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艳菊:我的2017

史艳菊 当代作家 2021-01-24


整个2018年1月,除了上班和必要的加班,我让自己彻底的放松下来,约朋友闲聊、逛街、追剧、看电影、发呆……我跟朋友戏称:这是我涣散的1月。

然而,我却需要这涣散的1月,也喜欢这涣散的1月。

生命不只是使用,还需要奖励。

这涣散的1月,是我对自己2017年的一个奖励。

2018年2月1日,朋友给我发了这样的信息:@全体考生,2018年考研初试成绩2月3日起公布,6大关注点都在这里。

我知道,2017年的那些努力,该有一个结果了。

突然我就特别想写写我的2017,那些记忆中的碎片,那些一个人走过的孤独时光,那些回忆起来温暖的瞬间……



1

那个80岁以后才成名的摩西奶奶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或许是受了这句话的鼓励,34岁的我,决定考研。

一个办公室的加班狗、一个带娃的妈、一个没上过大学,本科学历只是成人教育的中年女人,就这样,开始了她的考研之路。

选择这条路,不是冲动,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人到中年,也想过不想再折腾。每天上好班,下班后做做家务、带带娃、散散步、看看书、写写文字、拉拉家常……一副岁月静好的日子,不挺好?可总是觉得哪块儿不对劲。

于是,我开始折腾。

拿到考研教材,拾起丢了近20年的英语,三个字是看不懂,六个字是一点也看不懂。做题是一点也不会做的。于是开始背英语单词,跟着老师听课。

早上6点起床,看一个小时的书再去上班。下午下班后锻炼一个小时,开始看书。朋友约吃饭,没空;朋友周末约出去玩,没空……后来,朋友不约我了。

那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今天背了10个英语单词,明天10个就忘记了;加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不想再看书;做10个题,错7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一个人捧着书,莫名其妙的流泪。

最崩溃的一次是加班加到很晚回家,翻开英语单词开始背,头炸裂似的疼,一个也记不住。我把那本英语草稿撕得粉碎,一个人哭……

第二天一早,一觉醒来,我化了淡妆,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去上班。晨曦中,我看到了辽阔的远山,加快脚步走向单位。

并在朋友圈中写下:“坚持中,你会迷茫、会崩溃、想要放弃……但你也会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学会管理时间,

学会自律,领略生活的另一种样子。所以,你有了期盼,有了看世界的眼光,也会遇到刚刚好的自己。”

慢慢的,我喜欢上了听老师的课,喜欢上了那些枯燥的法条,喜欢上了背英语单词,喜欢听老师偶尔为了让我们放松的海侃……这样的独自时光,缓慢持久地为我注入了一种能量。

它帮我打开世界,带我走出自己的狭窄空间,内心开阔而踏实。

考试结束,我在朋友圈写下了很长的句子:“对呀,当我这个提着保温杯的中年少女夹在一群小鲜肉中走出考场时,有点想为自己打call,尽管挂着黑眼圈,嘴皮干裂,手上有圆珠笔的墨迹。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会在下一秒遇见谁,那个把我付了1元钱的陌生人,也许我们这辈子也见不到了吧。路痴的我,屁颠屁颠的跟着看考场时遇见的几个阿妹,我们在学生还在上学时从小门溜进去看考场,我们考完试吃火锅,逛大理古城……那个肤白貌美的阿妹,被我偷拍成大姐,她说假装没看到。所以说,时光是宠爱我的吧。”

考完试回到家,洗了澡,换上干净的睡衣,靠在沙发上听音乐,回想起考试时遇见的一个阿妹跟我说的话:“姐,你该是那种到了70岁,还会背个相机,穿着白色长裙到处跑的有趣老太。”

那一瞬间,我偷偷地笑了。



2

进检察院的第一天,大boss告诉我:“在检察院工作,得考司考,没有司考证,就没资格办案,就会少点什么。”

作为非法学生的我,第一次知道“司法考试”四个字。那一年,我31岁。

第二年,对工作逐步熟悉的我报了司考。

拼命备考了半年,成绩下来,没过。

稀里哗啦哭了一上午。

来年,再战。

每天下班,日复一日的听课、做题;听课、做题……

耳濡目染中,8岁的儿子知道了很多法言法语:刑事责任年龄、侵权责任、盗窃罪、共犯……

朋友聚会,一个朋友吓唬特别闹腾的儿子:“再吵,让警察来抓你。”

儿子很镇定的安慰说:“你妈妈说的不算,你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警察抓不了你……”

听得所有人目瞪口呆。

接着被所有人夸赞。

回家他问我:“这就是学习的好处吗?”

