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自走电音机器:当Daft Punk开始编写电子乐
1999年9月9日早上的9点9分时
录音室毫无征兆地发生了大爆炸
正在进行歌曲采样的我们在事故中昏迷
等意识恢复清醒时
一切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 Daft Punk
自从2016年与The Weeknd合作《Starboy》后,Daft Punk似乎就进入了 半隐退状态 ,没有演出,INS停止更新,新专辑更是毫无动静,只有小道消息聊以慰藉。
电子音乐领域的曼达洛人-Daft Punk
P.S:就在前几天,美国舞曲音乐杂志Dancing Astronaut放出消息称,2月7日的超级碗Daft Punk会和The Weekend一起表演,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狗头)
或许是Daft Punk太神秘了,有关他们的谣言和假新闻可能是电子音乐史上最多的,以至于有人可以戴头盔假扮Thomas Bangalte成功在 Ibiza 的夜店蹭酒喝,甚至国内前几年还有傻子夜店冒用他们的名义来忽悠人。
2017年长沙ZOOK乌龙事件
时间是最强大的催化剂,20多年过去了,Daft Punk音乐反而历久弥新。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从两个害羞的法国愣头青再到人形自走电音机器,他们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在Daft Punk尚未机械化之前,汤玛斯·本高特(Thomas Bangalter)和盖-马努尔·德霍曼-克里斯托(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还只不过是两个刚刚20出头的巴黎大学生。
年轻时候的Daft Punk
他们出生于70年代的巴黎,俩人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受家庭熏陶系统地学习乐器,Thomas的父亲甚至还曾经是一位欧洲小有名气的Disco制作人。
命运的转折点在1987年,此前从未认识的他们,因学校课外活动而结识,同样对70年代电影和音乐的热忱,俩人很快便打得火热。
到了90年代初,他们找来了同学劳伦特·布兰科维兹(Laurent Brancowitz),一起组建了一支名为“Darlin'”的朋克乐队。乐队发展的还算顺利,刚组成没多久就被英国著名后摇“Stereolab”邀请成为助演嘉宾。
可能现场经验还太稚嫩,著名音乐杂志《Melody Maker》形容Darlin'的表演就像“一堆傻X在玩朋克”(A Daft Punky Thrash)。
Daft Punk 早期人形珍贵影像
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听到这个评价后乐队集体受到了沉重的打击,Laurent选择离开,Darlin'没多久就解散了。不肯放弃的Thomas 和Guy在1993年成立了新的组合,这次他们干脆就把名字取为了“Daft Punk”,并以鼓机和合成器为基调开始尝试新的音乐。
1993年,Daft Punk参加了一场巴黎迪士尼举办的Rave Party,在那里他们遇到了英国大神DJ Stuart Macmillan,他同时也是格拉斯哥独立唱片公司“Soma Quality Recordings”的联合创始人。
蒙面从那时候起就开始了
在Party中,Thomas将录制好的DEMO送给了Macmillan听,听后Macmillan便决定把这首DEMO录制成单曲《The New Wave》并全权由Soma Quality Recordings发行。
这张单曲的发行,虽然没有引起业界的轰动,但是引起了唱片巨头维京公司(Virgin Records)的注意。几番周旋,Daft Punk最终在1996年和维京唱片签下了合约,并确立了只发行不卖版权的协议,而这个协议让Daft Punk在此后的十年里占尽了便宜,很多人说这是电子音乐史上最大的一次敲竹杠。
签约时跟维京唱片高管的合影
音乐人的创作自由和对自己作品的完全控制,唱片公司只代为发行,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几乎没有唱片公司会愿意这么做。
想想看,现在Taylor Swift遭受的版权霸凌和侃爷与环球唱片之间的撕逼,音乐人对于自己作品的版权一向很难控制,你就知道Daft Punk在当时的选择是有多超前了。
Kanye West买下环球唱片的梦和当选美国总统
哪个实际一点?
1997年,Daft Punk终于正式发行了第一张专辑《Home Work》。
Daft Punk兄贵面具,早期黑历史
专辑名为《Homework》,实际上就是在Thomas 的卧室里用Mac电脑和一些初级的电子设备完成的,相比昂贵的录音室,这种方式无疑是低成本的,以至于有传言说钱都花在设计唱片封套上了。
Thomas可能是法国第一批尝试Mac电脑创作音乐的人
业界许多人对他们的做法颇有微词,但就是这样一张低成本的DIY唱片,却影响了电子乐的创作方法和全世界对法国电子舞曲的看法,成为了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电子舞曲专辑。
第二张专辑《Discovery》发行在2001年,也就是从这张专辑开始Daft Punk正式进化为机器人,再也没有以“人类形态”出现在公众视野。
《Discovery》
为了搭配这张专辑所承载的价值,Daft Punk还专门请了在日本泰斗级的漫画家“松本零士”创作同人动画电影《星际5555:异星梦系统秘传》。
松本零土和Daft Punk
电影中邪恶的经济人,各种商业手段,数不清的金唱片奖,来自外星的艺术家,或许这一切正是他们在诠释为什么要隐藏在机器躯壳下,因为要保护自己只想制作好音乐的单纯目的,所以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东西需要躲开。
《星际5555:异星梦系统秘传》
