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旗搭载C919首飞 | 光荣与梦想同在,荣誉属于全体北航人!

2017-05-05 航小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年5月5日14时,上海浦东机场,国产大型客机C919经过高速滑跑,刺破苍穹,翱翔蓝天!

  随着C919一同飞上蓝天的还有北航校旗,这份荣誉属于全体北航人!

我校党委书记张军院士一行应邀参加C919首飞仪式。

张军院士、李未院士、刘大响院士、冯培德院士等在首飞现场


张军院士、李未院士、程基伟副书记等在首飞现场

     C919凝聚了太多北航情结,北航从大型飞机专项论证伊始,便深度参与,贡献着北航人的智慧与力量。

温家宝总理三次莅临北航

关心大飞机研制

2003
非典期间

时任总理温家宝来到北航,嘱咐北航师生:要发展探月工程和大飞机项目,“造大飞机是国家意志,是战略考虑,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也有很直接的科技意义和经济效益。”“我看中国大型飞机的制造这付重担就落在在座的同学们身上了……”

2008.12

温家宝总理再次莅临北航,叮咛北航师生:“应抓紧努力,让中国的大飞机尽早翱翔蓝天。”

2011.10

温家宝总理考察北航,时任校长怀进鹏向温总理汇报北航参与大飞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话,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坚定了全体北航人投身中国航空、振兴航空事业的信念。

大飞机重大专项论证依托北航

2003.6

国家正式启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并陆续成立国家重大专项论证组。据有关专家透露,“大飞机专项”是第一个也是论证最为艰苦的一个“重大专项”。

“大飞机专项”论证组由时任北航校长李未担任专家组长。此次论证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要不要上马大飞机项目。专家组赴上海、西安等处考察后,经过近数个月的紧张论证,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建议上马大飞机。

2006.2

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大型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2006.7

为细化方案,科技部会同发改委、国防科工委等部委,再次组建专家论证组对大飞机项目进行论证。论证委员会由顾诵芬、李未张彦仲担任主任委员,刘大响院士也是委员之一。

2017.4

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通过首飞评审。首飞技术评审委员会由张彦仲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李未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时任北航校长李未院士被任命为大型飞机重大专项论证组组长、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主任委员

我校张彦仲院士一同担任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主任委员

我校刘大响院士担任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委员

李未校长回忆道:

“两次论证都依托北航来开展,这是我国高校第一次从立项论证开始深度融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C919中的北航人

金壮龙:中国商飞董事长、党委书记,1986年毕业于北航有翼导弹设计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吴光辉:C919总设计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迎春:C919常务副总设计师,1988年硕士、2007年博士毕业于北航。

张庆伟:现任黑龙江省委书记,曾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任董事长、党委书记(2008.03--2011.08),也是北航校友(2009年博士毕业于北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直接参与C919研制的北航人还很多......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凝结着北航人矢志不渝、航空报国的精神。从后备人才培养到科研人员直接参与,从国家实验室支持到校企全面合作,北航全面助力国产大飞机的研发与制造,为中华民族的世纪航空梦想开启新篇章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航多个科研团队助力C919

  北航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学,从来没有离开过航空一线,参加了所有新中国历史上国产重点重大飞机型号研制的攻关工作,这次的大飞机研制对北航来说同样是国家使命的召唤。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8年12月20日上午,时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庆伟和时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李未院士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与中国商飞公司的全面合作拉开帷幕,依托北航建设的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深入参与到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的自主研发工作中。

C919上这些科研技术来自北航团队

材料学院王华明院士团队:

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成功研制出C919机头工程样机钛合金主风挡窗框、中央翼部段1#肋钛合金上下缘条、前后三叉接头等大型复杂钛合金关键构件,通过部段验证考核试验、构件综合性能不低于锻件,并表现出快速响应、低成本制造突出优势,为飞机研制作出重要贡献。


材料学院张佐光教授团队:

承担了上飞-北航民用飞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中心技术攻关项目“民机复合材料典型标准样件热压罐成型技术研究”。依托项目形成的国家发明专利为C919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的热压工艺方案通过适航审定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支持。


自动化学院焦宗夏教授团队:

为C919研制了国内第一台C919大型客机多轮刹车系统的便携式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是开发环境中的关键支撑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为美国供应商交付的飞机刹车系统进行校验和验证提供了重要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首架C919飞机顺利首飞和刹车系统正常服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唐海龙研究员团队:

