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素色西安

2016-01-03 刘桂珠 当代作家

西安,汉高祖刘邦称其为“长安”,寓意“长治久安”。十三朝建都之地,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皇陵亦多,有“东方金字塔”之称,金人赵秉文的一首“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便是最好诠释。于我而言,“去找叫做自由的国度,去见叫做远方的情人”便是旅行的意义。用足迹去丈量每一寸土地,去领悟读过的书,去看陌生的风景,去见不同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如鱼儿游进大海,可看清自身的渺小,见识天地的广阔。两个多小时的旅途,便进入陕西地界,飞机穿过棉花般厚厚的云层,极目所见,丘壑遍布,纵横交错。应了辛弃疾所言:“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未涉足这片土地时,脑海中已积存了许多关于它的记忆遗珠,只待寻一银线,将其串连成项链:秦始王逐鹿中原,所向披靡,统一六国,成就一番霸业;汉武帝雄才伟略,征伐四方,令匈奴俯首称臣;而盛唐景象更令万民来朝,国力空前,贤君良臣,传为佳话。这里不仅有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还有高亢悲愤、气势豪迈的秦腔,贾平凹称其为“八百里秦川大地,三千人齐吼秦腔”。昔年语文老师游历过后出一上联:秦腔霸王调。我们班门弄斧对出下联:汉曲昭君魂、燕乐霓裳曲、昆曲牡丹韵等,至今不知下联,留一份不解于心,作无限思量。


西安给人感觉是灰色的。灰色的天空,如积木方块般规整的建筑,宽广的街道,咸阳机场附近有重工业,可见大烟囱,适合拍七八十年代的纪录片。气候干燥,多沙尘,街道早晨必洒水,如下过雨般湿润。街上随处可见的冰糖雪梨、石榴汁,现榨的,可清心润肺。寒风凛冽,枯黄的叶子如蝴蝶般翩然起舞,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三人同行,我查路线,J订旅馆,W做向导,分工明确,不费周折。下午抵达,安顿好,晚上奔赴第一站回民街,当一回吃货。回民街位于钟鼓楼间,在钟楼附近买了埙,那声音哀怨忧愁的乐器,适合独自站在山岗上吹奏,那份寂寥空旷深入骨髓。傍晚时分,钟楼灯火通明,四周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昌盛景象。及至回民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各色小吃特产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有biang biang面、羊肉泡馍、肉夹馍、臊子面、杂酱面、火爆鱿鱼、老酸奶、神农小土豆……见到了传说中的羊肉泡馍,百闻不如一尝。碗里盛着两个馍,回族阿姨说,将其掰得像豆子般大小就好。我们开始动手,半个钟头后,她看了我一眼笑着说,阿妹掰得真精细。她说的是黄豆大小,我掰成了绿豆。北方面食,重油重辣,味道虽独特却易腻。街上,有回民用木锤打着糖酥,孔武有力。卖泡馍的店家,门口摆放宽如鼓面的盘子,装着凉皮凉面等小吃,北方人真是豪迈大气。更有红柳烤羊羔肉,柳粗如枝,原始而正宗的烤法。另有各种香味的干粮大饼,饼大如盘,一个约可食一周。火爆鱿鱼吃了两串仍是嘴馋,大啖之。老酸奶青花瓷瓶子真是精致,W买了一瓶,喝完瓶子留作水杯把玩。吃完小吃买手信,将一套中小型兵马俑、剪纸相册收入囊中。而逛到巷子中,询问价格减了一半,小小的抱怨。旁边路人劝我买多点便不心疼了,被她这份幽默惹笑了。


