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大研究团队:31城因PM2.5多死26万人石家庄最多

2017-02-09 深度解读

2月4日,中國首個評估PM2.5長期暴露對公衆健康所産生影響的研究報告出爐。

  該研究指出,2013年,大氣PM2.5污染導致全國31座省會城市或直轄市中25.7萬人超額死亡,超額死亡率平均接近1‰。其中有12座城市“領先”於平均死亡率,依次為石家莊、濟南、長沙、成都、南京、武漢、南昌、合肥、天津、哈爾濱、重慶、瀋陽。

  根據中國官方最新公佈的數據,2012年全國平均因吸煙導致的死亡率超0.7‰,而交通事故所致的死亡率為0.09‰。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帶領的研究團隊歷時一年完成了這份研究報告。潘小川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超額死亡意味着“多死亡的人數”,如果PM2.5污染沒那麼嚴重,這些人本來不會死亡。他還強調,超額死亡人數是“相對危險度”的表征,意味着死亡風險的高低。超額死亡人數越多,意味着居住在這裏的健康風險越大。

  這個名為《危險的呼吸2:大氣PM2.5對中國城市公衆健康效應研究》(以下簡稱《危險的呼吸2》)研究報告提到,上述研究結果還僅限於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病、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導致的死亡病例數,尚未囊括其他疾病。

  研究呼籲治理污染不應簡單降PM2.5濃度

  研究報告稱,與PM10或粒徑更大的顆粒物相比,PM2.5的比表面積較大,易於富集空氣中各種有毒重金屬、酸性氧化物、有機污染物等多種化學物質以及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並使毒性物質的溶解和反應速度加快。

  因此,該報告呼籲政府,加快PM2.5污染的治理進度,盡量降低公衆因此而付出的健康代價。

  潘小川強調,政府的大氣污染治理決策應該基於評估對公衆健康的影響,而不是簡單地基於各個地區的PM2.5濃度,治理空氣污染就是為了讓公衆的健康受益。

  若霧霾得到有效治理,多少生命可以被輓救?

  全國31座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空氣體檢單”。

  潘小川表示,相較於2012年的四城研究報告,此次發布的報告研究範圍更廣,擴大到31個城市,研究的PM2.5監測數據更充分,研究結果更準確。

  該研究遵從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空氣質量準則值的解釋,認為年平均濃度在10μg/m3及以下的PM2.5暴露不對人群健康造成損害,而諸多國內外研究者發表的科研論文中(包括研究PM2.5短期急性健康效應的),都提及PM2.5對人群健康的損害是無閾值的,即極低濃度的環境PM2.5也依然有可能對暴露人群的健康水平造成損害。

  如能實現治理目標,將少死2.6萬人

  此次研究中,數據和模型成為潘小川團隊面臨的最大困難。

  潘小川稱,一方面是缺乏數據,另一方面,多個部門給出的數據不一致、不准確。雖然最終研究報告中只提及了31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的研究結果,但實際上,研究團隊收集了超過100個城市的PM2.5監測數據。

  此外,沒有合適的研究模型亦是棘手難題。潘小川坦言,國內關於PM2.5長期暴露對公衆健康所産生的影響很少,他們嘗試了很多模型,結果都不穩定,直到2014年,國際公認的一個相關研究模型公開發表,潘小川團隊才採用了這一模型。

  潘小川希望公衆通過這個研究直觀地了解PM2.5污染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情況,提醒公衆和政府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工作。

  目前,全國有21座城市制定了明確的2017年PM2.5改善目標,《危險的呼吸2》研究顯示,如果目標能夠達到,那這些城市超額死亡的人數可下降約2.6萬人。

  據新華網2014年1月15日報導,潘小川介紹,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裏昂的會議已把大氣污染認定為致癌物,“其實具體地講就是大氣顆粒物,也就是所謂的PM2.5,是一種確認的人類致癌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