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曙蓉:没有真爱的人生,永远是残缺的

彭曙蓉 当代作家 2021-01-24

没有真爱的人生

永远是残缺的

——简评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


美国作家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再次加深了我对文学反映现实的认识。评论界把欧文誉为现实主义的小说家,“当代的狄更斯”,但我认为他的小说扎根于现实又超越了现实——一种更深刻的心灵的真实。


《独居的一年》是我近年来阅读时唯一一部想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抛开小说中有关性欲描写的表象,我感受到的是发自心灵的强烈冲击,与其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毋宁说它是一部关于心灵真实和情感创伤的小说。


心灵和情感的创伤,是永难愈合的,除非你找到并拥有了真正的爱。


没有真爱的人生,永远是残缺的。


小说实现了在真实与虚构、写实与想象之间的自由滑动,这是最特别的地方,少有作家能及。可以这么说,我们都活在现实中,也都活在虚构中,我们在真实与虚构中耗尽一生的力量,交付一生爱的能力,用一生的时光寻找一种方式——小说中的一家人(父亲特德,母亲玛丽恩,女儿露丝),以及母亲玛丽恩的情人埃迪,均以写作的方式——来拯救失去爱与重新觅得爱的能力。


特德虽然是童书作家,他的带有恐怖性质的童书的内容,表面上,与现实并无多大干系,实际上,他把永失爱子的痛,都转移到他对更多孩子们的爱之中,这其中还有他多年来对住家附近小学无私的捐助(直到他去世,女儿才知晓)。玛丽恩,小说开始的时候,她是一个美丽绝伦的39岁的女人,也是一位亲历了无比惨烈的车祸,亲眼目睹两个风华正茂的爱子瞬间丧命的母亲。她的前半生,与之相伴的是一位出轨成性的丈夫,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两个优秀的儿子。丧子之痛,使她的心彻底死去,直到16岁的埃迪以作家助理的身份进入她和丈夫的生活。埃迪对玛丽恩一见钟情,而玛丽恩无法克制地把对儿子的爱转移向埃迪,在埃迪的暑期工生涯,接受他成为自己短暂的情人。虽然,玛丽恩彼时又有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四岁的女儿,但她始终不敢爱她——因为害怕再承受一次失去孩子的毁灭性打击。当埃迪的暑期工生涯结束的时候,玛丽恩毅然离开了他,离开了分居已久的特德和稚嫩的女儿露丝,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她是活着还是死去?16岁的埃迪牵着4岁的露丝的手,经历他一生中最难熬最郁闷最痛苦也是最勇敢的一天,他没有阻拦玛丽恩的离去,而是以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理解配合着她秘密地离去。从此,埃迪无法再爱上年轻的、年纪相当的女孩,玛丽恩像一个魔咒注入了他的一生,他一生都在等待玛丽恩的归来,一生都在寻找老女人作为情人,他没有结婚,他一生唯一的爱都付给了玛丽恩。4岁的露丝,在母亲突然消失的这天,瞬间长大了,她在纸上画下三个没有面孔的人,中间那个是母亲,旁边的两个是她从未见到过却挂在家里无处不在的相框上的——哥哥。


小说有三个明确的时间段,开始的时代是1958年的夏天,中间是1990年的秋天,结束部分是1995年的秋天。这中间的跨度是37年。在这漫长的37年中,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都以写作的方式来书写自己的人生和抚慰生命中永远的创痛。为什么他们都选择了写作这种方式来重建人生?我认为,这是作者有意隐含的一种创作观,写作,虽然需要大量的虚构与想象,但写作终究是不能脱离现实的,无论作家创造了多少人物和故事,但给予他们的创作最初和最大的动力,仍然是来自他们生命的情感的动力。玛丽恩在离开丈夫和女儿后,再没有跟任何男人发生过关系,她写作的警探系列小说,都出现了两个失踪的男孩,这是小说中女警探永远也找不回来的两个孩子,这更是永远困扰着女警探也是玛丽恩的问题。埃迪在结束作家助理后,读了大学和研究生,也成为一个作家。他创作的系列小说,都是一个母子恋的模式:年轻的男人爱上了比他年纪大一轮或两轮的女人,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露丝是他们中间也是美国当代最成功的小说家,由于幼年就失去了母亲(这37年中,玛丽恩从未探望过她),她创作的小说,被读者指为缺失母亲的角色,而她自己认为,其中也没有父亲的角色。她小说的主人公,主要是两个女朋友,她把现实生活中她的好友汉娜移植到了小说中,汉娜是一个十分开放却从未得到过真爱的女记者。露丝的小说,以想象的方式书写了女人的堕胎、离婚、寡居和再婚等种种生活,她认为,小说不必要经历事实,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完成。然而,最终她放弃了自己的执念,亲自探访红灯区,亲眼目睹了变态杀人狂虐杀妓女的残酷的一幕,随后在小说中反映了她亲历的真实。



