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小萱™ 2018-05-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每天都有大事情发生

胸怀寰宇,造福人类

今天这事让全球瞩目

因为,就在刚刚

北航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记录

1月26日,北航“月宫365”计划举行第二次换班仪式。第2组4名志愿者在“月宫一号”密闭舱内连续生活200天打破了由俄罗斯科研人员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同时,系统闭合度与运行时间也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报告实验进展情况


200天,4800小时,28.8万分钟

挑战人类极限

新的世界纪录由北航师生创造!


换班仪式上,1组4名志愿者刘慧(右二)、刘佃磊(左二)、胡静斐(左一)、高寒宣誓

1组志愿者入舱后,8名志愿者短暂“团聚”

“月宫365”计划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保障人类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长期生存所需关键技术。进行地面演示验证实验,发展系统稳定运行调控技术是必须的工作。

“月宫一号”是北航刘红教授团队发明的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四生物链环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植物-动物-微生物)。“月宫一号”一期系统于2014年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密闭实验,持续105天。

这次“月宫365”计划持续一年,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主要任务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统稳定

换班仪式现场速递

200天+密闭空间,常人难以想象,

志愿者们是怎么度过的?

2017年7月9日,2组志愿者入舱,开启第二阶段实验。

“月宫365”实验2期志愿者刘光辉(后右)、伊志豪(后左)、褚正佩(前左)、王伟

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主要增加了健康实验:研究人在长期幽闭环境中心理变化、肠道微生物和人情绪变化等。4名志愿者既是实验操作者,也是实验对象,每天要完成多种测试取样,每个人都是强大的“数据库”。

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实验

“月宫365计划”是针对载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而开展的综合性实验,与真正的航天任务有很大的共同性。诸多环节的设计模拟地外条件,对人类空间探索意义重大。

太空中,没有对自然光变换的感受,机体的生物节律、新陈代谢水平、情绪和行为等是否会出现显著变化?植物单元对情绪的调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0月6日起,“月宫365”计划遮窗实验启动。4名志愿者共完成两阶段遮窗实验:3周有自然光无外部景观实验,3周无自然光无外部景观实验。

这是第二阶段最令人揪心的时期。在完全遮挡自然光线的情况下,乘员们将度过全密闭无自然光照的实验阶段。

“月宫365”计划全程监测舱内志愿者们的生理心理状况。

比如心肺功能测量。

比如通过自我报告、电话访谈和分析日志、视频录像等分析他们的情绪变化。

比如,在长时间太空旅行中,宇航员会感到抑郁、易激惹、警觉度 、工作表现不佳,产生睡眠问题。因此,实验中设计了对舱内志愿者们的睡眠监测。

详情请戳舱内志愿者们亲自执笔的:

密闭空间健康管理之光环境篇

密闭空间健康管理之航天心理篇

密闭空间健康管理之医疗监护和生理心理研究篇


一项全球关注的实验

空间探索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月宫365”实验进展经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路透社、法新社、BBC等近10个国家的主流媒体报道后,引起全球关注。

2017年7月17日,央视总编室携《我有传家宝》栏目组打造“央视文化之旅”校园行活动,首站走进北航。在录制现场,刘红教授和1组志愿者分享月宫故事,节目还“走进”舱内,连线2组志愿者。

2017年12月18日,世界顶尖科学杂志之一的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官网上发布了2017年最佳科学图片,共计14幅,“月宫一号”入选。这张名为《月宫之中》的照片也是《自然》杂志2017年5月全球最亮科技图片之一,记录下了在小麦与豆角之中忙碌的志愿者。

2018年1月1日刊发的《中国日报》上,月宫一号入选2017年度国际传播图片,作为我国科技进步的代表之一,向世界展示我国的科技水平。


狭小密闭空间*200天的体验

“月宫一号”装置总面积约150平米。植物舱I和植物舱II占地约100平米。综合舱居住面积约42平米(4间卧室,1洗漱间,1固废间,1集客厅、工作间、厨房、餐厅多功能一体的交流间)。