所在联合工程队伍承担了C919飞机的发动机选型与风险评估任务,对发动机供应商的技术方案先进性和可实现性开展了深入分析,开展了民用飞机/推进系统优化设计,准确预测了为满足C919飞机性能要求的发动机方案关键参数,为C919飞机和发动机的技术协调和风险控制提供了技术基础。


能源动力学院李晓东教授团队:

参与了C919 飞机关键技术攻关,针对C919设计初中期的声学设计需求,开发了一套适用于的机体噪声设计分析预测系统,用于大型民机机体各部件的快速声学设计,对大型民机机体进行快速适航噪声评估。


航空学院杨超教授团队:

从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开始,一直参与C919的气动弹性科研攻关,形成了气动弹性专业的技术方案,承担了C919颤振、气动伺服弹性、静气动弹性修正、结构设计等专业方向的科研攻关,为保证C919结构安全、满足性能指标做出了贡献。


航空学院林贵平教授团队:

与中国商飞上飞院联合开展C919机翼热气防冰系统设计技术攻关,在国内首次自主全过程地完成了大型飞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计,开发研制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防冰系统设计与评估软件,大幅度地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防冰系统的设计周期,保障了C919飞机在结冰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飞行。


航空学院刘沛清教授团队:

在C919研发中,完成了多项技术攻关课题,其中包括高亚声速机翼设计,高升力装置设计,大型飞机水上迫降等,提出增升装置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新概念,并完成了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程序,得到中国商飞的好评,此项目2013年获得中国商飞科技一等奖。


航空学院刘虎研究员团队:

在C919总体设计阶段承担了机场适应性的研究,创新性地将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应用于国产大飞机的飞行及机务人员培训,例如三维虚拟机务培训系统就是我国首次将飞机工程三维数据直接引入民机客户培训领域,为C919的试飞及后续运营维护提供了支撑。


机械学院张德远教授团队:

与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进行钛合金小直径精密高效深孔加工技术的研究。该系统主要包括用于数控深孔钻床的振动钻孔机械系统、智能化电气控制箱两部分。其中,创新的振幅频率可调回转式激励机构,是国内外首创,为低频振动深孔钻削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


机械学院陈五一教授团队:

参与C919飞机风挡框制造,与成飞针对C919风挡框加工工艺难点开展联合攻关,通过仿真、分析、测试对毛坯残余应力情况进行系统研究,掌握了零件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可以实现零件加工变形的精准预测。


机械学院万敏教授团队:

与中航工业洪都公司、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合作,共同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供应商制造类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了铝锂合金复杂蒙皮零件的成形方法,开发了数字化的工艺设计仿真系统,提高了蒙皮机械铣削变形建模仿真效率,实现了C919客机机头、前机身和中后机身蒙皮的精确制造。


机械学院赵罡教授团队:

主要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复杂曲面的智能加工技术等。承接多项中国商飞创新基金,参与了飞机数字化装配研究的工作。


机械学院李东升教授团队:

承担了面向精密装配的大型客机钣金精准成形制造和基于MBD的民机对接工艺与装备关键技术攻关课题,参与了C919全机对接生产线引进工作,开发了多套工艺设计与仿真软件系统,并进行了生产型试验验证,为C919大型飞机的顺利首飞提供了支撑技术。


机械学院刘强教授团队:

承担了“C919飞机主起支撑接头深槽腔”及“C919飞机1#钛合金上下缘条激光成型毛坯” 机械加工关键技术两项课题。经过技术攻关,成功解决加工难题。


机械学院袁培江副教授团队:

研制的航空智能制孔机器人,可以适应不同曲率的曲面,能够用于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及叠成等飞机部件的自动制孔。与成飞、上飞等单位合作,成功应用于C919、ARJ21等多个型号飞机研制与生产,实现了制孔自动化。获吴文俊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经管学院邱菀华教授团队:

对大飞机项目在组织、进度、费用、供应商、合同等五个方面的风险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管理建议,构建了大型客机项目风险管理框架,研究填补了大型民机项目风险管理的空白。相关成果获得2015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交通学院张曙光教授团队:

针对C919研制的验证试飞技术需求,对大型电传操纵客机不良人机耦合动力学特性、失速特性、高速特性、颤振、结冰条件下飞行特性等高风险和机理复杂的科目,建立分析模型,为试飞队伍培训、确定测试和检测设备配置、制订试飞程序和应急预案、化解试飞风险、开发适航试飞数据标准和系统提供重要基础。


