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卫城和茶峒药王洞遗址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召开

2017-05-12 徐双刚 花垣视窗


5月10日,花垣县人民政府召开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筹备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姚胜玉出席会议,县文化、文物、规划、国土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县民宗旅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小军主持。县文物局局长刘伟就申报工作作了情况说明,主要介绍了吉卫老卫城遗址和茶峒药王洞遗址作为第八批国保单位申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以及对下一步申报工作的打算。各相关单位针对此次申报工作结合部门职能作了发言,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姚胜玉副县长在讲话中指出,要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为契机,实现花垣国保单位“零”的突破,为今后更好地加强文物保护、维护文物安全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打下良好基础。她要求国土、规划和文物部门,严格按照《文物法》相关要求,划定文物保护红线;住建部门在古城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围绕文物保护这一重点展开,民间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研究价值的古建筑,不能采取单一的改造,而要按照古建筑相关要求进行修缮加以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要按照国务院可移动文物保护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要求,在保护和管理好已有馆藏文物的同时,加强对民间潜在的可移动文物的发掘和保护。

姚胜玉强调,要严格按照各乡镇与县政府签订的文物安全责任书,加强文物安全督查和考核制度,牢固树立文物保护也是政绩的意识。各相关单位和乡镇政府要加强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好此次国保单位申报工作并取得最后成功。 

会议还成立了以姚胜玉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县国保单位申报工作。

扎西德勒 摄

据有关专家考证和出土文物及史志简略记载,初步考古挖掘考证认定花垣吉卫镇的老卫城,始建于南宋时期,明设崇山卫,同时也揭开了湘西“卫所”制度研究的序幕。作为目前保存较好,面积最大的土城之一,老卫城城区面积甚至比老司城还大。“老司城是土著居民自治的土司所在,而老卫城是中原王朝控制土司和苗民等少数民族设置的军事设施。”,文物专家考证。

耐人寻味的是,距离土城老卫城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石城吉多坪城。这座石城近方形,有5座城门。城门楼已毁,城内分居住区、设衙署、火药局、宗教等机构。

“老卫城始建于南宋时期,极有可能就是当时的夜郎坪,元末明初为崇山卫,明早期迁吉多坪,嘉庆七年迁花垣。”湘西老卫城考古负责人介绍,这一段城池史历经435年,且两座城池保留于今,在同时代、同类型的历史遗存中特色突出。

崇山卫源于隋唐有夜郎坪,夜郎坪源于南朝梁、陈两代夜郎郡县设治的夜郎城。而“明代老卫城”遗址座落在距吉卫镇不远2华里处的老卫城村,原城为椭圆形,周长3300m,开东、南、西、北四门,有衙署、街道、跑马厅、洗马池、荷花池等建筑,明末清初时城废。因“老卫城”历史年代太久远,城废又过早,现很难看到过去老卫城的痕迹。现今在“老卫城”遗址处,立着省、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两块大石碑。在老卫城北边,还遗存有土墙、北门洞口、砖瓦碎片、跑马场、洗马池、荷花池等。

 茶峒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地区,有“一脚踏三省”的美称。由于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以茶峒为背景写就的名篇现在的地名已改为边城,沈从文的《边城》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和淳朴的人情、风俗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边城景象,引起国内外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采风。

随着茶峒试掘的“药王洞”考古的重大发现,边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逐渐显现出来,“药王洞”旧石器遗址中发现的堆积物达21层,第7层以下均出土有石器和动物骨骸等遗物。从这些遗物中收集到的信息,验证了酉水清水江流域史前人类活动的资料,可以大致确定在史前1万年到10万年间。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填补了湘西州史前洞穴遗址考古的空白。

【稿源:花垣县民宗旅文广新局 作者:徐双刚 图片来源于网络 | 责任编辑:巴洽巴千、阿鹏哥、广林君、吴钧;审核:石方;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联系编辑并注明出处、版权必究;值班编辑:15174381888】


相关阅读:

湘西现面积最大土城 保存较好城区面积比老司城大

现场报道,始建于南宋时期的花垣吉卫老卫城挖掘考古现场首现明代龙窑

湘西发现的首个史前洞穴遗址 药王洞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顺利结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