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中村”变“城中景”!深圳光明:奋力扛起建设光明科学城的组织担当

深圳光明 2021-10-08

光明科学城作为全国第四个综合性

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

承担着突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

汇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

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使命



自布局建设以来

光明区立足全球视野

服务国家战略,贯彻相关部署

全力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

世界一流科学城


区委组织部主动融入发展进程,出台了《光明区组织工作服务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实施意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治理、干部选贤任能机制、科学城人才支撑体系“四项改革”,力求从组织工作层面破解一批制约科学城建设的瓶颈问题,用高质量的组织工作全力护航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



在当前形势下,处在“两个前沿”核心区的光明科学城如何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前进方向至关重要。



光明区坚持思想铸魂,在深圳市委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开设了“干部夜校”,创设“云研学”线上培训平台,打造精品课程库。严格落实“第一议题”“支部学习日”等制度,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党员大课堂,开展一次党支部书记全员轮训,常态化开展支部培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使光明科学城建设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机制护体,明确制度建设任务40项。出台首批《光明区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2019-2022年)》等27项制度,持续构建常态化、长效化制度体系。



针对光明科学城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特点,光明区还开展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依托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信息上传下达机制。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各类群体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加强对权利集中、资金密集的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管理监督和风险监控。建立网络政治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特区边缘”走向“舞台中央”,光明区既面临时代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大开发大建设带来产业迁移、人口流动加剧,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带来利益格局重构,辖区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更高要求。为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有关要求,光明区委、区政府把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主线,通过织密建强组织体系,构建光明科学城健康的“内在肌理”。


深化“网格化”治理改革。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光明区出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1+5文件,将原有基础网格、24类行业网格进行整合,科学设立5类“全科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每个“全科网格”成立一个功能型党组织,统筹领导网格治理工作,选配社区“两委”成员和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网格长。推动街道包括执法力量在内的2000余名精干力量下沉社区,打造网格“微治理”小队。同时,每个网格建设一个党群服务微阵地,推动政务事项全面下沉社区。建设区级统一的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赋予社区党委使用权限,打通各单位间数据壁垒。用好“民声云”系统,建设社区居民智慧掌上平台。



搭建“联盟化”共治平台。针对光明科学城入驻单位类别多、级别高、资源多、诉求多样的特点,光明区在全国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率先成立党建综合体“光明科学城党建联盟”,把科学城核心区内20余家不同类别、级别和隶属的政府单位、高校、企业、医院、科研机构、社区等整合起来,构建平等协商、优势互补、解决问题、共同发展的治理平台。制定《联盟章程》《联盟公约》,在坚持党的领导、尊崇科研伦理、保护知识产权、融入基层治理等方面形成共同准则。依托全区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在全市率先推出“1+8”党群服务联盟体系,下属政务、法律、教育、健康、文体、社会、人才、公益服务等8个分联盟,形成100项“服务清单”,打造群众身边的“10分钟党群服务圈”。


实施“引领式”组团党建。随着越来越多的两新组织进驻科学城,加强对两新组织的引领和服务愈发重要。光明区全力推进非公企业党建“三同步”。实施光明科学城两新书记“领航计划”,推出管理研修班、现场见学班、惠企VIP班、信贷VIP班、健康VIP班、直播带货班,将党建引领和优化企业服务深度结合起来。


光明科学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重大项目现场,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仿佛将人带回到特区创业之初的激情燃烧岁月。


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国际化的干部队伍。光明区坚持“科学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培养选拔什么样的干部”,围绕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全面发力。



坚持政治标准考核干部。将政治过硬作为选用干部的首要标准,以“一问政治表现、二问担当作为、三问清正廉洁”选人用人。出台《关于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开展政治素质考察健全政治素质档案的办法》,开展领导干部“平战一体”政治素质考察。


聚焦发展需求配强干部。围绕科学城建设发展实际需要,着力选拔一批懂产业、懂金融、懂规划的专业型干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处科级领导干部。优化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区管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至46.05岁,近半数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对紧缺急需、专业性强的岗位探索实施聘任制公务员,探索市场化、差异化的薪酬激励机制。


突出实干导向激励干部。以区委、区政府一号文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34条措施。在科学城建设等重大项目中发现一批优秀干部,及时提拔重用,2018年以来提拔重用的219名区管干部,绝大多数是在土地整备、查违拆违、治水提质、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并结合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坚决调整问责一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并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待干部。


加快素质提升育优干部。围绕光明科学城相关的信息、材料、生命科学等与科学城相关的领域,每年选派 100名左右处科级干部赴先进地区、顶尖高校开展专业化培训、涉外通识教育培训。出台《光明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实践,先后选派10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重大项目攻坚,20名处科级年轻干部开展半脱产信访挂职锻炼。疫情期间,发动近300名年轻干部投身社区小区防控、复工复产一线,抽调66名年轻干部参与全区各集中隔离点服务管理等相关工作,在实践中全面提升干部能力。


