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灵樱:怀着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

灵樱 当代作家 2021-01-24

今天办公室的同事回忆起小时候的面粉煎,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的确没有什么吃的,小孩儿便在面粉上变着花样,烙的饼却十分喷香……大家说着说着馋得不行。我说:“前些天我家小侄女也学着煎,面粉里加蛋、油、黑芝麻,可煎出来的面粉疙瘩哥哥弟弟都不给她捧场,说难吃死了。”也是,粗糙的面粉疙瘩怎能和现在的榴莲蛋糕、芒果班戟媲美呢?然而,当年的我们却能在简单粗糙中体会劳动丰收的滋味,亦能格外珍惜生活的赐予。


现在的孩子“饿了吗?”叫外卖,体会养殖的乐趣要么买只仓鼠,要么买只刺猬,怎知道我们那个年代最大的宠物是牛、猪?而且养殖的数量可观,单单准备每天的饲料都够头疼的,我和姐姐就经常在傍晚翻越铁路去割大叶菜回来给家里的猪吃,更别说每个周末孩子们要轮流打扫臭烘烘的猪圈了。我们懂得照料好这些牲畜才有肉吃,有新衣服穿,它们是家庭经济收入至关重要的来源。


过去的我们生活在农耕时代,是水稻、麦子养大的身体,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但田间地头的辛劳和收获的快乐都是鲜活闪亮的记忆。现在孩子缺少许多过程体验,没有了期盼等待的激动,需要什么淘宝选一选,超市一个小时送货上门,他们仅仅只有共享20分钟的愉悦,一转身就都抛到脑后了。而当年的我们为了吃一顿水饺需提前几天计划,先灰头灰脸地动手做,然后看着一锅水汽氤氲在灶头耐心地等待,直到全体家庭成员到齐后才可启动碗筷。这看似漫长的过程让普普通通的生活更有意义,充满幸福感——日子弥漫在村东头的阵阵稻花香里和飘在家家户户的灶房顶的炊烟中。



如何让现在的孩子每个日子过得充实又难忘?除了机械繁忙的学习之外还可以获得怎样的快乐?比如动手的快乐,体验农家生活的艰辛,记住每个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很多家庭面对孩子的养尊处优,或者孩子的叛逆烦躁都束手无措,我们的家庭教育缺失了什么?浮夸攀比之风日益严重,蛮横发脾气成了通病,索取要求变得自然而然,依赖懒惰势不可挡……


今天的孩子在电视的“经典厨房”学会做菜,在科普知识节目里懂得马铃薯的植株长什么样,在动画片中弄清楚亲戚间辈分关系……他们获得的体验不够真实深刻,于是人与人之间越发淡漠了,人情世故迟钝而懵懂,我行我素不问冷暖。邻街开了一间钢琴室,我们几个大妈去凑凑热闹,弹琴的姑娘颇为眼熟,哦,想起来了,她是一个熟人的女儿,曾经经常在一起,“小姑娘,你认得我吗?”“我不认识你。”她爱理不理淡定地回答,脸上摆着不愿意和你眼神交会的神情,至于认不认识你,她心里是再清楚不过了。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喜乐而毫不关心别人的感受。


我们做长辈的经常别有用心地旁敲侧击,碰到熟人“快叫阿姨”,耐心地教导年轻人如何待人接物,希望他们能沿着健康正常的轨道发展,然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却可以不领情,甚至妄自尊大或肤浅幼稚,一直同孩子一般,坚信那些不可理喻的举动其实合乎情理。几代人与现实之间时时出现尴尬的不和谐,因而产生了郑重而轻微的骚动,认真而未有名目的斗争。


上了年纪的人和我们,我们和下一代人,如同平行的车道无法交集、融汇,开小车的势必把骑电单车远远地甩在后面,骑电单车的也只能偶尔回头关照一下走路的。时代的道路两旁的风景柔丽清新,引人遐想。未来的路将呈现什么样的景象?前景堪忧还是一片光明?虔诚地怀着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成长,期待一副满涂着喜悦丰收的色彩斑斓的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