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烽火少年

2016-05-02 张培松 当代作家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华少坚和宋刚是县立四小的同班同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有一天下课,华少坚说他要报名参加八路军,战场上特别需要热血男儿,他问宋刚去不去,宋刚说,咱俩想到一处了,正要和你商量呢,去!,两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他俩便徒步奔赴八路军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少年先锋队的领导孙少平主任热情接待了他俩,孙主任正色道:“你们俩来这里是要报名参军的吗?我们很是欢迎,可这毕竟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你们想过吗?”

华少坚和宋刚齐声说:“都想好了。”

孙主任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俩一番,宋刚个头大,华少坚则显得瘦弱,想了想说:“好!有骨气!不过呢,上了战场可是要走刀尖的,怕不怕?”

华少坚和宋刚对视一下,当即说:“刀山敢闯,火海敢跳,有什么好怕的!”

孙主任听他们说话像大人似的,不禁笑道:“说得倒挺带劲,子弹可不长眼呐。口头说了不算,要看你们日后的表现,”孙主任认真考虑着,“你们俩到三班吧,宋刚任班长,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站岗放哨。”

“啊!”他俩的嘴张得大大的,这可不是他俩想要的结果。

“怎么?小瞧这任务?”孙主任不无责怪地说。

“这也太小儿科了吧。”华少坚讷讷地说。

“我说过,看你们的表现,比如,露宿、野营、训练,转移等等,不分昼夜,也没有一定的居住地,知道吗?”




两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甚是拿不定主意,也不知是不是应该按照领导的意图去做。

孙主任看出了他俩的内心想法:“如果你们认为你们现在已经是军人了,那就应该想到军人的天职,军人的天职是什么?是服从!”

华少坚和宋刚骤然醒悟,乐的直点头,算是服从了安排。

接下来的日子,少年先锋队接受的是各种训练:跑操、爬山、队列、上课,学唱革命歌曲。

孙主任在课上说道,我们八路军是革命的队伍,人民的队伍,搞的是全民抗战,为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救民于水火,最后解放全民族,我们要发动群众,誓将小鬼子赶出中国!再建设出一个新中国,让人民过上和平的好日子。

经历了一系列的训练,华少坚身子骨像散了架似的,但还硬是挺过来了。这天晚上,华少坚躺在麦草铺上,这些日子的种种情景像过电影似地浮现在脑海:那么陡的山,爬上爬下,脚都磨出了血泡;队列训练,必须听口令,整齐划一;上课,要认真听讲,记笔记;学唱革命歌曲,情真意切……


孙主任集合队伍讲话时,表扬了三班,说三班意志坚强,政治过硬,作风优良,表现出精良的素质。似乎是过关了。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一天晚间,夜黑风高,华少坚在山上放哨,隐隐发现有一小群人走出了根据地,他悄悄地摸过去,看见指挥员周久元领着一帮人朝县城方向慌慌张张急急地走。

没听说今天晚上有任务呀,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华少坚开始警觉起来,当即决定回去报告给李队长。回到驻地,华少坚连忙去找李队长,李队长正和刘指导员说着什么,“报告!”

“进来!”

“是少坚啊,什么事?”刘指导员问道。

华少坚把刚才看到的情形汇报给了两位领导,两人的目光碰到了一起,感觉蹊跷。李队长说:“少坚,继续监视!”

“是!”说完,华少坚一溜烟跑了出去。

“你看是不是应该把这事报告于书记?”李队长征求刘指导员的意见。

“我看行,马上报告。”刘指导员作出决定。




于书记得知此事很是意外,很快从一地下党那里得到了证实:周久元受国民党顽固派拉拢,当上了国民党的纵队司令。

于书记对周久元做了大量的耐心的思想工作,周久元不思悔改,还煞有介事地说:“到哪儿不是抗日,于书记您就别费心了,您的心意我周某领了。”

于书记气愤地说:“你这是叛党!”

