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垣县精准扶贫真抓实干,确保2019年“国扶县”摘帽

2017-08-07 花垣视窗

花垣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全县总面积1109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17个村2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5万,其中苗族人口占77.3%,是少数民族聚居县、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全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715人,贫困发生率达28.6%。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三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最大政治任务,以十八洞为试点,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路子,累计脱贫39365人。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55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8%。精准扶贫“花垣经验”先后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和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被作为典型推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多次予以宣传报道,央视《新闻联播》连续5天系列报道《“十八洞村”扶贫故事》,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十八洞村

(一)立足示范带动,抓好“一个试点”。

三年多来,我们按照习总书记“不栽盆景,不搭风景”的告诫,在十八洞村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含政策兜底11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第三批宜居镇村”“全省文明村”“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单位”等殊荣。一是在贫困对象的识别上做到精准。把识别权交给群众,定出“四个不评”(有商品房的、吃财政饭的、买有汽车的、办企业开店的),全村精准识别出贫困对象533人,占全村939人的56.8%。二是在致富产业的发展上做到精准。因地制宜,长、中、短期产业相结合。立足长远,规划并启动特色乡村游;瞄准中期,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异地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精品猕猴桃基地;抓牢短期,巩固发展烟叶、黄牛等特色种养业,发展苗绣加工和劳务经济。三是在居住环境的改善上做到精准。在“三通”基础上,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五改”相结合,扩宽了进村道路,新修了游步道、停车场,家家用上了放心电,户户通上了自来水,青石板路通到农户大门口,4G宽带网络覆盖全村,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在公共服务的保障上做到精准。完成村小、村卫生室改建并完善相关设施,全村新农合和新农保参合参保率达100%,全村共有低保户19户58人,兜底户6户11人,实现应保尽保,贫困学生实现应助尽助。五是在扶贫机制的创新上做到精准。在帮扶力量上创新,整合资金投入,充实扶贫力量,选派县委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第一支书驻村开展工作,全村每户贫困户均有一名帮扶责任人。在发动群众上创新,把村民思想教育摆在首位,探索“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激励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在股份合作上创新,促成苗汉子公司与十八洞村建立猕猴桃产业股份公司,组建了苗绣、养牛等8个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抱团脱贫”。在销售方式上创新,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建立十八洞微信公众账号,开通十八洞淘宝店、微店,将村里的苗绣、腊肉等特色产品上网销售。在金融扶贫上创新,积极与县农商行、华融湘江银行等对接合作,设立了十八洞村金融服务站,开展小额信贷,县扶贫办给予贴息,解决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资金瓶颈问题。此外,我们还针对村里“光棍”多的实际,举行了两场苗寨相亲会,12对男女青年成功牵手。

养猪专业户

农村旅游开发

湘西国家农业园

(二)精准施策发力,把握“三个环节”。

一是在“要扶谁”的问题上,重视群众参与监督。借鉴十八洞经验,建设精准识别信息平台,初步探索贫困人口脱贫认定的环境状况、财产状况、收入状况、能力状况、健康状况“五状况评价体系”,2014年全县精准识别出贫困对象74715人,做到动态管理、应扶尽扶。2017年通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大排查、大诊断、大整改”活动,全县错评户整户删除7634人,漏评户需纳入8158人,全县贫困人口识别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在“谁来扶”的问题上,重视帮扶力量整合。在全省率先设立乡镇扶贫办并配备专干2名以上,全县142个贫困村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并向142个贫困村选派了第一支书。同时,加强非贫困村帮扶力量,已向75个非贫困村派出特派员,并明确特派员所在单位为帮扶后盾单位,特派员为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乡镇至少派2个以上人员组成工作组。在帮扶上实行处级干部联系5户、科级干部联系3户、一般干部联系1户结对帮扶模式,全县所有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帮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开展“千企联村”等活动,德农、苗汉子等非公企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带动群众发展脱贫产业。三是在“怎么扶”的问题上,重视机制完善创新。推广“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新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县内工矿企业转型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农户进行产业开发,全县工商企业主转型从事农业产业开发的企业达12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带动农户2万余户。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总投资50亿元,含“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的湘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花垣核心区,吸引35家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落户,带动连片规模农业开发10万亩和2万农民“家门口”就业,成为我县精准脱贫的强大引擎。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的内生作用。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推广十八洞“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每半年从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五个方面公开评选星级农户,转变“等、靠、要”陋习,激发自力更生的内生脱贫动力。

古苗河开发

崇山红石海开发

(三)突出精准发力,破解“三大瓶颈”。

一是破解“缺资金”难题。积极开展5万元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2016年我县累计发放小额信贷1.37亿元,完成省定任务187.68%。着力整合涉农资金,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开展资金专项督查审核,全面提升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和使用效益。2014年以来,整合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6亿余元,“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项目投入新格局基本形成。二是破解“缺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县就业培训服务中心、职业教育中心等作用,大力开展“门前办班”“田间培训”等,依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搭建实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由中心户长负责向联系农户及时转达适用农技信息,同时通过手机短信、电视专栏等形式推广农业技术,让多数农户能够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三是破解“缺市场”难题。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家庭农牧场等方式,做大“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和苏宁集团分别达成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成为湘西州首个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合作县,目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已顺利运作,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对接,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四)做实产业扶贫,创新“四大路径”。

