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金斗:当每次望父亲走远……

2017-04-10 祝金斗 当代作家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父亲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建设者。虽然已经与我永别了,可他那些平凡的事迹,却永远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使我终生难忘。

父亲在我脑海里留下最深刻记忆的瞬间,就是当我每次望他离家走远的情景……

父亲的爷爷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由于同族老爷爷祝凯然的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滨北专区专员),受其影响,家族中的一些人也就有了革命思想。我家老爷爷将土地全部分给了穷人,让九个爷爷自食其力。于是他们就把老宅让给了穷人居住,到圩子西外面搭建了茅屋,开起了“箱店”。唯独我的亲爷爷喜好书法,就带父亲拓碑刻字,也好养家糊口。到父亲十二岁的时候,奶奶病故。爷爷由于长期雕刻,双目石屑结膜,又失去了视力,不几年也离开了人世。幸亏父亲还有三个姐姐照料,还能勉强度日。家道坎坷,时局动荡,“七七事变”爆发,小日本鬼子大举进攻中国,父亲加入了儿童团。他站岗放哨,不止一次地和小日本鬼子与狗汉奸周旋,斗争。当父亲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我问:“您不怕危险吗?”他只是淡然一笑:“那时小日本鬼子猖狂,怕也是死,不怕也许能活……”



新中国终于诞生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中华民族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父亲在党的关怀下,也走向了新的生活。由于父亲有着革命的意志,党的潍坊地委让他加入了刚刚成立的“潍坊地区棉麻烟草技术考察团”,并派往常驻福建闽侯。父亲为了党的工作,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几年都没有回家。家里只有母亲一人支撑。

大跃进开始了,母亲怀上了我,父亲又回到了南方。到生我的时候,母亲几次寄信让父亲回家,可父亲还有一个科技项目没有完成,到生我的时候母亲也没有见到父亲的面。由于面前没有亲人,不能到食堂打饭,母亲生下我后,忍饥挨饿,竟一天没有吃到一口饭粒。

岁月荏苒。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一天,我们家里突然窜进了一群红卫兵。他们喊着打倒父亲的口号,把拿着的大字报贴在我家的屋门东墙上。并把父亲带走。我那时还小,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

几天之后,那天下着大雨,母亲弄了点干粮,让我到关押着父亲的饲养室给父亲送饭吃。父亲是几天几夜没有进食的人了。我提着一个破旧的提篮,冲进了雨幕。那时没有鞋穿,光着双脚,泥里的石块硌的生痛。当我走进饲养室的时候,就见几个红卫兵扛着大枪,看押着父亲。周围还围了一屋子的人,在七吆八喝着对父亲进行批斗。一个红卫兵见我竟敢进屋,竟将我手中的小提篮恶狠狠地夺下,扔在了门外的雨泥里。我怒不可遏地想要争辩,父亲和蔼地对我说:“儿子,我不饿,你回家吧!”

父亲,这就是我的父亲……



从此,父亲就再也没有回到他的原单位上班……

随着文化大革命形势的日渐平稳,我们诸城的经济百废待兴,父亲是诸城建筑公司的第一代建设者,以后又创建了诸城第二建筑公司。

一年,为了一项急建的国防工程,父亲被调往益都工作。家里的一切都全靠母亲一人操持。我还记得那是一个麦收时节,全家人都渴盼着离家几年的父亲能够回家,不是为了团圆,也好帮着母亲干一些农活。我还记得父亲原来是来过信的,说是麦收一定返回,可直到麦收结束,还是不见他的踪影。

一天,和父亲在一起工作的赵叔来到了我们家,说国防工程急迫,父亲不能回家。这使我们全家人大失所望。

时光在我的思念中一刻不停地向前走着。又过了一年,父亲终于回家了。可当父亲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父亲的左眼下竟有一道刚刚愈合的疤痕。我问父亲的缘由,父亲似乎并不在意的神情,说是为了赶工期,他在夜里和工友们加班,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穿在了竹竿上。我们看那情形,差一丁点就会把眼球刺破的。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啊!

本指望这次父亲能在家多住几天,可父亲第二天就又上路了。

父亲参建完了益都的国防工程之后,又到东海某地参建海防施工,一待又是三年。刚回诸城的那一年,本来应该好好在家休息几天的父亲,又投入到了诸城化肥厂的兴建之中,我还记得那是一个严寒的冬天,风雪呼啸,寒气逼人,父亲吃住都在建设工地上。为了不让建筑设备冻裂,父亲常常几个夜晚不回家中,随时对其进行保护,有些地方还要生火加温。父亲由于夜以继日的工作,一天夜里竟倒在了工地上,幸亏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才得以脱险。可等到出院之后,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再也没有恢复原初。开始,父亲还是硬充着到工地上班,任凭他人劝阻,还动不动就搬出了他的那句口头禅:“小车不倒只管推……”



有一天,父亲真地病倒了。这一倒下,父亲就永远也没有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说是要找有关部门给他落实政策,可父亲摇一摇头:“都那么多年过去了,就不要给政府添麻烦了。”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自己的事情总是那么地不在乎,而对工作,却是那么的认真,无私的付出。几次人生的苦难和生死的考验,让我知道了父亲的坚强和不屈。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我们都焦急万分。可父亲却没有让他的病吓倒。父亲告诉我,说他的病可能没有指望了,现在国家刚刚恢复高考,让我不要天天守在他身边,去参加复读班。可我对父亲说,就是我去复读,也要您恢复健康之后,父亲听后十分的不满。他说现在刚刚改革开放,国家正需要人才,我们不是为了自己,也要为国家着想啊!尽管父亲一再劝说,我还是未去复读。

父亲住院期间不止我们家人的照料,他的同事,他的领导也都尽心尽力。我为了让父亲的病情快快好起来,经常陪护他到青岛山大医院检查,还要每周一次到大夫那里调药。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民盟中央委员吴静怡老师也曾经患过父亲同样的疾病,就写信给她,吴静怡老师很快回信,介绍了她的医治经验和使用的药物,并嘱我好好地照料父亲。也有人从国外带回了最先进的药物。可那时我国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还处于落后状态,没有人会用那些药物,最后只能束之高阁。

父亲临终时对我说:“我要到我的建设工地去!你……扶我……”

可这一句话,竟是我与父亲的永别……

屈指算来,我与父亲相处的日子不过几百日,而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异乡的棉麻烟草技术考察团里,在国防建设工地上,在家乡的工业建设中。那时隔几年的相见一面,也转瞬即过……

那仅有的几次目送父亲离家远去的身影,是我目睹到的最美的风景,是我对父亲永恒的记忆……

啊!父亲,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建设者……

当每次望父亲走远……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