交通学院熊峻江教授团队:

与中国商飞上飞院合作,开展了"民机金属结构疲劳评定体系方案”研究,为C919飞机结构全机疲劳试验和疲劳定寿奠定基础。与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民机作动器疲劳寿命设计与评定技术”研究,提出了C919飞机方向舵、地面扰流板和多功能扰流板作动器疲劳寿命评定方法,根据疲劳耐久性试验结果,满足了设计目标要求,通过了定型审查。


可靠性学院赵廷弟教授团队:

所在联合工程队承担了C919的四性指标论证任务,充分开展了飞机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与安全性的现有水平分析、国内相关的技术水平研究。梳理了数十项大飞机四性关键技术,并负责实施了安全性评估与虚拟维修能力建设项目,为确保实现飞机的四性要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宇航学院赵丽滨教授团队:

针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这一制约复合材料结构安全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系统地建立了一套先进的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的破坏理论和预测方法,该成果被中国商飞纳入到我国民机“复合材料连接手册(机械连接)”和“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分析工具”中。


仪器光电学院张广军院士团队:

其研制的航空装备飞行性能动态测试站,参加了C919大型客机预试、低滑、中滑、高滑、高滑抬轮一直到成功首飞的所有阶段试验。成功实现了C919大型客机远距离、大范围、长变焦、高清晰自动成像跟踪和飞行航迹与姿态核心飞参的高精度动态实时测量,为C919首飞全程试验总体指挥提供了精准支持,有力保障了飞行试验安全。


法学院龙卫球教授团队:

就大飞机研发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法律架构和政策事项进行了国际国内对比与完善研究,为中国大飞机研发和生产与市场化提供及时的法律策略支持。

北航为大飞机培养专业人才

  北航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专门成立了大型飞机高级人才班,旨在为我国大飞机工程项目核心团队输送急需人才。经过几年的发展,大飞机班已经与中国商飞建立了全面产学研合作关系。

北航首届大飞机班结业留念

  大飞机班广泛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瞄准我国大型飞机工程项目人才需求,以培养科学家的分析洞察能力、工程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实践人才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穷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重视培养学生具备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工程经验、先进的技术手段、严谨的工作作风”四项素质。

2011年3月第五届大飞机班开学典礼与中国商飞北航培训基地揭牌仪式

2014年9月获国家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从2006年至今,北航共举办大飞机培训班10期,每期100天,培训学员513名,从2009年培训班全部为中国商飞开设,目前在中国商飞工作的学431名,全部在技术业务部门从事C919或者宽体客机的研发工作,其中12人担任各技术部门的组长和副组长。

在校期间,学员共获得授权国家发明19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表论文158篇。在民机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北航大飞机班已经携手中国商飞走过了10个年头,为C919飞机的研制培养了大量青年才俊。

北航人

空天梦

     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学,空天报国、敢为人先一直是北航秉承的理念。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沈元、王俊奎、陆士嘉、宁榥、屠守锷、林士谔……一批批青年才俊怀揣航空救国心,毅然从国际一流大学归来。

北京一号

全校师生齐上阵,真刀真枪做论文。800名师生奋战100个昼夜,于1958年9月把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送上蓝天。

北京五号

  1958年,新中国的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系统,由北航系统提出设想,并作为主要参研力量。

无人驾驶系统应用在苏安-2型飞机

蜜蜂1号

1976年6月,我国第一架三角骨架式伞翼机——“蜜蜂1号”试飞成功

“蜜蜂1号”试飞成功

双体组合氦气飞艇蜜蜂20试飞成功

  上个世纪70、80年代之后,进入发展时期的北航,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以航空报国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航空事业的无限大爱。


无侦-5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在70、80年代,成为对越反击的空中雄鹰,是我国唯一参加过实战的无人机。立功受奖,铭刻世纪坛青铜甬道。

1988年,沈元在上海运--10飞机上

BZK-005

  共和国海天长鹰,高空长航时无人驾驶飞行,获200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亮相抗战胜利大阅兵,多次执行重大任务,亮剑南海,捍卫国家主权。

C919翱翔蓝天,凝结着北航人的矢志不渝,这是北航人的职责与使命,是北航人的光荣与梦想,是北航人对“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庄严承诺!

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北航人正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航小萱工作室

文案、编辑 | 王晴 孔祥明 史越 程喆

图片 | 航空知识 北航校史馆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