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从改革先锋到“创新之都”,光明区究竟有何秘诀?
11月7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了
光明区因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变化
全文回顾来啦
和光明君一起看看去吧~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长期执政?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无与伦比的“中国奇迹”?百年大党为何风华正茂?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在这里,找到答案》,走进六个梦想生长的地方,在朴素的日常中感知不动声色的力量,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答案。
今天,请和总台驻深圳记者刘祎辰一起走进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未来城:
我是记者刘祎辰。今年42岁的深圳,是座因改革开放而兴,因科技创新而强的年轻城市。从零起步的深圳,为何近年来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创新之都?创新,究竟是怎样的形式融入这座城市的肌体与灵魂?
从农场到科学城,
这里发生怎样蝶变?
带着问题,从城市核心区一路向北,我来到深圳最年轻的城区——建区仅仅三年的光明。过去提起光明,许多深圳人只会想到“光明农场”——乳鸽、玉米、牛初乳就是这里的全部特产。至少三年前,我刚来到深圳时,同事和朋友就是这样和我介绍的。但今天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一座面向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城已经拔地而起,一批科研载体密集扎根,一批高水平科研人才加速聚集。
深圳,不再仅仅是创业者们的启航处,已经成为一批科技工作者的目的地,为什么?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侯尚国说,不断优化的人才政策、平台和环境或许就是答案。
记者:您在第一次回到国内进行科研工作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深圳?
侯尚国:我来深圳之前,一个同学是在南科大,他给我宣传了深圳市的动作那么好,所以我才是比较关注于深圳这个城市,它对人才的支持力度比较大。
侯尚国在实验室
侯尚国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杜克大学收拾行囊,直奔深圳。他研究的领域对于突破细胞生物学中瓶颈非常重要,在全球范围都少有人涉足,在国内更是空白。
侯尚国:我们从事的是这种叫三维单分子示踪技术,一个应用就是来观察这个病毒是怎么侵染细胞的过程。我们要驾驭激光,需要买很多的很贵的仪器来进行研发,总体来说对经费的需求比较高。
侯尚国的项目在深圳湾实验室得到大力支持,项目启动经费达千万级,这在其他平台难以想象:
侯尚国:深圳湾实验室给的启动经费非常充足。对人才个人待遇方面来说,也能够让我们心无旁骛专注于自己的科研。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聚集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深圳通过“孔雀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基础科研人才短板迅速补齐。
聚集了人才,并不够。让原始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里又有怎样的探索?
楼上创新,楼下创业,
如何“沿途下蛋”?
离开深圳湾实验室,沿着光明区主干道之一光侨路驾车7公里,我来到了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在这里继续寻找答案。
深圳市工程生物创新中心内聚合了产学研上下游各方面
依托“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这里聚集起了从研究院到企业的产学研综合体。“楼上是研究院,楼下就是随时可将成果转化的企业”,工作人员形象地把这个模式叫做“沿途下蛋”:
记者:其实就是这样一进一进的小格子就是一个创新公司?
工作人员:对就是一个公司,然后它对面就有一个他们的实验室。一楼也有大的共享设备假设说我旁边这个公司想找研究院,打个电话直接就在哪里约一约谈一谈,看有没有很多的意向,然后一起研发。
厚存纳米药业有限公司是这里实际入驻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公司负责人告诉我,如果不是因为这里的联合实验室和齐备的实验器材,他们的技术突破很难实现。
公司负责人:我们目前的话期望能够开发出能够替代国外的递送系统的方法或者说一些技术。这种大的设施,几千万的设备,很多企业是买不起,包括我们企业。能够借助中科院合成生物所这个平台去做一些科研,这个很重要。
走廊两边,一边是创业公司的办公室,另一边就是共享实验室
大科学装置云集,
描绘怎样前景?
更大的成果转化前景,画卷铺展就在不远的明年。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楼下有一块路牌箭头向前,写着“光明科学城”,那里就是大科学装置的所在地。仅仅两年多时间,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大装置土建工程全面封顶,预计明年就将完成联调运转。
光明科学城脑解析与脑模拟大科学装置主体建筑已经封顶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立平这样憧憬未来:
王立平:我们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有50%左右的时间和空间要用于支撑包括科研院所的一些需求,也包括一些产业的需求;另外的50%当然用于做原始创新的研究。只有基于需求牵引的源头创新才更有价值。像总书记指导我们,要把科技论文要写到祖国大地上。
近年来,深圳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不断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持续加强在基础研究、科研院所、国家级研发平台和高等院校等方面的投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光明区,则是深圳科技创新的“浓缩版”。深圳光明区科创局副局长赵彩霞:
赵彩霞:光明区正在探索的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转移转化。通过初创类企业与大科学装置里的高层次人才思想的碰撞,然后产生出更多有市场需求的产品。
今天的深圳,已经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创新之都。华为、腾讯、大疆等科技领域的明星企业在这里成长壮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在此集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十多年居全国首位,5G、8K、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创新,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密码。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年轻的深圳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我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记者:辛鸣教授,我国坚定走科技创新之路的背后,您觉得是有怎样的理论支撑?
辛鸣: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经典的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一种以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成了我们社会的主旋律,我们把它称之为是创新是灵魂。我们的嫦娥、北斗、墨子,包括大家称作新四大发明的高铁等等,这些其实是什么?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点我们认识很到位,我们行动更到位。
记者:推进科技创新的实践,是由于科学理论的引领。所以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您怎么看?
辛鸣: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不能居于领先地位,那么你将会沦为一些世界强国和大国发展的附庸。那么我们如何遵循和运用这一规律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内容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麦泳妤
校审 |赖飞扬 陈圆圆 洪俊佳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