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们小孩子吵架,你们大人瞎掺和什么

2017-08-30 育儿团


文/麦茶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ID:guanaibaby)


  最近我们小区因为睿睿和小阳两个小朋友的事闹得沸沸扬扬。


  起因是睿睿一个人霸占着滑梯不让别人玩,小阳气不过伸手推了他一把,刚好被睿睿妈看到,她飞奔过来扇了小阳一巴掌。小阳哭着跑回家告状,然后两家人浩浩荡荡干了一架,即使警察过来劝架双方还骂骂咧咧。


  当双方家人被带至警察局问话的时候,睿睿和小阳却在小区玩得不亦乐乎。刚才惊天动地的打闹好像和他们毫无瓜葛。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


  企鹅班上的一个女生叫蜜蜜,长得跟洋娃娃一样,天生自带波浪卷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企鹅说蜜蜜很受班上同学的欢迎。


  晚饭前,企鹅说蜜蜜的脸被同桌欣欣抓伤了,哭得很伤心。我权当小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第二天肯定又会和好如初。


  谁知事件的发展出乎所有家长的预料。


  蜜蜜妈把蜜蜜脸上受伤的照片发到家长群,发表了一段文字。大意是说小女孩脸被抓伤以后还怎么见人,做家长的干嘛不看好自己的孩子?欣欣妈不要当做没看见,欣欣得负主要责任。而这个伤疤用其他家长的话说得把图片放大好几倍才能清楚看到。


  欣欣妈在群里跟她道歉,不好意思,我会好好教育我家欣欣,如果情况属实我会承担一定责任。


  即使这样,蜜蜜妈还是在群里不依不饶,有什么好调查的,难道还是我家蜜蜜自己抓伤的?


  没关系的,小孩子的皮肤很嫩容易愈合,不会留下疤痕。一位家长出来调解。


  说得轻巧,不是你家孩子当然这么说。


  别人的好心却被她当成驴肝肺,大家怕极了这样咄咄逼人的家长。


  最后还是老师出面调解才得以让蜜蜜妈安静。蜜蜜和欣欣是同桌,两个人也是好朋友。玩雪花片的时候蜜蜜要拼雪花,欣欣要拼小房子,欣欣少了红色的雪花片跟蜜蜜要,蜜蜜不肯,欣欣就伸手去抢不小心划到她的脸。

  本来是一件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现在却演变成犹如泼妇骂街,不管是对自己本身还是对孩子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私底下各位家长达成一致,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和蜜蜜玩。怕自己孩子不小心碰到蜜蜜,她那强势的娘会纠缠不休。


  可以理解,父母都有护犊心切的心理。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


  可是有时候家长的做法太过激进,对孩子反而是一种伤害。


  就像蜜蜜妈没有私底下和老师商量最佳的解决方案,而是怒气冲天跑到群里当着所有家长的面对欣欣妈出言不逊。


  对于这样的妈妈,很多家长是避恐不及,生怕自己惹祸上身。长此以往,蜜蜜在班里难免被孤立,成了同学们排斥的对象。



  小孩子的世界单纯到今天跟你吵得不可开交,明天一觉醒来就能忘到九霄云外,依然能够和好如初。一起分享玩具,一起牵手回家。可是大人之间即使只是拌嘴,裂痕就难以修复,更何况大打出手。


  我表哥有个穿着开裆裤长大的哥们阿亮。两人好到除了睡觉,其余时间全都腻在一起。


  有天大中午,两人因为踢球的事在院子吵得面红耳赤,说到激动之处,表哥伸手推了阿亮一把,阿亮妈从外头回来刚好撞见,她二话不说将表哥推倒在地,表哥手腕碰到地面,磨破一层皮,把他痛地哇哇大叫。


  姑姑午睡起来目睹自己儿子被人欺负到如此地步,怎能就此罢休,操起家伙和阿亮妈打成一团,邻居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们拉开。


  阿亮被警告不准再找表哥玩。姑姑不甘示弱回击,这样的流氓以后不准来往。两家人从此不再往来,即使路上擦肩而过也当做视而不见。


  可是我好几次看见阿亮偷偷过来找表哥,通常都是等天黑后或者父母都外出才敢在一起打球。


  直到现在,两个人还是很好的哥们。可是两家父母至今不愿握手言和,心结难解。


  多年后回忆起曾经的打架事件,表哥无限感慨说道,就算当初我们打得头破血流也不愿父母插手,谁没有年少轻狂过,吵不散打不散才是铁哥们。

 


  凭心而论,父母知道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或者被哪个小朋友不小心打了一下,都会生气,都想挺身而出替孩子打抱不平,这是为人父母的本能。但是只想着替孩子出头,挽回面子而不问事情的缘由就胡搅蛮缠反而适得其反。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把握方寸,恰当引导。


  比如上面蜜蜜的事,蜜蜜妈妈看到蜜蜜受伤一定很心疼,做了妈妈的我们都会感同身受。只是我觉得如果蜜蜜妈确实心疼孩子可以私下跟欣欣妈沟通,再通过老师了解实情,共同解决,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方式,既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安全感又保护孩子的自尊才是重要的。


  成长这条路,我们不能替孩子长大,也不可能因为今天别人动了你一下就说绝交。小孩子之间吵架甚至动手都是很正常的,今天你抢了我的玩具,明天我拿了你的彩笔;今天我弄脏你的衣服,明天你扯了我的头发……


  如果面对这些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不能理性对待,总是先考虑表面得失,忽略孩子真正需要,那孩子在成长中也很难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长按关注我们吧




转载自公众号:儿童心理课堂(ID:guanaibaby),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体会阅读,学会看见,为了妈妈,为了孩子,温暖陪伴,一起成长。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沐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