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西游玩】边城原是一脚踏三省的茶峒

2017-10-07 花垣视窗

稿源:勤之天空

1934年,33岁的沈从文发表了他的代表作《边城》,以一个川湘交界处的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的地域特色以及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半个世纪后,《边城》火了,沈从文火了,茶峒却没了。

我和老唐于2013年10月18日中午到达已改名为边城镇的茶峒,住进滨河的边城娘家旅社,距先生的那篇巨著发表近80年。推开房间里那扇仿古的木格窗户,我立刻看到了河中小岛上翠翠的雕像,还有那条黄狗,轻声说了一句:“翠翠你好!”老唐一脸茫然,笑骂我神经病。

从旅馆窗口望翠翠岛

有这样好的景致,哪里还顾得上休息,我们急忙外出。顺刚才下车的街道向前,两边的房屋水泥构建,瓷砖贴墙,是哪里都能见到的新建楼屋。出街口,景色渐渐疏朗,红花在场屋前耀眼,酉水支流清水江在右侧深深的底下流淌,一条二三十米的隧道钻出低矮的山体,当口有横幅悬挂,“边城美如画,全靠你我他。”这种程式化的口号到处能见到,除了想推脱自己的责任外,看不出还有其它什么作用。新修的边城汽车站在路的左侧,黑瓦铺面,防火墙壁立,尽力营造出一种仿民国时期的意味。

重庆的洪安老街,青山郭外斜

仿民国时期建筑的茶峒汽车站

踏上横跨清水江的洪茶大桥,眼睛为之一亮。大桥沟通国道309湖南和重庆两地。湖南地界修的是一座城门楼形状,城墙下拱门高耸,上面是一大二小的亭状屋顶,铺着棕黄色的竹节状瓦,飞檐翘角,中间门楣上写着“边城镇”,背面则是“湖南”二字。相比,重庆的大门要简洁一些,敦实的水泥柱上架着挫朴的横梁,上面写的是“渝东南第一门”。我站在桥中央,面向重庆,背对湖南,左手边的不远处,有连绵不绝的朦胧青山的,却是贵州,这真是一脚踏三省啊!我赶紧让老唐照了一张像,上面的我,拘谨地笑着。

309国道湖南一边的边城楼

站在洪茶大桥上,清水江上游群山是贵州

进入重庆——渝东南第一门

与茶峒隔清水江相望的,是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那里还有一大片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洪安老街。桥头,耸立着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碑和刘邓雕像。我们读着碑上的介绍,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在打下茶峒解放秀山后,刘邓率二野司令部进驻洪安,在此留下不少的旧址。

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碑

老街在江边,从一块写有“洪安古镇老街”的指示牌右拐下去不远。街上都是整修一新的仿古建筑,二三层的木构小楼,被桐油涂抹成了或深黑或浅黄的色调。我很喜欢它的门窗,中间做成正方长方的木框,拼接成很有规则的几何图形,就像镶嵌着的一幅幅壁画。还有楼道上的扶手,细长的圆柱中雕出突起的纹状线条,熨帖而柔美。房屋都有高高的山墙,又叫防火筒子,站在高处的街面上,左顾右盼都是一重重的防火筒子,很有气势。

有一座房子有点别致,除了木格的窗户外,门面全是青砖砌成,侧墙离地一二米更是卵石垒砌,一看就是过去的大户人家。现在是刘邓进军大西南纪念馆,离奇的是,门楣上方竖嵌了一块青石,上书“泰山石敢当”,刻着人面虎首,虎视眈眈着来往行人。按理说,这样的红色旅游纪念地应该免费,然而这里却收门票,还拥有市物价局核发的收费价格,真是开了眼了!我对老唐说:“咱们走!”老唐也指着窗外挂着的红灯笼说:“俗!”

