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访42年前父亲的驻户,重失遗落的干群真情!

2017-10-08 花垣视窗

作者:雨中橡树

转载请联系授权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

人已经老了,幸好我回来了,如果再晚几年,也许也许人已经不在是那个人了……

国庆长假,我带着家人“回”到两河盐井村,这是42年前我父亲的驻村,这是一个遗落在大山深处的苗寨,这里的条件比当年的十八洞还要十八洞,在这里感触颇深,感慨万千……现在路已经修好了,不用再象以前步行爬山了,但比我想象得要曲折、艰险得多。

这个房子,一直保留40多年的模样。这是我父亲的驻户――麻昌洪老人的家,也是我从小到现在一直叫“舅舅”的家!

舅舅家我去过三次,一次是大老表建房子;二次是27年前我在雅酉从教时,与时任我教导主任的麻兴刚老师回他老家盐井村时顺路去了舅舅家;三次应该是25年前大老表结婚吧。因为公务,以后很多次是父亲和母亲去的。如今父亲已经81岁了,他已经回不了自己的驻村,再也回不去他的驻户家了,这份干群真情由我来传递了……

每次去舅舅家我都不注意,这次去舅舅家有一条标语让我很是感动,也许是这几年来,自己也干了和父亲一样的事情,也当过十八洞的扶贫队长,在十八洞也有很多让我留下真情的驻户,让两代人的感情产生了共鸣。标语上的字是“干部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这短短12个字,让我想起了父亲与驻村、驻户的革命感情。当我得知这12个字是出自我老父亲的手时,热泪盈眶,包括我在十八洞的三年扶贫,我只不过是沿着父亲的足迹,用良心,用真心做了一些事情,这与父亲那个年代的付出相差甚远甚远……我的付出,得到了荣誉和回报,而父亲的付出,虽然没有荣誉,但得到的回报是永远的那份真情,它将一直传递下去……

从这12个字,是父亲那个年代的宣言,我仿佛看到了父母与群众共同劳动的身影……思绪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这40多年的感情的延继,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感情让我深深读懂了那个年代……

现在条件好了,驻村同吃不一定要同住了,当然也更谈不上同劳动了。没有了付出就无法体会到那种血浓于水的革命感情……我读懂了父亲这40多年来翻山趀岭一直坚守着这一份感情。

我那慈祥的两位老人,年龄也和父亲一样,再也无法走出大山了,但他们的感情,我能否体会到,就让我还有我的下一代,作为那个年代的感情使者,不仅要传递,而且要发扬光大!

舅舅!这次到您家,您去外村帮忙,没能与您见面,要注意身体!

舅妈,您在我结婚时,您们穿着苗族盛装,唱着苗歌,那个兴奋劲比您亲儿子还要高兴……

从您的照片,回忆当年,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但那个年代的感情越老越坚……

您80多岁了,您生病了,您要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更让我心酸的是您们家还是贫困户,我家两代人都干过扶贫,我当过短暂的扶贫办“主任”,这40多年来贫困帽怎么摘不下来呢?您们勤劳、您们善良、您们勇敢,但贫困也相伴着您们……

这这是我的大表弟,和我同岁,只小月份。才40多岁,看上去象个小老头,岁月的沧桑已经爬上了你的头。唯一让我欣慰的是你们决战贫困的信心与勇气不减。

2013年11月,十八洞村响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中国的扶贫大业将翻开历史的新篇章,我虽然不是扶贫办主任了,但是精准扶贫,人人有责。我将用周末的时间,与父亲的驻村村民一道,撸起袖子向贫困亮剑。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了父亲,为了良心……

【责任编辑:巴洽巴千、阿鹏哥、广林君、吴钧;审核:麻绍辉、石群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和商用、转载请联系编辑并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值班编辑:15174381888】


相关阅读:

湖南“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公示,湘西十八洞龙书伍等6人入选

《红色追寻·足迹》精准扶贫打开脱贫致富门,新华社直播十八洞

深藏于武陵山区的十八洞村是怎样的因缘际会成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

湖南花垣大力发展稻田养鱼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科技示范基地

湖南省评选出“脱贫攻坚示范百村”和龙秀林等“百名最美扶贫人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