一时间,我竟答不上来,只是使劲的点头。心里却感慨万千。

董卿曾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

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那晚睡前,我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因为喜欢憧憬、美好,想要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情怀,所以总喜欢尝试。不断尝试中,我学会了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更多的却是收获与成长。那些说过的美好,那些流过的汗水,那些在深夜里无声的痛苦,终于,让日子不再空荡荡。”

查成绩的前夜,不知数了多少星星、多少绵羊……

第二天早上到单位,同事见我手抖得厉害,好心帮我查分。

当他告诉我过了时,眼泪大滴大滴的落了下来。拨通妈妈的电话,妈妈说:“傻孩子,这是多高兴的事,哭什么,下班回来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2017年3月26日,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我,这样写道:“三年前,我不知道你。2017年3月,你来到了我的身边,30+的我,经历了很多考试,你是最艰难的,还好,你没有辜负我,我也没有辜负那段和汗水相伴的时光。”

我把证书抱在怀里,感谢它的眷顾,感谢它让我慢慢成为那个期待中的自己。



3

在行走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小确幸。就如2017年秋

天我与中山大学的相遇。

得知要去中山大学学习,很要好的朋友告诉我,这个季节去广州是最适宜的,气候特别好,不冷也不热,你这个女文青算是赶上了。

抵达广州,已是夜里12点。

大概很累,洗漱过后,很快就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迫不及待去看中山大学的早晨。

走在一流大学的早晨,一直是我所向往的。风很轻,阳光刚刚好,不同的脸孔与自己擦肩而过,我看到,一片黄叶在阳光下飘荡,路的尽头,应该是另一种美好。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样的校训,如中大深厚的历史,让人读不倦,品不厌。孙中山先生、戊戌六君子、秋瑾,我喜欢的大道、红墙绿瓦、法学院、摆造型时在旁边偷笑的外国帅哥。当然还有草坪、图书馆、行道两旁的苍天大树以及许多感受不出来的惊艳。

美好是什么样呢?应该就是这样吧。

开学典礼上,我们一起唱了中山大学的校歌,并互戴了校徽,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懂得了什么是仪式感,心里有一股神圣的力量在升腾,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映红了与我互戴校徽的同学的脸。

因为只有一星期的课,很多教授的名字和样子我都记不得,但教授们讲的很多精彩的案例,他们的敬业,他们对知

识的执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都留在了心里,未来还会陪着我一起走。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秀丽的女子,亲切,周全,学员们都很喜欢她,纷纷喊她“小郑老师”。为了更好的学习、互动与交流,在上下一个老师的课前,小郑老师都会让我们提前到教室,对上一位老师的课进行互动。每一个学员都特别积极,脑洞大开的发言,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让课堂气氛特别好,每一个人都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当然,也有调皮的学生,拍下了小郑老师的照片,分享到微信群,并附文字 “美丽温婉的小郑老师”,接着,群里聊开,各种打趣蜂拥而上。我呢,偶尔会岔上几句,但大多数时候是看,一个人享受这份因缘而聚的情谊。

离开中大,在昆明转机时,打电话给妈妈:“妈,吃晚饭时就到家了,我要吃你煮的酸趴菜。”

隔着手机屏幕,我仿佛看到了妈妈乐开花的脸。而我的胃,也在欢欣雀跃。

白岩松在采访香港特首曾荫权时,曾荫权讲起自己很多年前在美国留学,有夫人陪读,其实很幸福了。突然半夜爬起来,莫名其妙地对夫人说,此时此刻,愿意用一百美金换一碗咱们街门口卖的那种云吞面。

或许,这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家”。

这就是我的2017。当然,这只是几个对于我特别珍贵

的片断,其它的还有很多……

只是想以这样的方式纪念我的2017,告别我的2017,记住我的2017。

上个星期天早晨,送儿子去图书馆学钢笔字。儿子进了教室,我钻进图书室,看到一本很熟悉的书叫《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看了两遍,还是忍不住再次翻看。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温暖,因为书中的故事有情感、有精神。

听说,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今天,明天也不错。

在这样的阅读中开启我的2018,是很不错的方式。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