卵石垒砌的边墙,台阶上的苔藓

街上开有不少的店铺,也都是那种卖的多过看的。随意地走进一家湘西大染坊,坐在门外椅子上的年轻女子忙起来进门,笑吟吟地招呼我们进去。她穿着大红上衣,深绿裤子,衣襟衣袖裤管有绣花的镶拼件。坐到布机上的她就像一个模特,为我们展示苗家的织布技艺。随后,又介绍了墙上布置的蜡染布艺。可惜我们两个大男人什么都不懂,只好歉意地离开。

有意思的是这里还保留有许多文革时的语录,湘西大染坊的侧墙上就有“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其它的还有许许多多。不知道是后来添画上去的,还是真的文革遗留下来的。

大染坊门前的母子俩

老街中段有大戏台,粗大的木柱撑起高高的两层屋檐,戏台进深十来米,在街上看去,台上的人都成了小孩。两个姑娘在上面比划着什么,底下一小伙子在为她们照相。见我们过去,她们忙忙地跑下台。老唐上去也比划起来,我也为他拍了个照。

三不管岛在洪安一边。据说解放前这里即不属四川,也不归湖南、贵州管辖,每当老百姓发生矛盾不能调解,便相约上岛械斗,由此得名。如今岛上有一家星级酒店,由一座廊桥和老街相通。

洪安一边的三不管岛

在三不管岛看茶峒,古镇错落在一面山坡上

见到二野司令部旧址,原来是此地的复兴银行,高敞的墙面粉刷雪白,整修如新,可叹的是这里仍然收费。我转过身,见到一座破旧的老楼矗立在旧址的对面,墙面灰皮剥落,拖着深黑的水渍印痕,楼顶上衰草在风中摇摆,但窗户紧闭规整,石质门框紧密伏贴,岁月似乎对它没奈何。铁门半开,应该是还有人居住,不由得肃然起敬!

粉刷一新的复兴银行

斑驳的老屋诉说着自己的沧桑

一条短街通向江边,著名的语录塔就在码头上,似乎呈六边形状,刷着棕红油漆,嵌着毛主席的画像,还有许多的文革标语和语录,顶上是一颗红色的五星。我坐在塔下的长椅上,看几个游人在四周吆喝着拍照,街边屋檐下一群当地人围着火塘取暖,他们难懂的本地话和着笑声让我不时看向他们。那条翠翠的渡船还在对面的茶峒码头过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手援着小指粗的钢索,学着船主把船拉过来。她还时不时地摆出一些姿势,对着我们这边傻笑,原来是有人在为她拍照。

洪安古渡、语录塔

焕发新生的拉拉渡

我们也在重庆这边上了船,去往四五十米外的湖南。天开始下起小雨,淅淅沥沥地落入清水江中,发出清脆的响声,漾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远处贵州一重重的青山已慢慢隐没在水汽中。看着语录塔渐渐远去,茶峒码头边那块悬崖上红色的“边城”二字渐次清晰,我们又一脚踏上湖南。据说码头还是当年翠翠和她爷爷的码头,渡船我想应该是换了,而且收了每人一元的渡费,但那种情调,心中那种不可言说的感触,却是真真切切地被撩拨起来了。

江水清澈醉人心扉

茶峒码头边的街道好像更窄,沿江一二十米后便拐向里面去了。不知谁在街口拐角处树了根白色木杆,指向不同方向钉了二十来块木牌,上书某地多少公里,看得我眼花缭乱。老唐指着一块“巴黎10678GM”,问我准不准,我木然回答:“不知道!”