在月宫,志愿者们没有周末、不分寒暑,遵循固定的生物节律,有科学的饮食搭配,200天里不能睡一个懒觉。四人各司其职,每天都有早早规划好的固定任务。

以植物舱II负责人褚正佩为例。她说,舱里的工作像是生活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7:00,起床,测体温、血压、体重,洗漱、早餐

9:00,换上工作服,到植物舱II循环植物营养液

10:30,采摘蔬菜,称重记录,准备午餐

午休后,回到植物舱II检察巡视

16:30,自由支配

17:00,准备晚餐食材

18:30,晚餐

20:00,回卧室,学习

21:30,做瑜伽锻炼

22:30,洗漱、量体温、血压,填写起居表,睡觉

200天里,很多事情要重复几百遍

科研方面,他们每人每天测量体重、体温、血压与血氧饱和度等健康指标,准确记录在册。一周要填3次问卷(每次两个),取样3次(唾液/尿/便),还有更多……

工作方面,舰长刘光辉每天都要处理尿液,植物舱I负责人伊志豪每周要收获3次小麦(实验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分批种植);健康管理员王伟每周要对志愿者健康取样所用耗材分装成袋并编号。这些只是一部分。

志愿者们说,这就像一场马拉松:

初期兴奋不觉累;后来慢慢冷却,沉重与累意袭身;久之,重复多次,熟能生巧,疾步如飞;久而久之,出现厌倦与抵触,如同‘体能极点’;最终,成为一种习惯,迎来运动生理学上的‘第二次呼吸’,之后步履轻盈的奔跑着。

日子不枯燥,生活中的“小确幸”

虽然要在狭小密闭空间重复一件事200天,志愿者们却“苦中作乐”,创造生活中的“小确幸”。

过生日

入舱后3天就是志愿者伊志豪的生日。大家用豆角插在面块上当作“蜡烛”,外面撒上草莓点缀,里面还有油莎豆夹心,做了一个别致的生日蛋糕

还有更多月宫美食

庆佳节

中秋做月饼、送祝福

国庆快乐表情包

元旦包饺子

换造型

月宫怎么理发?两位女生上网做功课设计发型,准备理发工具,here we go!新鲜出炉的两位男生帅不帅?

搞创作

公众号“月宫一号”隔三差五推送一篇志愿者们的大作。且看有才华的北航学子笔下的植物舱II:

金黄大豆,以盛气之姿直上云霄,争奇斗妍,然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娇羞;那油莎豆,青葱繁茂,英气十足,颇有一巾帼不让须眉的态势;且看茄子,与世无争的隐士,藏匿于枝繁叶茂之间,自得其乐;矮株番茄,小巧玲珑,花开百朵,自有一番别样风情;上有黄瓜,大气磅礴,气势如虹,志为开疆扩土;火红辣椒,错落有致,落落大方,独享一分闲情雅致;无限番茄,盘根错节,硕果累累,占据有利地势,满载而归;最后叶菜,家族兴旺,姊妹繁多,其乐融融,蒸蒸日上。

闲暇时分,大家还会剪纸、画画、下象棋、做瑜伽、掷飞镖……

“月宫”剪纸

志愿者们很辛苦,在他们背后

也有一支强大的“月宫一号”团队在支撑

除团队领导核心刘红教授,还有谢倍珍副教授、付玉明老师、胡大伟老师等,他们及时掌握舱内情况,对成员们反映的问题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给予反馈。

各研究小组都有执行力超强的组长,舱内采集的数据会在第一时间传给各小组,时刻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

“月宫”全家福(舱内4名2组志愿者未入镜)

刘红教授透露,此次实验结束后,将积极争取我国月球/火星探测器的搭载机会和资源,在月面/火星表面开展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试验,通过与地面平行试验的对比分析,获得地面大型系统模拟结果的矫正参数,为未来应用于月球/火星奠定基础。

“月宫365”实验第三阶段已经启程

还有105天

加油!月宫!

我们等你们胜利凯旋!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

素材来源 | “月宫一号”团队

摄影 | 史越 李济辰 王宇辰

文案、编辑 | 史越


那么,问题来了,

这是2组志愿者们用舱内作物拼出的自己,

动态十足,精神饱满,

你们知道用了哪些植物吗?


我为北航这项世界纪录,

1000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