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缺的也是人才。


光明区树立鲜明的人才政策导向,汇聚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强大智力支撑。编制了《光明科学城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科学城建设各阶段的人才队伍数量规模、结构分布、素质要求等进行科学测算,提出未来中长期人才工作主要任务及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按照《光明科学城建设关键人才引进目录》规划,加强靶向引才、柔性引才。建立“一事一议”引进科学城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虹吸效应”。



光明与中国银行光明支行联合成立的全省首家人才银行“光明科学城人才金融服务专属银行”,在全国率先推出“疫情防控人才贷”,被省委组织部在全省推广。目前,光明区内人才及人才企业已经获得约4亿元贷款额度,发放贷款超过1.9亿元。同时积极推动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成立人才开发基金等。


为营造更优人才发展环境,光明区制定《关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工作方案》等方案;推进国际人才街区试点建设,为国际人才集聚提供更多便利。


最近,家住光明区东周社区

木墩新村的居民们发现

疫情防控期间

用来围合城中村的红色水马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铁艺围栏、车辆道闸

等物理围合设施


显眼位置的一间烧烤店

被改造成党群服务站

和社区第一全科网格办公室、

全科网格党支部、物业公司党支部阵地

共建共享共用


站在木墩新村抬头四望,可以看到周围不断崛起的高端住宅、现代化产业园区。新旧交织,破中有立,木墩新村这个城中村也正在迎来它的新生,变得更安全、更美好。


木墩新村的蝶变是光明区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是深圳城市发展的特殊载体和重要单元。全市1877个城中村,用全市五分之一的面积,承载着一半以上的人口。其中,光明区110个城中村,涉及面积116平方公里、占比74.36%,居住人口105万、占比76%。这里是大多数光明人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多类人群、多种形态共存的地方,呈现“似城非城、似村非村”的“二元混杂”特点,旧有的社区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日趋分化的多元服务需求。


为了破解以往城中村治理“老大难”问题

光明区全面推动城中村围合式管理

积极开展以基层治理改革、

社会共治、围合管理、服务提质

“四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

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探索


让“一核”切实强起来

“多元”全面动起来

环境彻底好起来,民心真正聚起来

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夯实治理根基



推动基层治理改革行动

让“一核”切实强起来


在城中城治理中,“九龙治水”带来治理力量多线统筹,社区党委看得见、管不了,用的时候干着急。


光明区在市委组织部推动社区党建标准化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系统总结2018年以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改革的经验,出台《光明区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以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建设为切口,为社区党委赋权增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城中村治理最强核心。


综合考虑地域面积、人口分布、

楼栋数量、历史沿革等因素后

光明将社区基础网格

以及城管、市政、查违等

24类行业网格统一整合成“全科网格”

推动“多网合一”

作为社区以下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


同时将全科网格分为

“村宅小区、企业园区、商贸、

公共设施、山湖林田水”五大类

针对性配置治理力量

截至目前

全区已建立“全科网格”126个


光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雄光介绍,2018年,光明街道推行了以力量下沉、强居放权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探索;2019年又在全区率先推行了网格党建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治理基础,这些为光明街道能在疫情期间迅速响应应急处置要求,推进“街道—社区—网格—卡点”四级防控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让能听得到炮声的人指挥战斗。


光明区将原有各类治理力量转为全科网格员,全面沉到一线。制定网格职责清单,建立事项准入机制,赋予全科网格员“信息采报、便民服务、矛盾化解、隐患排查”等9项综合职能,实现“一专多能”。以全科网格员中的党员为主体,适当吸纳社区热心居民党员,全覆盖成立网格党支部,作为基层治理的政治核心。


东周社区网格站站长蔡志珊说,“我们的身份更复合了,但责任职能更明确,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和整改问题,缩短解决时间,提升居民满意度。”


光明区还根据基层治理事项中

90%为微小事项的特点

细化制定事件分级分类标准

建立“巡办合一”和“巡办分离”

相结合的处置机制

切实缩短治理链条、提高治理效能



推动围合管理行动

让环境彻底好起来


“现在住在这里感觉更安心了”

看着围合城中村的水马变成永久性围栏

在光明区的外来务工者周雨很高兴


推进城中村围合式管理,

是光明区在疫情防控中

筑牢社区防线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今,光明正全面铺开

城中村“两围一治”工作


在不影响消防安全通道和城中村经济生态的前提下,坚持“能围则围、因地制宜”的原则,统一标准,规范实施物理围合。针对以住宅为主,无商业区或商业区较少,以及人员流动较少的城中村,进行全封闭式围合管理;针对商住混合,人员流动性强的城中村,固定车辆出入口,增设行人出入口;针对现实条件确不适合的,以“围车不围人”为原则实行围合。全区110个城中村划分为100个围合片区,建设围栏49047米,岗亭313个,车辆道闸系统315套,确保城中村围得住、管得好