再下到江边,地方就开阔了,沿江一家接着一家布满了饭店旅店,我们住的边城娘家旅社也在这一线。恰巧的是,旅社后门的店面开着,里面摆放了两书架的杂志和新书,刚才接待我们的小姑娘在那里张罗着,老唐说他不走了,进到店里看书去了。于是我一个人,撑着伞,在雨中慢悠悠顺江边向下游走去。

这面的房屋多的是两三层四五层结构,仿制成旧时的吊脚楼形状,细骨伶仃的柱脚支撑在水泥浇筑的墙基里。这种样式,也成了茶峒建筑的一大特色。现在它们大多没有开门,游人很少,只有我静静走过。江里巨大的卵石上有女人蹲在上面洗菜,两只鸭子欢快地啄食着水面漂浮的菜叶,一只小船泊在岸边柳树下,雨丝密密斜斜地切下来……很有点“绿柳低垂,小舟横斜”的调调。

吊脚楼建筑

江边洗物的妇人

沈老笔下的白塔还在山半腰,历经战火和岁月,我不知它还是不是“原生态”的。我从一条依稀的小径曲折爬上去。白塔很小,也不高,翘着四五层低矮的檐角,白色的塔身泛出一些灰暗,被人涂抹了文字和字母;通过狭长的拱形门洞可进到底层,塔周围了水泥护栏,再外边则是山坡上密密的绿树。已经是傍晚四五点钟了,四野静静的,我能听到雨点打在树叶上的沙沙声,进入视野的还有河湾里农家崭新的楼房和已在飘起的缕缕炊烟。我将一把雨伞放到塔基上,用它作为我的替身拍了一张照,既留念想,也是一种寄托。

白塔屹立在半山坡

河湾里的农庄、高架桥

溯老街后的小溪上去,能到花垣三中——民国时期的茶峒国立师范。一个老者在听我说明来意后,从门卫室出来打开侧门让我进去。可能是因为星期五,偌大的校园里空荡荡不见人,就连学生宿舍里也是空无一人。怀着一丝寂寥,我走过操场,走过一个缓坡,走过教学楼,走过宿舍,努力寻找着民国师范的痕迹。在一座礼堂样的老屋门楣上,挂着音乐室的标牌,标明是旧时茶师的大礼堂。窗玻璃有许多破碎,陈旧的讲台露出木料的原色,木架上塞满了教学书籍资料,尺把高的水泥台阶上搁着长方的木板,想来是凳子,房子外墙还很结实,甚至看不到砖缝的破损。老屋虽然还有,但毕竟不多了,可现代的遗存倒不少。一处墙面上是一幅解放初期的宣传画,一个穿着印有铁路徽记背心的男子,弓步双手前推向一座大山,做出当时常见的英雄标志性动作,旁边写着“叫高山让路”,他带着安全帽的脑袋斜上方,是天安门散发出的万丈光芒。很敬佩这些老屋和它背后的保护者。

国立茶峒旧址,现为花垣三中

美丽安静的校园

那个时代的宣传画

茶峒老街的房屋很新,应该是近几年翻建的,也夹杂有几间老屋,陈旧残破,像垂垂老者了无生气。已是傍晚,大多关门闭户,老街上弥漫着一股饭菜的扑鼻香味。一家弹棉花作坊还开着门,门口放有几床絮棉,铁制的弹花机布满了棉絮灰尘。一户门板上挂着广告牌,说是可以订做“神榜”,更多的是红红门板上刷着的毛主席语录。真想不明白,这样的老街,怎么会走过翠翠的爷爷、老军人、船总、唱情歌的后生,以及芸芸众生,会发生这么多凄美悱恻的故事?

茶峒老街房屋的风火墙

让人惊艳的茶峒老街街口

茶峒,实在是湘西最意味深长的地方。

茶峒,实在是湘西最好慢旅行的地方。

【责任编辑:巴洽巴千、阿鹏哥、广林君、吴钧;审核:麻绍辉、石群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和商用、转载请联系编辑并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值班编辑:15174381888】


相关阅读:

《走进边城茶峒》:国立茶峒师范学校

书里边城,梦里茶峒

古村、古道、古宅、古码头——茶洞磨老

【荐读】若嫌凤凰,请来茶洞

带你揭秘“国字号”金名片中国特色小镇边城茶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