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遥望玉门关
◆ ◆ ◆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夜读边塞诗,再一次在诗人的引领下来到了边关,月照玉门,是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孤寒,更有策马扬鞭征战的豪迈。
较之江南的山软水媚,其实更让人向往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一句“春风不渡玉门关”,把这座城牢牢地烙印在无数中国人的心头,成就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边关情节。阳关折柳,轮台送君,玉门月,祁连雪,已不仅是文字幻化的意境,更是心灵必须抵达之处。
玉门关是孤寂荒凉的,孤寂一如那塞外的羌笛,悠悠千年挥之不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苍茫而雄沉。那孤烟早已淹入了岁月的风沙;长河落日极致而壮美,长衣飘雪的文士,弹剑做吼的剑客,这是历史的真实、更是苍茫的画卷。是落日染长河以血色,还是长河以千万年积蓄的碧血染红了落日?
据记载,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时期,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它与阳关都是当时重要的屯兵之地,也是重要的商旅往来要道——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一匹又一匹的骆驼从玉门出发,又向玉门归来。胡天飞雪,大漠沙歌,那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有人说,一座玉门关,半部河西史。
对于远征的将士来说,玉门不仅是一道地理意义上关隘,更是他们心灵的故乡。玉门关外,战争从来不曾停歇,古来征战几人回?回望玉门,远征的将士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乡,因此,东汉驻守西域十三年的都护班超垂暮之年曾上书皇帝:“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这里曾经羌笛声声霜满地,这里曾经西风烈烈刁斗寒,这里曾经金戈铁马掩黄沙,这里曾经将军百战倚残剑,这里曾有过干戈化玉帛的短暂和平,而更多的时候,是战云裂空杀气弥天的漫长征战。玉门关的历史是用血肉写成的,这部历史唯一的主题就是战争,这也使它有资格雄视天下任何关城,但是,在这雄视的背后,是一将功成万古枯。
玉门关的明月也是冷的,不是因为它地处塞上,而是由于那一页页充满杀机的历史,那一行行充满血泪的记载。它曾有过血腥的征战,更有着无望的孤独与绝望。袒露胸膛的群山,是它的臂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是它的画布,千百年来,它早已幻化成了人们心头一座永不磨灭的雄关。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遥想当年,远离中原戍边的将士们,驻扎于此,在西风烈烈,黄沙扑面里,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他们用青春、生命和热血铸成了玉门关的雄伟与豪迈。“酒泉西望玉门道,千山万渍皆白草。”玉门苦战经年不息,将士死伤不可预期。
玉门关,不再只是存活在西北苍凉地域上的一座城,一所关隘,它俨然是边塞情怀里绵延千年的一个符号,一座丰碑。
玉门关与边塞诗密不可分,正是这一首首穿透岁月的诗歌让玉门关在历史的风尘里久久地散发着夺目的光辉,固然这光辉是逼人的寒冷。
说到边塞诗就不得不说说王维,这个我在唐诗里爱慕了千年的男子。他诗画双绝,俊朗飘逸,早年成名,游刃有余地游弋于盛唐的天空,中年以后,远离尘俗,学庄信道。他以如诗如画的笔法令无数人记住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
据记载,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塞上,犒劳军士。玉门的孤寒、征战的艰苦、军士的思乡、戍边的悲壮,让诗人感触顿生,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以军旅题材为主的边塞诗歌。王维没有统兵打仗,但他却用笔铸就了无数人的边塞情节,不得不承认,每个人对西部的向往其实都逃不过他的这两句诗。
除了王维,汉唐以来的无数边塞诗人,也为玉门关写下了数不尽的流传千古的名篇,这些诗歌在一定意义上使玉门关在西部荒凉的戈壁上一直散发着夺目的光辉。
在边塞诗人高适的笔下,玉门关更是苍凉壮美,充满感伤。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玉门关闻笛》
大诗人李白,更是一生都在渴望着报国从军,他时常把自己看作是谈笑间挥退三军的谢安,不过,诗人天生的气质,使他不具备领兵统帅的才能,也只能无数次地在自己的诗歌里遥想疆场,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不得不说,李白不愧是李白,他笔下的玉门关一扫阴霾与苍凉,展现出了一副雄伟壮阔的边塞风光。
我们许多人都是在儿时的诵读中第一次认识了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这是何等的苍凉和悲壮,从此,这座塞外雄关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头。
掩上枯黄的书卷,送走边关的明月,一个个大时代淹没在岁月的风尘里,一幕幕血染黄沙的征战定格成了遥远的历史。
胡笳羌笛今何在?遥望玉门关,我们也只能做一次历史的回眸,史书中的玉门关早已消失在朔风戈壁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