露丝的父亲,早已成名的童书作家特德•科尔,在痛失爱子以后的四年,陆续创作了几部小说,看似恐怖儿童小说,实则都已幼年的女儿为原型人物,来表达他对女儿的爱。他一生中从未真正爱过什么女人,他唯一深深爱着的就是女儿露丝。然而,当36岁的露丝还未迎来她的第一次婚姻,特德却与女儿唯一的好友汉娜发生了关系,这使露丝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并以与父亲的球友发生关系的方式强烈地报复了父亲。露丝离开美国前往荷兰参加新书签售的这段时期,77岁的特德,从未对什么事情严肃过在乎过的特德,在车中自杀了。在此,我强烈地感受到,一生玩世不恭的特德,实则把他的丧子之痛,全部转化为对女儿露丝的爱。当他意识到他严重地伤害了女儿后,他才开始反省人生,由此了悟到自己一生所犯下的严重错误,从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露丝在失去父亲以后,才意识到她最爱也是最恨的人都是她的父亲。


1995年的秋天,露丝在寡居一年后再婚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艾伦是一位五十出头的出版商,也是她的书迷。小说名为《独居的一年》,就是从这个视角为生发点而展开的倒叙。不过,这漫长的倒叙,巧妙到读者并不觉得它是一段往事和倒叙。露丝的第二任丈夫哈利也是她的忠实粉丝,还是阿姆斯特丹老城区的一个退休的警察。58岁的哈利从未结过婚也从未找到过与他志趣相投的爱读书的女人。他们因为阿姆斯特丹的妓女罗丝被杀案而结缘,实则也因为写作而结缘。露丝的两次婚姻的对象,都是年龄比她大许多的五十多岁的男人,这似乎也透露出她强烈的恋父情结——无论她的父亲多么风流放荡,但父亲对她的爱和责任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她虽不满父亲的放荡,却把对父亲的爱转移到了对人生伴侣的选择上。露丝的第二次婚姻使她终于感到了幸运和幸福,她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爱的感觉。


37后,露丝再婚后,玛丽恩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汉普顿。虽然她已老去,但仍然是个优雅和漂亮极了的女人(这当然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书中这样写到:“他面前是个完整的女人,正如她的角色一样,玛丽恩将她整个的人生托付给埃迪,成为他一生奋斗和爱恋的目标。还有哪个男人担当得起如此重任?这些年来,五十三岁的作家做到了同时在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爱她。”作者欧文通过76岁的玛丽恩之口,对53岁的埃迪说道:“写作只是一种自我治疗。”在她的小说出版之前,特德就按照律师的要求,付给了她足够生活的钱,特德的唯一要求就是:让露丝专属于他。


人性是复杂的。小说家的任务就是以最真实最自然的方式展示复杂的人性。《独居的一年》中主要人物科尔一家是复杂的,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所有人,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老城区的妓女们,都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使我们决不能轻易地用好与坏来评价一个人,更使我们懂得,唯有复杂的人,是丰富、深刻而孤独的。而这样的心灵,正是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心灵,由这种心灵构成了世界无数的普通人的历史。


真正读懂了这部小说,你就会在其中发现自己,你就会知道余生要如何度过?你就会知道,遭受重创的心灵,失去亲人和寻找真爱的人们,将如何重新治疗永恒的创伤,将如何放下?重新出发?当然,别无其他的办法,唯有真爱,是救赎创伤心灵的唯一灵药。


《独居的一年》决不故作高雅,也不刻意回避爱与性的关系,那是一种赤裸裸的真实,强烈到让人必须掩卷深思。在西方世界,人们看似很开放,但对许多人而言,性,最终必须与爱——结合在一起。单独寻求性的刺激,如特德接触过数不清的女人,如汉娜接触过数不清的男人,他们的人生不仅无法拥有完满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最终将因巨大的失落感而走向绝望。在性的世界中迷失的人们,如露丝的父亲特德•科尔,最终在77岁这年,因为与女儿的好友发生关系,而导致了女儿的愤怒,感受到获得亲子之爱的失败,走向自杀。书中的爱,决不仅仅是爱情,而包括永恒的亲情——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子女对父母无比的依恋。在这个意义上,爱情仿佛是亲情的替代品,所谓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都在小说中表现得颇为突出。露丝最终理解和原谅了抛弃她37年的母亲。因为,“失去孩子的悲伤永远不会消失,只会稍有减弱而已——在过去很长时间之后。”76岁的玛丽恩终于与自己达成了和解,用漫长的37年,考验并收获了埃迪对她的爱。这是人世间最动人的事情。


《华盛顿邮报》对约翰•欧文的评价:“至今尚在人世的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欧文。”他是村上春树的偶像。自此以后,欧文也将成为我所崇敬的作家。


▌作者:彭曙蓉,湖南邵东人。文学博士。现为湖南某高校教师。热爱文学,读书治学、教书育人之余,笔耕不断,思考人生,探索人性。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