“现在这世道,有吃有喝还有金大洋,过着舒服就行。”周久元洋洋得意地说。

于书记感觉周久元已死心塌地为国民党卖力,愤怒到了极点,再无话好说,便拂袖而去。

于书记通知八路军一部,决定攻打周久元的警卫大队极其所属的两个大队。

李刘二人接到县委指示,立马作了部署。华少坚得知此事,告诉了宋刚,两人缠着两位领导坚持参加这次任务。

那恳切,那真情,那坚韧,致使两位领导不得不同意他俩的迫切要求。

集合队伍,刘指导员作了战前动员,李队长强调了三点:一要打疼,二要打得有理,三要打得他们哑巴吃黄连。

队伍出发了,朝着县城方向。

八路军迅速抢占了有利地形,把周久元的警卫大队围了个水泄不通,李队长一声令下,手枪、三八大盖,手榴弹一齐开火,周久元仓皇应战,凭借着坚固的工事,进行顽固抵抗,在打开缺口的刹那间,八路军战士迅猛冲了进去,见反抗的就当即击毙,凡缴械的,一律给予优待。惊魂未定的周久元未曾想八路军的动作这么快,这么英勇,连忙带着几个贴心警卫躲藏了起来,战士们开始搜寻周久元。就在久寻不得之际,华少坚和宋刚揪着周久元的衣领带到了李队长面前,战斗至此胜利结束。华少坚和宋刚得到表彰,这是他俩经历的第一次战斗,感觉很过瘾也很光荣。

于书记遂决定改编周久元的有良心的部属,扩充八路军队伍。

八路军铲除了县城的一大祸害,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纷纷前来慰问部队,一些良心未泯的的乡绅也夹杂在群众中间表示祝贺,并捐赠了物品。

部队在县城稍加休整,即刻转移,少先队也跟着转战千里。

一晃四年过去了,宋刚和华少已成为16岁的热血男儿了,在战火和硝烟的洗礼下,淬炼成了一截不弯不折的钢。宋刚长华少坚三个月,华少坚称呼宋刚刚哥。




华少坚皮肤黝黑,体魄健壮,胳膊粗壮,五六十斤的东西,他一只手提起来奔跑如飞,少年队里没有人能追得上他,他机智,灵动,思维敏捷。宋刚则皮肤较白,宛若书生,却豪气冲天,威风凛凛,虽然只是三班的班长,却颇有胆识和智慧,遇事冷静,坚韧不拔。

他们所在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日益壮大,在屡次战斗中缴获颇丰,配有迫击炮、重机枪、马枪、手枪和马刀等一应俱全。

这一天,平原城的皇协军赵保原,仗着日式装备向掖城进犯,八路军早得到消息,埋伏在皇协军的必经之路的山坡上。皇协军大摇大摆地就要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就等李连长的命令了。待赵保原带领皇协军走近时,李连长一声令下:打!枪弹声响成一片激浪,华少坚一个点射,击中了赵保原身边的一个警卫,赵保原大叫道,给我顶住,顶住。皇协军自家性命都顾不上,哪还有人听他的,早已溃不成军了,纷纷抱头四处逃窜,宋刚瞄准赵保原就是一枪,可惜只打中了他的胳膊,他也顾不得伤痛,骑马便逃走了。这次战斗共击毙击伤300余敌,打扫战场时,共缴获步枪200余支,马三匹,大炮一门,八路军凯旋而归。

经过这次战斗,少先队名声远播,被群众所称道,越说越神奇,被传说成少年飞虎队。

这次战斗狠狠打击了皇协军的嚣张气焰,自此以后,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欺侮百姓了,一时大快人心,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在八路军的威慑下,最终迫使赵保原成了“友军”。