虽然《One More Time》获得了第44届格莱美最佳舞曲提名,但2001年《Discovery》刚发行时,业界对舞蹈音乐的接受程度远远没有今天的认知程度,美国独立乐评届的权威老大“Pitchfork”仅仅给了这张专辑6.4分。
到了第三张专辑《Human After All》,来自业内外的批评达到了最高潮,专辑发行之初许多人竟然认为这是伪造的,Pitchfork更是给出了历史新低4.3分,这张在2005年发行的专辑所引起的争议远远要大于之前的第二张。
Daft Punk版《2001太空漫游》
究其原因,或许是之前所塑造的复古未来舞曲风格太过深入人心,热衷颠覆的Daft Punk在这张专辑玩了一次音乐风格的180°大转弯,那些慕名前来的听众自然是感到费解。
《Human After All》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Daft Punk想必心里也清楚,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新的机会。
2006年的Coachella音乐节向往年一样邀请Daft Punk过来演出,此前拒绝过无数次各种演出邀约的他们这次居然答应了,虽然是在提前支付30万美元的前提下。(这些钱在2006年的北京能买一套300多平的别墅)
2006年Coachella阵容
为了保持神秘,在当晚演出开始前,就连经纪人也只知道俩人把演出费通通花在舞台设备上,但不知道他们会搞出什么把戏。接近压轴演出时间,主舞台据说已涌入近四万名观众,然后,它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LED金字塔,耸立在接下来一生都将成为Daft Punk信徒的观众面前。
在那个年代,没有人看过如此数量的LED所呈现的光电体验。所有在现场的观众都开始疯狂打电话、传简讯,叫那些在别的舞台的朋友回来,见证这个再也无法复制的传奇现场。
高耸的金字塔 DJ 台、前卫先锋的数字化影像、炫目的 LED 灯光......从音乐到视觉,一切都是超时代的。
那一晚,Daft Punk支配了整个演出
根据美国音乐杂志《Spin》说法,Daft Punk 2006年在Coachella的表演,可以视为EDM行业的关键转折点。无论是deadmau5立方体,还是Skrillex的宇宙飞船,很难说没有受到过这次表演的影响。
经历过第三张专辑口碑与商业的滑铁卢,Daft Punk在第四张专辑终于赢得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这张在2013年发行的《Random Access Memories (随机存取记忆)》,一改过去Daft Punk即兴式的创作,前所未有地了投入了上百万美元,成为了有史以来制作最精良最耗时的专辑之一。
在第56届的格莱美颁奖礼上,凭借这张专辑他们斩获了年度最佳专辑等五项大奖,这是电子音乐历史上在格莱美中取得过的最好成绩,Daft Punk就此封神。机器人的设定成为了他们的形象缩影,更是变成了一种时代的视觉符号。
领奖全程一言没发。。。
很多人都想知道Daft Punk到底怎么通过头盔来感知外面世界,亦或是他们真的的机器人?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Daft Punk的机器人头盔发生过数次进化。
1999年,《Discovery》发行时Guy和Thomas为了搭配专辑的调性开始为自己搭配独特的视觉形象,得过格莱美奖的MV导演Alex&Martin给了他们提供建议,之后他们找到了好莱坞顶级特效道具工作室Alterian工作室。
头盔里面内置独立电池和显示屏
一开始他们从经典老派科幻片《地球停转之日》中汲取灵感,创作了第一代“LED灯头盔”。第一代头盔最经典同时也最复杂,总共耗时17个月,成本为65000美元。由于每颗头盔上都有针孔大小的洞,即使戴上头盔,他们也可以看得见。
《地球停转之日》中的机器人形象
从《Discovery》到《Human After All》时期,Daft Punk短暂启用过一个非正式的头盔,他们有着更小的尺寸和更清晰的细节。橙色的连衣裤造型在这个时期很常见。
在第三张专辑发布后的《Human After All》时期,Daft Punk彻底改变造型。首先头盔尺寸一致了,取消了一代复杂的LED灯,视线部位都成了黑色玻璃,耳朵部分成了纯粹的装饰。整体造型上偏向于皮革和红黑色调。
在Daft Punk自导自演的电影《Electroma》中,这代头盔还有一个特别的电影版本,也是他们唯一一次向外界公开机械头盔下的官方答案。(没想到吧,头盔下面是电路板)
仔细想想,还有点恐怖
到了最新这版,整体变化不大,只是颜色上更加内敛一些,黑色亮片西服和胸前的三角挂坠成了他们的标配。总体来说,Daft Punk的机器人头盔从开始的复古未来风逐渐在向科幻未来上衍变。
回顾Daft Punk的音乐生涯,他们既不是存在最早的电子组合,也很难说是开山立派的大宗师。但他们的存在,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全球电子音乐的面貌,更别说那些因为他们才走上职业的无数DJ。
左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
右Thomas Bangalter
比如侃爷,这个天才般的疯子在采样歌曲的本领所有人有目共识。在Daft Punk第二张口碑翻车的时候,侃爷直接相中拿来采样做出来了格莱美年度单曲。
Skrillex曾经为了看一场Daft Punk的演出花光了身上所有钱,并且因为这场演出颠覆了人生观自此放弃摇滚走上了Dubstep的音乐道路。
Daft Punk的影响力甚至在政治中发挥作用,2017年法国总统会见特朗普的时候,用皇家卫队现场安排了一段Daft Punk的音乐会。但显然特朗普是没什么音乐品味了。
特朗普:???
不夸张地讲在电子音乐领域,Daft Punk是继Kraftwerk后对文化影响力最大的组合,并且很有可能没有之一。
距离上一张专辑已经8年过去了,尽管尊重他们的选择,但也希望Daft Punk能早日复出,发布新专辑。
毕竟,谁知道这两个机器人又会搞出什么神操作。
猜你喜欢
60年代的牙买加,客家人和黑人一起搞Remix
电音粉2021进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