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是送文化下乡第一人

2018-02-05 安静的风 读史开眼界

新朋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历史·人文·生活·哲思!

文:安静的风 读史开眼界 特约作家

李渔家庭条件不错,属于富贵人家,祖上是经商做买卖的,积赞了不少钱财。照今天的话说,就是富二代。家里有钱,儿女好读书,所以李渔从小就受到过很好的教育,加上本人聪颖,小小年纪就己经很有才名了。


李渔文章写的非常好,很受一些人追捧。有很多粉丝仰慕他。不过,李渔也有很多缺点,爱溜须拍马,见官就奉承,见有钱的就谄笑,而且还轻薄好色。


人们提起李渔的文章赞不绝口,说起他的人品又摇头叹息。


李渔却不在乎,他常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人无完人,有缺点才真实。他从不为自己的这些毛病感到不好意思,为此他也失去了几位性格耿直三观很正的朋友。


过去的读书人以科考为目标,以博取功名为正道,李渔则不然,他走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以此可以看出,李渔这人很怪,不按常理出牌。

李渔有才,但更爱财,他不想当官,那样太受约束,他要自由自在的挣钱,要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挣钱,既然“君子取财有道”,既然“条条道路通罗马”,何必挤在一条路上。


找准了方向,李渔说干就干,他在家里写剧本,写歌词,写小调,写完之后便买回几个能说会唱有姿色的丫头他亲自教,一次次排练,等节目成熟了,他又出去联系客户。


李渔首先找的是大商人,大官僚,大土豪,因为这些人有钱,要价要高,一旦价钱说好,李渔便带领他的“家廷歌舞剧团”出发了。


这些大户演完了,李渔又去找小商人,小官僚,小土豪,价格低不怕,节目相对的也要减少,正如俗话说的,一分钱一份货,你价低,我节目少,互不亏欠。他最看不起的是那种“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想挣”的人。


李渔讲价很有技巧,为了一分钱也讲得口干舌燥,争的面红脖子粗,直到对方让步妥协,有人觉得李渔太于小抠,几分钱至于吗?李渔却说,我争来的每一分钱都是我的价值。现在在商场地摊上看到一些大妈讲价,每次我都驻足听一会儿,那里面藏着技巧和智慧。

李渔常说的一句话,蚂蚱也有肉。李渔的家延剧团演出不挑食,他看不惯什么“高大上”,也不推崇“白富美”只要能赚钱有活就干,红白丧喜他都参加。哭给钱他就哭,笑给钱他就笑,哭哭笑笑不就是人生吗?有什么难为情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架子,其实仔细想想,你哪有什么架子,只不过把自己盲目的看高了,把别人一厢情愿的看低了。


只有放下你心里的那个架子,你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身价。


李渔有一个原则,绝不义演,他认为任何劳动有回报才是正理。本地没有需求了,他就去外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都跑遍了,甚至去过海南新疆。


每到一处,他都搞市场调研,以适应当地人的口味,爱好,换演员,换服装道具是常有的事。这李渔也是奇才,他身兼编剧、导演、经纪人,有时场上救火,哪个演员病了,上不了场了,他是男女老幼,生旦净未丑都能表演,有人说他辛苦,他哈哈一笑道,不辛苦的钱我不赚,为啥?没劲。


这样演出几年,李渔挣了很多钱,每当人们问起这事他就哭穷,什么道具呀,服装呀,音响呀,演员的食宿呀,车马费呀,刨去这些所剩无几,简直就是白忙活。


李渔这些话自然没人相信,当然,他也没指望谁相信,这是个人隐私,谁能把自己有多少钱明明白白告诉别人,傻子都不会说,何况我李渔,能说么。

李渔把挣到的钱,都在几个一线城市买了房,盖了别墅,以备养老之需,冬天在海南,夏天去哈尔滨,这种候鸟式的生活一直是他向往的。


干什么都不会一帆风顺,有人看李渔这么干,挣了钱,便红了眼,便诽谤他是走穴,扰乱文化市场,要治他的罪,李渔不服,他振振有词说,我这是文化下乡。


如果真是文化下乡,他李渔可谓是有史以来第一人了。

这李渔是哪朝人,这么牛,

明朝的。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