宋刚和华少坚两人总是形影不离,他们既是同学又是战友,他们在战斗里成长,在战斗里结成更加深厚的友谊。




随之,这支队伍转战胶东各地,深入敌后,频频打击小鬼子,他们神出鬼没,时东时西,时南时北,搞得小鬼子晕头转向,这让龟田中佐很是苦恼。

八路军转战滨城,伺机打击小鬼子。滨城山高林密,山重水复,弄巷交错,非常适合八路军的游击战。

这一天,宋刚和华少坚在滨城街上摸敌情,发现日警备司令部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感觉有些不对劲,两人便产生了勘探的念头,于是就装扮成叫花子,不时地勘察着动静,突然,见一穿长袍马褂头戴黑沿帽的人在黑衣人的围拢下走进日军司令部,这让他二人警惕起来。他俩悄悄地摸到日军司令部的后花园,华少坚飞快地爬上屋顶,宋刚在一边瞭哨。恰巧,那个长袍马褂在与龟田中佐说着什么,通过翻译,华少坚得知日军要对胶东一带的八路军进行一次大扫荡,出动三个联队,另有伪军千余人。

华少坚一阵兴奋,从屋顶轻轻落下来,好像长着翅膀,他在最初的训练中已经练就一身好武艺。

他俩迅速离开,回到驻地,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支队的领导。领导很重视,开了一次扩大会研究对策。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拖着敌人走,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这天晚上,宋刚和华少坚睡得很香,他俩的举动受到支队领导的表扬。

“宋刚,少坚,快起来,部队要开拔了。”少先队的孙少博喊道。

两人随着孙少博站到队伍中,战前动员之后,部队便出发了。

部队转移到了塔山,埋伏起来。华少坚大声说:“狗日的小鬼子,这次叫你有来无回,尝尝我们八路军的厉害。”说完,他就被委派去山半坡侦查敌情,华少坚在滨城大街上走巷串弄,对地形熟悉得很。距塔山三公里左右有一条河,小鬼子要到这里来必经那座桥,桥很窄,小鬼子一定在那里走得很慢,这时,他隐隐约约听到了马蹄声,想必是小鬼子和伪军快走过来了。

他学了声鸟叫,这是预先与部队领导约定好的,说明鬼子快来了。




李连长吩咐宋刚和孙少博前去与华少坚会合,很快三人便走到了一起,华少坚把他对付小鬼子的计划说给他二人听,二人拍手叫好。

他们三人在桥头的树林中躲好,华少坚说:“敌人来了,我打第一枪,然后,你俩给我狠狠地打。”

刚刚布置好,对面传来了嘈杂的脚步声和呜哩哇啦声,一队小鬼子在伪军的后面放肆地走过来,如入无人之境。

华少坚说:“敌人人多,但是桥窄,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来。再说,敌人不会想到我们在这儿等他们。按我说的打,保准像打野鸡一样,一枪撂倒一串。”

这群小鬼子和伪军哪知死神正在桥头等他们,一个跟着一个上了小桥。因为人多,小桥摇晃得很厉害,敌人只能左左右右扶着栏杆慢慢走。当走在前边的伪军快走完时,华少坚的枪响了,宋刚他们一个跟着一个把仇恨的火焰射向桥上的敌人。

塔山上的八路军听到枪声,李连长带领一个连的兵力前来增援。这一夜,塔桥河第一次被震懵了,枪声、手榴弹声、敌人的哭喊声盖过了河水声,清澈的河水变成了红色……

李连长他们回到塔山时,天已经大亮了,塔山的八路军一片欢呼声,而那边的小鬼子和伪军却是一片哭叫声,敌人损兵折将,并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倒被八路军差一点儿给一窝端了。

少先队又一夜成名,而华少坚成了少先队最英勇无畏的英雄。华少坚知道:敌人挨了揍,不会轻易罢休,一定会采取更加残酷的报复手段,两军对垒的时刻就要到了。

八路军这边早已做好了敌人进攻的准备,修筑防御工事,掩体,备足了枪弹和炮弹。

当第一声公鸡叫过后,敌人就黑压压一片地包围过来,宋刚和华少坚悄悄摸在敌后,两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人一刀撂倒了两个小鬼子,两个人飞快跳上树杈,又一跃而起,飞跃到山坡。立马,人影消失得无影无踪。




