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个史记小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人很厉害但一定要远离,否则会死无葬身之地

2018-01-30 穿越君 读史开眼界

新朋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历史·人文·生活·哲思!

文 :穿越君 读史开眼界 特约作家


听说一只瘦老鼠和一只肥老鼠加速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人总想穿越回去干掉它们,一解何李两家千年来的恩怨情仇,继续逗乐人生。故事的主人翁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01 

人性贪婪 动机不纯


一个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丞相李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战国末期楚国河南上蔡县(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小时候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酷爱读书,但没什么大的理想,后来在县里当上了公务员,负责为领导整理整理文件写写稿子。


一天,他有机会走进米仓,看到一只老鼠,悠哉游哉的在米堆里走来走去,长得又大又肥,人来了还这么悠闲自得。他突然想到了在厕所里经常见到的那只骨瘦如柴的老鼠,每当人或狗来到厕所时,它都东窜西跳的飞快逃走。两只老鼠因为所处的地方不同,生活状态竟然有如此的差别,简直不敢想象。


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这两只老鼠一样,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不甘于寂寞的李斯,在那战火纷乱的年代,也想过上仓鼠一样悠闲自得的富裕生活。


既然上层结构能决定自己的物质生活,那么挤进上层结构的生活圈就成了李斯梦想的唯一目标。由此可见,李斯的动机不太纯。


要想挤进上层生活圈,就要具备上层人士所具备的能力,知道他们研究的事情和喜好。于是,提升自己的学识、能力和名声就成了李斯的当务之急,当时最好最快进入上层社会的方法就是寻访名师,提升自己的档次和“品味”。


于是乎,李斯辞去小公务员的工作,来到山东齐国求学,拜荀子为师学习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荀子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自称是孔子的追随者,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即所谓迎合客观规律的实用之学“帝王之术”。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与此同时,本可无人生交集的另外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韩非也出现了。他是韩国(今河南新郑)贵族,生于富贵圈,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他也拜于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他是法家学派的创立者。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人之一。他是君主专制主义理论、法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指导秦始皇统一六国 ,影响深远。

 02 

殊途同归 冤家路窄


学成之后,韩非回到新郑,发现韩国依然贫积弱小,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用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于是退而著书,《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作品,名声大振。


李斯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对比,决定到秦国去施展拳脚,争夺自己的荣华富贵。已过而立之年李斯来到了秦国,拜在吕不韦府上,做了一个小官,有了面见秦王的机会。


对于六国,李斯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长史。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 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为客卿。此时天下大势基本已定,已然归秦。


正在李斯的事业处于上升期,秦国发生了一件间谍案。韩国被秦国逼得急,想出了这一条弱国之计,献计献人让秦国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修建水渠,从而放松对韩国的蚕食。


间谍案爆发,秦国朝堂吵成一团,大家一致认为,六国客卿各为本国,图谋乱我秦国,请求秦王下“逐客令”。秦王同意了,政令颁行,李斯也在逐客之列。


情急之下,李斯为了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唯一的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他熬一宿写出了流传至今的《谏逐客书》。通过秦国依靠各国人才发展壮大的历史,向秦王阐述了“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秦王收回了逐客令。


再说韩非,他的作品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于是想纳韩非为己用。于是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了秦国为其效力。于是乎两个老同学成了同事,本来是个好事,然而他太不了解自己的这位老同学了。

 03 

人类文明至臻纯善的进化修行

何时才能消灭人性自私的那杯毒药


韩非学问比李斯高明的多,因此来到秦国后被受重用。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又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子》呈现了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他的法家思想后来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了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主张名实相符,他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老师荀子“性本恶”的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他还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


五蠹指:1、学者(指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 


八奸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韩非的这些主张,迎合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改革图治,变法图强的社会历史进化论。韩非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以法为本,韩非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卓有成效。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


韩非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强调“严刑”和 “重罚”。


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主张以法为教,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使整个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韩非之学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韩非取《老子》无为的思想,认为处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与方式,只要顺着大道即可。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


韩非的法治思想适应了中国当时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当然韩非忽略了哪些才是真的道,其学说过于尊君,为后世所诟病。