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推广“四跟四走”新模式,选准产业,做强实业,鼓起老百姓“钱袋子”。一是探索“飞地经济”模式。2014年,在十八洞村试点“跳出十八洞村建设十八洞产业”,由县苗汉子公司与十八洞村民及村集体合股在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花垣核心区异地流转土地1197亩开发猕猴桃基地,项目见效后,十八洞村群众人均可年分红50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50余万元,2015年,该公司复制推广该模式,在农业园区流转2140亩土地,带动双龙镇等3个乡镇2326户9600名贫困人口组建新股份公司发展猕猴桃产业。二是探索“委托帮扶”模式。由县扶贫开发办与县内3家龙头企业签订委托帮扶协议书,明确受托方通过购买扶贫社会服务后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从2015年开始,德农牧业、恒远公司、兴盛公司、博农公司等龙头企业按每人每年分红金额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连续7年帮扶贫困户2160户8558人。三是探索“股份帮扶”模式。引进湖南煜源公司推动全县油茶产业开发,在农业科技园区投资兴建生态产业循环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带动4000名贫困户转变成产业工人就业,同时公司与7个乡镇油茶开发专业合作社合股成立花垣煜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导农户将个人承包油茶林经营管理权入股合作社统一流转煜源公司进行开发,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39人。四是探索“旅游扶贫”模式。依托山青水秀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苗族赶秋、巴代、鼓舞等独特浓郁民族文化优势,突出“全域”和“神秘”特性,引进首旅集团华龙公司、消费宝公司、步步高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重点开发边城茶峒、古苗河、紫霞湖、蚩尤部落群、崇山老卫城五大旅游板块,积极推进“地球仓”“十八洞山泉水”等项目,致力于打造“蚩尤故里·世界边城”旅游目的地,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2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亿元。

赶秋作为一个重头戏来开发潜力

“无字天书”苗绣作为世界品牌挖掘

(五)力推“十大工程”,处好“三个关系”。

统筹实施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医疗救助、保障兜底等精准脱贫“十项工程”,着力处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投入”与“深入”的关系。既重扶贫投入,更重工作深入。在每年保障3亿元用于“十项工程”投入的基础上,对全县扶贫工作队实行日志管理和GPS定位管理,要求驻村工作队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宿村15天以上,做到“同吃同住同工作”。帮扶干部每年入户开展扶贫工作6次以上。二是处理好“变化”与“规划”的关系。既重视短期变化,更重视长远规划。按照“五个一批”和“十大工程”的要求,每个贫困村都制定了扶贫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每个贫困户都有脱贫计划并抓好实施,全县100%的乡镇通班车,100%的村通水泥路,73%的村通客运班车,91.3%的村完成农网改造,90%的村通自来水,全县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100%,宽带光纤实现村村通。三是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既实行救济输血,更注重脱贫造血。引导农村、农民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142个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600多个,全县11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中30个村达到10万元以上。强化民生保障兜底,全县民生支出由2013年的10.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8.1亿元,年均增长20.6%,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至70.8%。高度重视下一代教育,率先在全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城乡低保户子女实行15年免费教育,贫困生救助实现全覆盖,2014年以来,完成10所合格学校建设,投入2亿元建成新县民族中学和县幼儿园,有效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积极与广东等地开展劳务输出协作,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力度,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劳动力39792人,已转移就业22417人,占比超过56%,平均工资2万元/年,转移就业已经成为花垣贫困群众脱贫的最大门路。

异地脱贫搬迁

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按照习总书记的“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七个强化”“八条要求”的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复制和推广好十八洞村扶贫经验,力推结对帮扶全覆盖、“四跟四走”兴产业、集体经济补短板、易地搬迁挪穷窝、民生保障兜底线等举措,纵深推进精准脱贫“十大工程”,确保实现“十个100%”(所有脱贫户要100%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要100%发展一门以上的当家产业,符合兜底条件的贫困户要100%纳入社会兜底保障,建档立卡户100%完成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所有自然寨要100%完成道路硬化,所有自然寨100%实现饮水安全,贫困户和低保户100%享受基本医疗,贫困户和低保户子女100%享受15年教育帮扶,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要100%实现零的突破,所有的行政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要100%实现结对帮扶)总任务,坚决啃下“硬骨头”,奋力打赢攻坚战,力争2017年脱贫2万人以上,确保2019年“国扶县”摘帽。

【稿源:花垣县委政府 ,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 责任编辑:巴洽巴千、阿鹏哥、广林君、吴钧;审核:麻绍辉、石群方;转载请联系编辑并注明出处、版权必究;值班编辑:15174381888】


相关阅读:

花垣县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都在这里!

2017年上半年花垣经济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

大美!湘西这个地方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湘西已有两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