响声惊动了前边的小鬼子,小鬼子军官呜哩哇啦叫喊着,就是找不到人影。一时给弄懵了。待醒过神来,山上的钢铁轰隆隆地倾压下来,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整个山脉笼罩在一片硝烟中,直打得昏天黑地。小鬼子借着小钢炮和和掷弹筒对八路军阵地狂轰乱炸,然后是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夕阳被涂抹成血红,空气里流淌着一股硝烟和腥臭混合味儿。愤怒的眼睛和刺刀一起指向不远处的小鬼子,战士们在等待支队长发出最后一击的命令。

战斗是在战士们端着刺刀冲向敌群之中结束的。八路军以绝对优势坚持到了最后,殊死一搏的小鬼子和伪军几乎全部躺下了。华少坚和宋刚在这次殊死战斗中机智灵活,选取最佳射击点,打死打伤小鬼子和伪军约有几十人。

这次的缴获更多,大大装备了该支队,支队的形象在胶东一带树立起了抗战到底的信心,大大鼓舞了周边的八路军和抗日民众。

守城的小鬼子闻听后,龟缩在炮楼里或占据的小楼里,不敢动作。老实了一阵子。

华少坚和宋刚一如既往地装扮成叫花子,搜索敌人的动静,支队开始休整。

他俩的眼睛擦得雪亮,绝不错过每一个蛛丝马迹,他俩也很有经验,或假装睡在路边,或蹲守,或跟踪,他们知道这样的坚持就一定能够看出敌人的破绽。

这天,他俩走在大街上,装着沿街乞讨的样子,走到敌警备司令部不远处,倒在地上,假装睡着,事实上,他俩的耳朵灵着呢,有响动就有狗叫,他俩就稍稍抬起头,看动静和可疑人。

就在这时,那个长袍马褂又出现了,身边有几个黑衣人护着,朝敌军司令部走去,不时东看看西瞧瞧。

宋刚走向前去缠着要几块大洋,有一黑衣人一脚向宋刚踹去,宋刚一个后空翻躲了过去,黑衣人感觉大事不好,遇到对手了,掏出手枪就要向宋刚射击,不远处的华少坚一个点射,那黑衣人就一命呜呼了,其他黑衣人围堵了过来,宋刚和华少坚一边还击一边撤退,他们撤到一个弄巷,凭借着一堵残墙与敌人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宋刚负伤,但还是坚持战斗,华少坚说:“刚哥,快走!”宋刚说:“我掩护,你赶紧走!”




“刚哥,我不能留下你不管,我背你走。”

“少废话,快走!”

“不,要死,一起死,要生,一起生。”

“说什么呢你?快走!我走不动了。”宋刚举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以迫使华少坚尽快脱离险境。

华少坚一看,大吃一惊:“刚哥,保重!”

宋刚笑了笑,然后对着冲上来的黑衣人开了一枪。华少坚也射出了一颗愤怒的子弹,接着,就向前方跑去,前边的一堵墙挡住了,华少坚一个旱地拔葱翻越了过去。枪声没了,华少坚知道,刚哥牺牲了。

当天夜里,华少坚和孙少博把宋刚的遗体给埋了,并竖起了一块木牌,写着:宋刚同志之墓。他俩在墓前三鞠躬,然后就回到了驻地。

华少坚接到上级让他转移的指示,他已不宜再待在这里战斗了,因为敌特记住了他的体貌特征。组织委派他去了苏北新四军。

华少坚投奔新四军后,领导安排他列入一师警卫团。

华少坚投入了新的战斗。


作者简介

张培松,男,1963年2月生人,中学英语教师,烟台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语文报》《英语月刊》《英语辅导报》《青年诗人》《行走》‍《当代小说》《齐鲁诗歌》《大众日报》《中国妇女报》《滇池》《党史天地》《当代作家》《诗林》等报刊及网络媒体。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