第二站为张学良公馆、钟鼓楼、明城墙,大雁塔夜景。住在碑林区,绕过几条街便是张学良公馆。张学良,在民国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论才干,少年得志的他已统领东北三十万大军抵御日寇,军功赫赫;论风流,他与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为人津津乐道。如张爱玲与胡兰成、徐志摩与林徽因、郁达夫与王映霞,才子佳人在爱恨情仇中纠葛不清,如品陈年烈酒,醇厚柔绵,耐人寻味。公馆由三座小洋房组成,三层楼高的建筑,灰砖外墙,与西安的主色调互相呼应。另有三个陈列馆在其左侧,平房构造,馆内记载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事件始末,历史的转折,扭转了乾坤。另陈列有行军打仗之装备器械、书信真迹、生平记载,值得细细品读。小洋房为少帅一家起居之地,房中摆设均仿当年景象,简洁端庄。踩在木质地板上,有时光沉淀的质感,似穿越时光一窥流金岁月。少帅一身戎装,英气逼人,赵四小姐眉目如画,蕙质兰心。二人相遇时,本是使君有妇,罗敷有夫。后赵一荻逃婚,甘心跟在少帅身旁当一个小秘书,二人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少帅被幽禁台湾,赵四小姐不离不弃,任风云骤变。与外界断绝联系数十载,陪伴少帅的,除了赵一荻,便只有收音机,他视若珍宝。晚年张学良重获自由,移居美国,已是耄耋之年。千帆过尽,波澜不惊,神态祥和,心有丘壑,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说。登钟楼,眺望西安城,道路宽广,规划有序,有蔚然大气。楼内雕梁画壁,富丽堂皇,摆放有成套乐器,是秦汉青铜编钟,用于宫廷雅乐,可一窥礼乐盛行之风。雕梁画壁间,龙飞凤舞,可见能工巧匠只天工神作。钟鼓楼又称姊妹楼,遥相呼应,蔚为壮观。晨钟暮鼓,钟鸣鼎食之家……那礼乐之邦无不显露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重逛回民街,吃到了biang biang面,面粗如裤带,油润爽口,劲道十足,略嫌油腻,若能再上一壶茶解腻更佳。北方少茶,寻了几家店方得一小盒茶叶,为安溪铁观音,如他乡遇故知,感动万分。


下午有半天的时间可供消磨,走一趟古城墙方尽兴。城池宫殿是古代政权建立的基础,内可贸易经济,外可抵御外敌,固若金汤,雄伟壮阔。古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供跑车和操练。有城门四座,分别是: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全程走完需七八小时,踩单车亦需两三个钟。灰蒙蒙的天,似雾霭未散,北风朔朔,是零度气温,手脚皆冰冷。我与J、W走在城墙上,对话伴着呼啸的风飘向远方,一步一步,没有尽头般走向地久天长。让思绪放空,做无线风筝任意南北,忘却了时空界限。城墙蜿蜒盘旋,一望无际,是山河浩荡江山无限。而我摸着斑驳苍凉的古砖,竟如造访故居般熟稔亲切,是光阴流转几世,而我赶来赴你一面之约。沿途旗杆上挂着的灯笼随风飘荡,日影稀疏穿透云层,为古墙镀了一层浅金色。砖上偶有刻字,书写“户县大王王守 一九八四”,概是重修之时换的灰砖,已渐被岁月侵蚀,字迹模糊。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遥望城楼,金碧辉煌,是盛唐遗风。路过广仁寺,喇嘛传教之地,正值古灯大会,善男信女用蜡烛在地上围成莲花、佛祖宝相、卍、吉祥平安等形状,并点亮一根根蜡烛,许下一个个心愿,煞为壮观,虔诚祈福,心诚则灵。从安定门走到安远门,已徒步走过半个城墙,历时四个钟,却不知疲惫。晚上去大雁塔广场欣赏水舞表演,用纤弱之水演绎的音乐盛宴。那音符化身精灵,跳起了灵动曼舞,令人叹服。仰望大雁塔,那无数迁客骚人题诗扬名之地,传颂千古。还有玄奘雕像,他是慈恩寺第一任主持,西行归来,曾将经书藏于此处,佛法昭然。