在物理围合基础上,加强科技围合,安装“视频+门禁”1.56万台,建设高清人脸抓拍摄像机1697台,实现对城中村全天候监控管理。目前,110个城中村已实现出租屋视频门禁全覆盖、公安信息大数据全共享。试点以来,全区城中村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4%。


不仅更安全了

光明区的城中村也正在变成“城中景”

光明全面推动城中村综合治理攻坚

推动消防安全、绿化品质等

“10+2”治理任务落实


目前

全区累计新建改造公园99个

新建停车场85个

拆除乱搭建约34.77万平方米

新建生活污水地下管约300.8公里

城中村面貌发生显著改变


东周社区党委书记祝晓东感慨,通过建设全科网格、围合式管理、物业进驻、综合整治等措施,困扰城中村多年的环境问题、停车问题、治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层实现了治理规范化,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攀升,尝到了“甜头”的居民对社区工作也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


推动社会共治行动

让“多元”全面动起来


在城中村治理中

如何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热情?

光明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

让各类主体都能有效发挥作用


光明区全面推进物业进城中村

向物业公司转移城中村治理中的

部分政府职能

采取住户缴纳、经营充实、

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

扶持物业公司发展壮大


在有条件的街道,加强城中村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比如在光明街道成立了12个物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红管家”物业联盟,引导物业公司在城中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据了解,“红管家”服务队由小区党员、物业公司人员、网格员、楼栋长、热心居民等组成,分片包干,使得物业服务不断升级,“有事情找红管家”的新型城中村物业服务思想正逐步深入到业主心中。


越来越多的个体、社会组织投身到美好家园共建中。光明区全区社会组织达341家,比成立之初增长了350%;推动城中村治理职能向专业化社会组织有序转移,在城中村积极引进“长者饭堂”“V爱之家”“心理咨询室”“法律调解室”等一批公益性服务项目;依托网格党组织,广泛凝聚社会贤达人士、“意见领袖”的力量,开设“民情诊所”“家庭顾问团”“五老工作室”“八点钟会客厅”,将更多城中村治理事项交由民事民议、民事民管;以城中村为重点,组建平安员队伍3.6万余人,设立100万元平安员奖励基金,引导居民群防群治;在城中村广泛推广实施《城中村住户公约》《文明公约》,培育社区居民的家园意识;打造“红小二”服务队,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广泛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义工、社工、热心群众等参与,不断延伸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触角。


光明区举办周末党群便民服务“大集市”活动。


推动服务提质行动

让民心真正聚起来


家住木墩新村的老李

喜欢带着小孙子到社区的

“红小二”服务站坐坐


把孙子往儿童游戏区一放

老李就在一旁老年人活动区坐着

一边瞄两眼孩子

一边看看电视、聊聊家常

这一幕温馨而平常


但如果时光倒回到半年前

这里是另一幅紧张的景象


去年12月开放

原本定位是延伸党建触角、

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的服务站

疫情来袭后,迅速变身“逆行者安心屋”

6月开始

“红小二”服务站恢复开放居民常态化服务


小小阵地

背后折射出的是光明区

推动城中村党群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切实把服务送到家门口、做到心坎上



为了打造服务阵地,光明区全面升级“1+31+N”党群服务生态圈,灵活机动地推动全科网格、居民小组、城中村党群服务阵地改造,推动“去办公化”,建设了一批“麻雀小,五脏全”的服务站点,各类服务微阵地已达200余个,与1345处各类文体设施联动,提供覆盖不同群体、不同领域需求的“四点半课堂”“长者饭堂”“青年夜校”等特色服务。疫情期间,这些党群服务微阵地变身成为城中村防控的前沿“指挥部”“服务站”,在全市率先打造57个逆行者“安心屋”,各类防疫物资、服务资源在这里集散。


为了聚合服务资源,今年4月,光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光明区党群服务联盟,整合全区政务、法律、教育、健康、文体、社会、人才、公益等部门优质服务资源,形成“1+8”服务联盟体系,推出100项“服务清单”,将机关最优质的服务资源集中打包直抵城中村。


为了疏通“微血管”,光明区在党群固定阵地基础上,由社区党委牵头,集中党群服务、义工服务等资源,创新打造周末党群便民服务“大集市”活动,让服务走出房子,深受群众欢迎,第一期即吸引1万余名城中村居民参与。


改革催生巨变,奋斗成就梦想

围绕城中村治理的重点难点

光明区正在党建引航下

大胆创新,攻坚破题

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催生一幅新时期的城中村宜居新图景



内容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 |李可

校审 |赖飞扬 陈圆圆 洪俊佳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爱我请给我好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