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深圳怎么建?光明参与感十足!
《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
(2020-2035年)》
已于近日获得审议通过
2月20日
深圳召开牛年“开年第一会”
——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2021年工作要点等多个重要文件
这个“开年第一会”也被称为“牛年第一会”,会议议题含金量十足,信息量巨大,涉及多个领域的年度工作安排布局。据报道,当天的会议审议通过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深圳市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措施等文件。
对于光明来说
“牛年第一会”
可谓“参与感”十足,利好多多
会议审议通过的多个重大事项均和光明科学城发展密切相关,其中最直接的便是《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这意味着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施工图”“路线图”和“时间表”。
此外,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圳市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实施方案(2020-2022年)》《深圳市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也和全面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光明区直接相关。
2021年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会议要求聚焦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2021年六大方面、54项工作任务,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围绕设施集群布局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突破一批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对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以主阵地作为建设好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通过多方共建方式,更好支持港澳优势科研力量参与科学中心建设。
会议强调,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做好总体发展规划意义重大。要分阶段分年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加快推进综合粒子、合成生物学、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自由电子激光科学装置,把首批11个“沿途下蛋”成果转化基地用起来、发挥作用。要瞄准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高地目标,着力优化科学城建设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科学创新生态,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源头创新。
会议透露,光明科学城将按照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五大战略定位,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以信息、生命、新材料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协同开放创新。
时间方面,力争到2022年初步完成世界一流科学城布局,到2035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率先建立一整套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制度规则体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自从2018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光明布局建设科学城以来,光明区一步一个脚印,科学城建设蹄疾步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起步成势。
光明科学城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效果图。
春节假期过后第一天
光明区起步便是冲刺
立马召开高质量高颜值发展大会
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随着深圳“牛年第一会”审议通过
《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
(2020-2035年)》等文件
也将为科学城发展、光明赶超奔跑
注入更多强劲动力
插上新一轮腾飞的翅膀
内容来源 |宝安日报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编辑 |李可
校审 |赖飞扬 陈圆圆 洪俊佳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