第三站,秦兵马俑、秦始皇陵。穿越千山万水,只为见你一面。那惟妙惟肖、千人千面的兵马俑。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故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陪葬坑,排兵布阵均按军中规制。步兵俑、骑士俑、鞍马俑排成整齐方阵,有千军万马之势,气贯长虹。陶俑身材高大,身高一米八左右,健硕勇猛。车马俑手持戈、矛,为战车作战主力,立射俑与跪射俑均轻装战袍,束发挽髻,持弓弩,一起组成弩兵军阵。值得一提的是,秦人束发为右髻,而射兵束发为左髻,因其弓箭背在右边,为了作战方便之故。而武士俑与军吏俑可从战袍着装方面将其区分。军吏俑神态肃穆,作思考状,在军队后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军吏多有将军肚,莫非是酒喝多了?陶马俑栩栩如生,神色活现,举颈仰首,张口作嘶鸣状,可见制作过程是仿照动态刻画,而非静物。近看军吏俑,身上所穿铠甲层层镶嵌,层次分明。神态自若,炯炯有神,指甲、掌纹清晰明了,可见刻画之精细。而据导游介绍,兵马俑出土时均有鲜艳和谐的彩绘,色彩明艳,出土后被氧气氧化,瞬间化作白灰色,着实可惜。而更多的兵马俑出土即成碎片,全靠考古人员细致拼接而成,匠心独运。


“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来到秦始皇陵,面对着骊山苍茫,皇陵静穆,想起了李白所描绘之景“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同样的凄冷荒凉,一望无际。陕西皇陵多,盗墓贼亦多,“洛阳铲”为盗墓者发明专用,故而十墓九空,洛阳铲后被考古专家研究所用。而众多皇陵中,唯有秦陵、乾陵保存完整。秦陵地下有水银,汞含量严重超标,土壤有毒。乾陵因其机关重重,设计精巧而幸免于难。秦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依山傍水,为风水宝地。骊山,西周末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惨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而山上多美玉,以青黑色的蓝田玉居多。李商隐曾赋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即指骊山盛产之蓝田玉。据探测,秦陵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水银蒸发的气体中含剧毒,无孔不入防不胜防,故令盗墓者退避三舍。传闻,地宫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北魏郦道元记载道:“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金玉为日月星辰,水银铸为江河湖海。秦始皇躺在纯金打就的棺材里,游荡在江河上,巡视着帝国领地,继而延续着天下霸主的雄威。而地宫中景象如何,只能看未来的考古成果。陕西特产为小柿子与大石榴,当地人沿途叫卖,无奈天冷,买的人少。买了烤番薯和炸柿子饼,在天寒地冻中吃着,手中捧着一团暖意,温暖人心。


第四站,陕西博物馆。而J继续北上,去看壶口瀑布,那壮阔的黄河横无际涯,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而下,浩浩汤汤,那份壮阔大美令人动容。西安,十三朝建都之地,自有恢弘壮阔之气,磅礴之势。博物馆内,从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各种陶器、青铜器、长矛长剑、秦砖汉瓦,金银丝帛,可谓各具特色,珍稀非常。陶俑瓷俑,环肥燕瘦,唐的雍容华贵与汉的严谨谦恭形成对比。石器时代,匠心独造,想象力非凡,人面鱼纹图腾凸显。青铜器古朴端庄,雕刻精秀,各种酒器造型各异,古拙敦厚。兵马俑神态各异,千人千面,个性突出。唐三彩绚丽夺目,造型飞扬……


素色西安,古都长安,说不完的故事。那兵马俑、明城墙,凝固成光阴的故事,千年以后,与你相逢,诉说当年种种。那往事,或辉煌飞扬,或苍凉落寞。身临其境,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尘土飞扬,是策马扬鞭,气吞万里如虎。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未来的历史。时光逆旅,白驹过隙,千百年后,又会是怎样一番天地?


作者丨刘桂珠,来自投稿邮箱

原创作品丨欢迎分享丨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