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都市圈最新规划出炉!这些和光明有关的你要知道……

深圳光明 2022-12-01


8月3日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

《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

深圳都市圈“含金量”提升


《指引》明确了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五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空间格局、生态系统与农业空间领域协调指引、交通系统领域协调指引、公服设施领域协调指引、产业领域协调指引。

本次规划释放了哪些重磅信息?

有哪些跟光明相关呢?

赶紧来看看



深圳都市圈

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结构


深圳都市圈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


一主:即由深圳福田、罗湖、南山、宝安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


两副:即东莞和惠州中心区;


七廊:轨道2、5号线所形成的环线与深珠通道-南坪高速-盐排高速,轨道18号线快线与深圳外环高速,中南虎城际(规划)与常虎高速延长线-佛莞高速,西部沿海走廊,中部隧洞走廊,中部谷地走廊和东部盆地走廊。


重大节点:国家现代服务业与头部企业节点(深圳会展海洋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塘厦-平湖北/坂雪岗-大运新城)和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坪山-惠阳-大亚湾)。



深圳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图




交通系统领域协调指引

构建“三横四纵”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


三横第一圈层以深圳轨道 2、5 号线所形成的环线与深珠通道-南坪高速-盐排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为一横,是串联深圳都会核心区核心功能与疏解过境交通的主要通道。第二圈层以深圳轨道 18 号线快线与深圳外环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为二横,是串联深圳外围 5 个新城与重点平台的主要交通通道。第三圈层则以中南虎城际(规划)与常虎高速延长线-佛莞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是串联东莞南部九镇的主要交通通道。


四纵自西向东分别是西部沿海走廊、中部隧洞走廊、东部谷地走廊和东部盆地走廊。其中,中部隧洞走廊由于山脉宽度的影响,该地区传统的道路通道较少,基本形成以南光-龙大高速、深圳 13 号市域快线(规划)、深莞增城际(规划)的复合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光明-松山湖


深圳都市圈轨道交通结构指引图




布局 9 个轨道主枢纽

其中深圳布局五个


构建与分布式区域发展结构匹配的轴辐式铁路枢纽格局。深莞惠中心区布局 9 个轨道主枢纽,发挥主城区人流集散的功能。其中,深圳布局 5 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 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


在人口与经济活跃的东莞、惠州和深圳相邻地区,通过设置虎门站、滨海湾站、塘厦站、光明城站、平湖站、惠州南站 6 个临界次级枢纽,与主枢纽形成高效的轴辐式结构分担主枢纽压力,支撑东莞滨海湾、深圳会展海洋新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科学城、塘厦、平湖北、大运新城、惠阳以及大亚湾等关键分布式节点。其余地区结合松山湖、常平、龙岗、平湖等轨道交汇地区形成 11 个次一级铁路枢纽。


深圳都市圈道路交通结构指引图




构建都市圈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

“1+2+N”的深圳都市圈公共中心体系


1个都市圈级公服主中心由深圳主城区构成,协调联动香港北 部都会区提供区域与都市圈级的公共服务功能,是国际交往与区域高等级公共服务集聚地区。


2个都市圈级副中心由东莞中心区和惠州中心区构成,提供地区性公共服务功能,是东莞、惠州两市文化、医疗、教育、体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N个重点平台与区县公服中心由原深圳特区外的宝安、光明、龙岗、大运等城市重点平台,东莞滨海湾、松山湖、东南板块和惠州惠阳、大亚湾、仲恺构成,是区域经济发展最活跃、人口集聚最为集中地区,也是目前深圳都市圈公共服务体系短板最明显地区。规划重点建设培育共建共享的 N 个公共服务中心,扭转当前相对错配的梯度格局。




补齐深莞惠边界地区公服短板

提出两种共建共享策略


一是在海洋会展城-滨海湾新区和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等地区,深圳、东莞均已各自谋划市级服务核心,可借助茅洲河生态廊道、中部隧洞走廊建设、黄江城市更新等契机,共同谋划特色公共服务设施,强强联合。


二是在凤岗-平湖、大运和坪山-惠阳地区,尚未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中心,可充分借用深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通过东莞、惠州提供土地资源与硬件配套、深圳提供技术平台与人才团队的模式,探索教育、医疗、体育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跨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边界地区高标准的公共服务协同示范区。




产业领域协调指引

沿走廊培育跨市域的产城融合节点


依托四大交通走廊与轴辐式枢纽体系,构建湾区级产业科技创新功能节点,沿深圳-东莞和深圳-惠州边界,自西向东构建湾区科创头部企业与现代服务业节点、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与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


其中,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为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将围绕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大定位,联动滨海湾新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指引》中多次提到了

我们的光明科学城

那就和光明君一起

了解一下光明科学城未来规划



光明科学城位于光明区东部,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将构建“一心两区、绿环萦绕”总体空间布局,至2022年底,基本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框架,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2021年3月

《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

(2020-2035年)》正式发布




光明科学城将按照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等五大战略定位,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协同开放创新。到2035年,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科学城。





与传统科研遵循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

再到产业开发运用”的线性范式不同

光明科学城更加注重

应用引发的基础研究

实践在产业需求的最前沿

催生创新成果的新范式

推动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


光明科学城在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领域集中布局了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既对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搭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通路,释放“聚才引企”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创业潜能。



在光明科学城布局了

两类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空间


  • 一类是产业创新中心,以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为代表,首创了“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让科学家和企业家在同一栋楼内办公,形成了“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


  • 另一类是科研经济园区,打造集“科研空间+中试平台+制造空间+专用设施”于一体的专业园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卫光生命科学园效果图


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

深度融合的时代要求

光明科学城正在积极探索实现

“0-1-10-∞”的有效模式

加快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


光明科学城模式——

  • 以源头创新为引领,通过高水平开放共享大科学装置,深度融合研究型大学和基础研究机构,促进创新扩散联动,产出一批高质量原始创新成果;


  • 以成果产业化为特色,探索推广“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加速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产业化;


  • 以政府和市场共同驱动为支撑,通过“有为政府”前瞻布局创新生态、“有效市场”高效承载创业需求,充分发挥科学赋能产业、产业激发创新的“蝴蝶效应”。



大家期待未来光明科学城的发展吗?

评论区说说吧~




内容来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南方都市报

绿色光明网 六号线plus

编辑:麦泳妤

校审:赖飞扬 陈圆圆 邓红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摄影赛开启!以光影为笔,“绘”出生态光明画卷


② 打卡大项目⑤ | “地铁时代”再升级,光明织密轨道交通网络


③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光明区2022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

赞一下你最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