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备足“干粮”这样做!
抢抓机遇争做先行示范
备足“干粮”迈上新征程
加快建设”四城两区“
为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
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近日,《光明区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2年)》出炉了
今天
光明君选择了方案的部分内容
大伙儿赶紧来看看~
↓↓↓
为助力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光明区围绕省、市有关工作部署,率先印发了《光明区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一2022年)》,以5大率先战略为统领,明确35项重大举措并细化为84项具体任务,逐年制定任务目标,形成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路线图。
以5大率先战略为统领
明确35项重大举措
并细化为84项具体任务
形成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行示范区的路线图
●到2022年,光明科学城在建或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6个,以光明科学城为集中承载区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框架基本确立。
●在部分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聚焦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城市品质品位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跻身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城区前列,为深圳市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党的领导
成立光明区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与光明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工作机制框架下协调有关工作相一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展和改革局,统筹推进《意见》落实工作事宜。
2---强化政策对接
各单位要深入研究《意见》政策创新点,紧密对接上级部门力争成为改革试点,要充分挖掘综合授权改革正面清单的制度红利,争取部分有条件举措在光明落地并出台配套落实方案。
3---强化资源保障
对纳入方案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大改革任务优先安排财政预算、用地指标等资源。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党政机关绩效考核事项,将考核情况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4---强化计划落实
各相关单位要严格对照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方案或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各项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建立健全时效评估制度,定期分析、总结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推广实施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加快形成光明科学城规划体系。
●高标准推进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紧密衔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方案,明确集中承载区的定位目标、实施路径等关键内容。
●加快空间规划布局、内外交通组织、科技产业发展、建设风貌指引等规划和研究。
2---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加快合成生物研究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首批区域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先进表征综合粒子等具有内核生长功能的稀缺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
3---加快建设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建设深圳超级计算中心二期、科学城大数据中心等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形成交叉融合、紧密协作、相互支撑的创新链条。
4---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
●加快建设深圳湾实验室。
●规划建设中国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知识研究院。
●推进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机构落地建设。
●加快推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对标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组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
5---可通过复制增加列表项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转化基地。
●争取一批世界级的创新验证平台、中试服务平台布局。
●组建光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集聚一批世界前沿科技成果就近转化。
6---创新重大创新载体管理运营方式。
●推动中国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研究中心筹建工作。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参与设施和平台建设,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运行、高效率开放共享、高质量成果产出。
7---创新高端人才的引进培育模式。
●积极推动探索“悬赏制”招募高端人才团队、科研事业单位特聘岗位等创新政策举措。
●探索在人才安居、国际医疗保险结算、引入高质量国际学校、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等方面为外籍人才营造宜业宜居生态环境。
●面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设备运维需求,培育一批科技型工匠人才。
8---推动出台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
●以立法形式保障体制机制创新,明确光明科学城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的定位、目标和发展路径,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际人才引进与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
---做强做优智能智造产业。
●聚焦新型显示、5G移动通信、柔性电子领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研发集聚地。
●紧抓下一代移动通信发展战略机遇,探索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5G应用示范。
●组织实施智造升级计划,建设智能机器人、智能软硬件、智能制造设备等应用创新平台。
●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推动钟表、模具等优势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2---科技引领发展新材料产业。
●依托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鼓励企业联合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进一步做强深圳市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
●搭建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和技术转化平台,加快建设新材料中试转化基地。
3---高端化前沿化发展生命科学产业。
●不断提升生物医学领域原始创新和临床试验能力,谋划打造生物医学研究转化示范区。
●加快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建设,搭建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的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平台。
●规划建设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创新中医药跨境流通和认证机制,打造国际中医药现代化应用高地。
