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垣县文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解读

2017-04-12 花垣视窗

推进文化创意、创新领域

花垣苗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形态及风俗习惯大多保存完好。其中,苗族节庆“四月八”、“赶秋”和苗歌剧、苗族鼓舞、接龙舞、苗族武术、傩戏、苗族刺绣和苗族织锦、苗族绝技等传统文化与技艺,丰富多彩。在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要有利于旅游的经济开发。

1、重点开展花果山森林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览馆、“苗族赶秋”秋场等项目的建设,同时抓好古镇、特色村寨、特色民居的保护整治和民族建筑、服饰、饮食、工艺等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注重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向旅游发展优势转化。

2、加强民族村寨保护与建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突出“一寨一特色”。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加大民族民间文艺人才培养,鼓励、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手工艺进行产业化开发,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青少年更多了解和喜爱民族传统文化,争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扶持县内35个行政村中的43个县级非遗传习所建设,确保有场地、有设施设备、有传承人、有展示、有传习培训活动、有宣传推广、有带徒授艺、有生产保护活动。

4、坚持“保护为主,抢救为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保护等有机结合,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办好“赶秋节”、“三月三”、“四月八”、苗歌大赛、苗鼓大赛等民族节庆节会活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不断提高民族文化展示和体验水平。重点建设老寨村、沙科村、蚩尤村等11个村寨内的1个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织锦刺绣)和6个州级文化艺术之乡。加强对艺术之乡内民居保护改造、文化空间的保存保护以及民间传统文化现象、生活生产现象的保护保存展示等。

5、进一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形成一批专业型保护队伍。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形成多级保护体系。

推进文化创意、创新领域

1、发挥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数字文化服务等重点产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打造一批民营文化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以资产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通过重点项目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推动文化消费升级。如苗族赶秋秋场等非遗项目入驻紫霞湖文化产业园,既有传承培训,又有演出创新。

2、促进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推进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发挥文化和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成果转化,提升我县出版、传媒、影视等领域的技术水平。鼓励影视投资企业和拍摄机构发展,支持紫霞湖、边城茶峒等建设影视拍摄基地和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带动性强的骨干文化企业,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重要支撑。同时,广泛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新技术提升改造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3、加强文化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新的跨越。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人才、营销、资金等方面实行优势互补。加强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和传播媒体之间的合作,使电影、动漫、电视剧等企业制作的产品,优先在本县电视台、有线网络、移动多媒体上播出,努力实现制作方与播出平台的双赢。引进和借鉴外地成熟的人才团队和研发营销经验,不断提高我县文化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加强苗歌剧、鼓舞、傩戏等文化产业的深度挖掘,由传承培训到演艺、研发中心(道具、服装等生产),运用高科技延伸至影视作品的打造,形成产业链,打造自主品牌。

【来源:花垣县政府网 | 责任编辑:巴洽巴千、广林君、吴钧,审核:石方;转载请联系编辑并注明出处、版权必究;值班编辑:15174381888】


相关阅读:

国务院批复《德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包括重午、小龙洞等景观

古苗河高大上的建设规划效果图亮相,高清大图带你了解未来的古苗河

湘西花垣旅游致力打造“蚩尤故里 世界边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