韩非的功劳威望严重威胁了老同学的地位,引起了李斯的妒忌,于是,两个老同学上演了一场生死较量。李斯是主动出击,韩非被动接受。显然,贵族出身的韩非在搞阴谋诡计方面怎会是社会底层出身摸爬滚打爬到上层的李斯的对手,于是韩非落败,终因他是韩国宗室,秦王将其投入监狱,李斯趁机送上了毒酒一杯。

 04 

学会保护自己 让人性的自私早点进化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 


后来,秦王果然统一天下,李斯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李斯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 ;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 ;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秦始皇辉煌伟业中的大多数,都是李斯亲力亲为,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基本制度,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战略眼光。


痛彻心扉的韩非怎么也想不到好同学会杀自己,他带着满腔怨恨把李斯带来的毒酒一饮而尽,含恨而去。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为时已晚。韩非的儿子韩修为了避父子牵连,灭族之灾,改名何庶,避难安徽庐江,从此隐姓埋名。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写的,何庶:“更名改姓,因避强秦,宁去侯统,甘为庶民,承前启后,继旧开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就是何姓起源之一。


韩非自己也认为人性本恶、人心险恶,人是靠不住的,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人与人没有相爱和互义,只有互利互惠、势不两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也许就是这个观点让李斯对老同学痛下杀手。


然而天道善恶终有报的规律是不变的。他老同学李斯的下场比他还惨,韩非若泉下有知也应该雪恨了。


公元前208年七月的一天,咸阳的一个闹市口挤满了围观的人。是前丞相李斯,因“叛国罪”而被诛灭三族,他和小儿子被腰斩于市的日子。临刑前,李斯叹着气问儿子:“现在想跟你一起回上蔡老家,领着咱家的黄狗,出东门追野兔,还能行吗?”


当然这个莫须有的罪名是赵高给他的。李斯被斩于咸阳后赵高便带人来上蔡抄了李斯的家,在整个李斯的老宅处进行了残酷的“挖地三尺”,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片芦苇丛生的坑塘。后人为纪念李斯,称此处为“李斯坑”。


有时候,历史就这么奇葩,李斯居然从两只不同的老鼠身上悟出了“人生道理”,还居然因此而加快了整个华夏历史的步伐。人类文明的进程也一步步的随着物质文明和人性的成长不断变迁着。只懂得在圈里混吃混喝,不懂的付出和回报的人,迟早会被历史所抛弃,司马迁也评价李斯欺上自保没有社会大局的担当。


斯韩这段血泪史告诉我们,李斯这样的人很厉害,但是一定要远离,否则最终会死无葬身之地。

另外,请远离身边的这些人,还自己一个清静的灵魂:

1、私欲太重的人,看不见别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得失与结果,远离。

2、没有使命感的人,只以赚钱为目的,远离。

3、没有人情味的人,在一起也不会快乐,远离。

4、负能量的人,只会消耗你的正能量,远离。

5、没有人生原则的人,以为赚取利益就是人生原则,远离。

6、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忘恩必然会负义,远离。

7、不孝敬父母,甚至辱骂、打骂父母的不孝之人与畜生无别,远离。

8、为人刻薄、出言不逊、口无遮拦、处事不能将心比心的人,往往会伤害他人,远离。

9、凡事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亏,投机倒把、耍小心眼儿的人,远离。

10、不知敬重的人,远离。

11、见风使舵,好利忘义,阿谀奉承的人,远离。

12、对权贵无原则,厚此薄彼的人,远离。做人要有自已的尊严,不管是高官还是平民,都要不卑不亢。

13、没有同情心的人,远离。此类人要么心肠歹毒,要么自私自利,与此辈为伍如同以狼为伴。

我们还要亲近身边这五位朋友,做一个懂得让步的善良的人!


1、亲近一个欣赏你的朋友,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安慰你帮你。

2、亲近一个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陪伴你鼓励你。

3、亲近一个为你领路的朋友,自愿做你的垫脚石,带你走过泥泞、迷雾。

4、亲近一个肯批评你的朋友,时刻提醒你,监督你,让你时刻发现自己的不足。

5、亲近一个孝顺、诚实、善良的人,这样的人最真!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