4---积极培育科技服务业。
●加快建设光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力争纳入全市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在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上先行先试。
●加快建设国家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等三个国家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光明分院。
5---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推动新媒体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华强创意产业园、华侨城光明小镇向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建筑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延伸。
●利用优势资源开发“科技+旅游”品牌线路,深入挖掘华侨文化、客家文化、岭南文化特色。
6---提升国企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开展国资国企综合性改革,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推进内外部资源整合重组。
●创新国企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专业特色园区,提升国企、集体物业使用效益。
7---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
●加大连片产业用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力度,保障新材料、生物与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基地的用地需求。
●着力增加产业载体供应,探索通过用地划拨、协议出让、升级改造等途径扩大创新型产业用房供给。
---高起点规划建设光明中心区。
●对标国际一流,突出科城融合、生态优先理念,实现建筑形态与自然风貌的有机统一。
●高效实施地上地面地下立体化开发建设,建设具有强大资源吸附力、承载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城市中心。
2---强化市内区域互联互通。
●全力推进高铁光明城站TOD开发,加快推进6号线、6号线支线、13号线北延等轨道交通建设。
●积极协调推进外环高速建设以及龙大、南光高速市政化改造、光侨大道至布龙路连接线工作。
●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山科技园、宝安空港新城、龙岗国际大学城等核心片区构建“30分钟生活圈”。
3---强化城市间协同联动。
●积极深化对港澳科技合作,争取港澳高校研究院、实验室、前沿研究平台等落户。
●加快打造光明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进驻。
●积极推进新公常路等跨区干道的规划及前期工作,加快赣深高铁光明段建设,推动深莞城际、深广中轴城际加快研究建设。
4---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推介大型活动,争取承办国际科技论坛,加强与先进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
●支持具备条件的各类单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设立科研机构。
---夯实法治城区基础。
●建立健全群众诉求服务平台,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
●搭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帮扶救助体系,一揽子提供群众服务。
●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等平安建设网络,一体化守护社会平安。
2---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加大中小学建设力度,集约用好建设空间,谋划共用社会体育场等配套设施。
●积极引入市直属学校在光明办学,探索引进国际学校,接轨国际教育模式。
●充分发挥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作用,加大优质师资力量培育力度。
3---打造医疗高地新优势。
●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打造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级应急与灾难医学中心、国家级保健康复中心。
●加快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建设。
●组建医疗联合体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争取纳入全市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先行先试试点。
4---显著提升文体事业发展水平。
●加快建成深圳市科技馆、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深圳书城光明城等重大文化设施,积极争取国家级博物馆在光明设立分馆。
●着力将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打造成国际品牌。
5---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推动科学城大数据中心项目落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实现科研数据、政务数据等资源的高效集中利用。
●超前布局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城市综合感知体系,在智慧环水、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领域形成一批示范项目。
●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秒批”“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事项,打造一流的“数字政府”。
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实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优化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完成公明福利院“公建民营”工作,以PPP模式推进光明福利院建设。
7---实施人才安居工程。
●构建以服务光明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人才住房政策体系。
●进一步扩大人才住房覆盖范围,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产业职工的住房保障力度。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积极争取纳入全市GEP核算试点范围,建立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
2---探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模式。
●探索推动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省内、市内或区内的“占补平衡”调整,保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的空间供给。
●探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提升城市空间使用效率。
3---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修复。
●坚决打赢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攻坚战,全面完成一级、二级支流综合整治。
●加快推进茅洲河干流景观提升工程,加快打造茅洲河一河两岸生态休闲文化带。
4---推进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
●统筹推进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示范区、海绵城市试点和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
●加快在光明科学城等重点片区开展绿色建筑、综合管廊等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技术集成示范。
5---深化“公园之区”建设。
●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打造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绿地系统。
●高水平建设科学公园、森林运动公园、国家农业庄园等标志性公园。
光明君特选(请戳下方标题)
一周事速览!光明小镇、深圳科技馆(新馆)有新进展!还有这些好消息……
最新效果图就位!深圳科技馆(新馆)项目开工啦,2023年12月将开馆试运行~
编辑整理 |深圳光明
内容来源 |宝安日报
了解光明区更多资讯,关注深圳光明,光明区唯一官方权威微信发布平台,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