼因为关盼盼的故事而成为徐州的胜迹,历代均加以修葺。楼上至今仍悬挂着关盼盼的画像,神情秀雅,容貌艳丽绝伦,过往的游客,不但仰慕其风貌,更为她的贞情而感叹后。

宋朝苏轼曾夜登燕子楼,夜梦关盼盼,由情景曾词云:“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觉梦,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南楼夜景,为余浩叹。”   

一树梨花一树诗。嗅着这清浅又带点苦味的花香。我再次细细端祥着这株把生命开在枝头的梨花,有些许湿答答的悲悯漫过心头。

“砌下梨花一堆雪”“东风著意换天真”一朵朵花儿,似裁去为体,拈雪为裳,琢玉为骨,梦香为魂,剔除了红尘俗骨一般,携一身冰清玉洁。纯净从仙姿到骨骼,纯净,从思想到灵魂。

虽说生命的阵痛,是幸福的出口。但只有在市井寒流的磨砺中,才能脱尽俗胎,长出的这满树冰骨琼花,涤荡尘埃,香透天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