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厚植生态情怀,感悟生命魅力!生态教育走进光明课堂

深圳光明 2023-08-09


湿地是如何净化水体

实现生态循环的?



带着问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简称:市教科院实验学校)的孩子们走进楼村湿地公园探秘,实地体会生态保护和利用的价值。



在楼村湿地公园、在郁郁葱葱的校园、在光明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等,处处都是孩子们的生态文明教育课堂。这几年,市教科院实验学校对标“科技·生态·幸福”光明教育理念,开发生态教育课程,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对学生进行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的生态式教育,使孩子们建立一种互生、互补、交叉融合、持续发展的生态情怀,综合促进学生生态智慧的萌发。




随着生态教育课程的持续开设,孩子们对生态文明教育产生浓厚兴趣,自发参与到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研究中,积极参与到美化生活与环境的创作和实践,绿色、生态、环保蔚然成风。





开发多领域的

生态教育课程



今年四月初,市教科院实验学校八年级开展“校园植物志”主题生态教育课程。授课老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校园植物,并以小组为单位或个人将观察到的校园植物以“植物志”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是市教科院实验学校生态教育课程的一个剪影。学校开设了生态环境、动物、植物、自然、生态保护等多领域的生态教育课程,教育引领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态,通过研究思考感受生态,创造出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生态作品,并在此过程中学会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积极思考解决问题,锻炼创新意识、作品思维、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



最直观的例证是,在“校园植物志”主题生态教育课程,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将观察到的植物画出来,活灵活现;有的通过查阅资料,将植物的拉丁学名、纲目、习性等整理,形成了一幅幅“植物志”作品,更生动地介绍了植物的知识,从课本出发最终走进生活。



另外,在生态教育课程《实地探秘与学习》,同学们走进楼村湿地公园,了解了“三水分离、分散调蓄、处理回收”的水处理方式,知道了生态对于净水的作用,明白了生活和水循环利用之间重要的关联。并通过近距离观察植物,寻找不同植物的叶片特征;学习种植技术,亲身体验种植过程——耕地、施肥、播种。



有些孩子学以致用,课后进行家庭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实现家庭水源的高效利用,节约用水。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了课堂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联系,学有所想,学有所用。




生态文明教育

与学科教学融合



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植物”。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市教科院实验学校兰天也老师将植物搬进课堂,提出问题:“你们见过植物跳舞吗?”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发表着各自的想法,说得头头是道,还有学生由此提出更多千奇百怪的问题。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思考和倾听,还知道了如何用事实进行论述。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也和人类一样在动。“生态课堂、生态课程、生态校园完全可以成为开展科学教育的良好载体。由此起步,我查阅、研究了很多自然文化知识,希望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启发他们探究自然的兴趣,从农耕、种植、生态、科技等方面引导他们真实体验和感悟科学。”兰天也老师说。




今年四月份,市教科院实验学校二年级开展《一米菜园》蔬菜种植实践课。在这堂劳动课上,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种植知识,各班级特别邀请有种植经验的志愿家长走进课堂,向孩子们讲解不同蔬果种植的条件以及育苗、浇水、施肥、防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还了解了水质、水温、水量与植物生长的重要关系。



市教科院实验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处处都是孩子们的生态文明教育课堂。他们走进光明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用卡片完成垃圾分类练习,了解垃圾的创新运用和改造思路等,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我们要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出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真正做到‘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倡导节能低碳,让城市更加文明’。”同学们说。




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

编辑:麦泳妤

校审:杨许发 邓红丽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多样魅力深圳,万物FUN光明!光明生态旅游线路发布!


 “野”,光明科学城的另一面


 从光明发车!大湾区新能源汽车100小时直播挑战赛7月举行


赞一下你最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