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涵养科学之城!光明如何铸好“金”钥匙?
当世界一流科学城遇见科技金融
会迸发出怎样的新活力?
金融元素密度空前之高,成为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就在不久之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并明确“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五大篇章之首,不仅体现出中央层面对科技的高度重视,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新的历史使命,也为光明科学城健全金融服务体制机制打开了新思路。
现在,面对“科技金融”的命题
让我们透视光明“赶考”路上的
理念、亮色和挑战
开启金融赋能科学之城的“第二曲线”
也探照“金融强国”语境下的
“光明样本”
科技+金融
光明之城更具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这场大会,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
作为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与去年提出的“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多个重要战略部署遥相呼应,意味着今年金融工作战略地位明显提级。
“没有强大的金融,就没有科技强国和产业强国。”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建设都需要金融来助推,没有一个强劲的金融体系,就不可能孕育出现代科技和现代产业。
当“科技强国”叠加“金融强国”
这意味着光明科学城
需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
让金融温度匹配科学浓度
发挥乘数放大效应
实际上,光明并非金融强区,但在“科技金融”的道路上,光明早有布局和实践。对于光明来说,找到科学与金融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便是解题“科技金融”的重要线索。
早在2021年,光明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营,这是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共享、资源对接的载体,可实现一站式的企业备案及补贴发放流程。今年6月,作为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施行,提出一系列创新制度安排,其中就涉及了金融支撑等重要领域,为科学之城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作为深圳市打造的三个科技金融示范区之一,今年9月光明重磅出台了《光明区关于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造“政策引导+金融产品+综合服务”全过程科技金融服务链,涉及了“支持科技金融业态集聚”“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搭建科技金融生态”“ 加强机构用房和人才支持”五大方面政策内容。仔细梳理,可以说条款完备,支持力度大。
光明作为金融板块的后起之秀
在今年来落棋启动诸多重要政策
体现了一座科学之城拥抱金融的热切
如何立足强国战略,更好扬起科学之帆?在本次科技金融大会上,光明相关负责人也传递了答案:以“构建高质量科技金融生态,打造立足深圳、辐射湾区的科技金融集聚区”为目标,推动金融赋能科研经济创新发展,为“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助力打造高质量高颜值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向“种子”前移
科研经济先行的地基更扎实
一颗种子变成参天大树需要多久?种子基金也许知道答案。
投向更早更小更硬核!今年高交会上,总规模20亿元的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面向全球重磅发布,支持种子期创新企业成长。现在,这颗种子在光明科学城先行示范、落地生根。
本次科技金融大会上,光明科学城种子基金作为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首批落地的四支子基金之一,由深圳市种子基金、光明区引导基金、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力合创投联合设立。从“天使”到“种子”,这个基金的落地成为光明培育早期投资环境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如何看待“种子基金”的能量场和风向标?相关人士阐释,将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全部投资于企业发起设立或首轮外部融资阶段,围绕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聚焦原始创新、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创新链重要环节,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种子期科技项目,助力光明科学城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
据观察
当各地“向外招商”风行之际
光明谋求“向内生长”
让一颗颗科技创新的“种子”
得到更多金融活水的滋养
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这类基金的启动,只是光明在“科技金融”考卷中的一抹亮色。今年,光明区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落地目标规模100亿元的光明科学城母基金,落地总规模30亿元的光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大会上,重点产业直投基金也宣布成立,聚焦光明区“8+5”产业集群,以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符合光明区产业导向的优质企业为投资标的,将定点投资高成长性企业、定增企业和明星企业。此外,规模50亿元的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和规模15亿元的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也同时亮相。按照部署,100%投资于各自相关领域。
不论是投向“更早更小”还是专注“8+5”产业集群,本质上都是一种深度聚焦逻辑,折射了一种陪伴成长、共生共融的更高金融站位。
直面融资之困助推成果转化
“智本”比资本有更大舞台
“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轻资产运作,没有土地、房产没有抵押,在贷款这一方面可能难度比较大。”在本次科技金融大会上,受邀参加的科创企业人士这样坦言。
众所周知,“研发资金投入大、成果转化周期长,投资回报见效慢风险高”的特点,使科创企业在银行传统信贷模式下融资难度大,授信额度低、业务期限短,成为了制约发展的“拦路虎”。
如何直面科创企业“轻资产、重智产”的融资之困、倒逼科技金融的“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知识产权的一小步,科技金融的一大步。日前,总部在光明的邦泰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凭借知识产权专利获批某银行200万的知识产权质押贷。在金融人士看来,像知识产权贷这类创新业务,是一次 “银企双赢”的探索,破除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将商标、专利等作为授信依据,以“轻资产”代替传统抵押物作为增信方式,创新授信思路,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也启发银行创新押品管理手段和评价管理体系,将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资本有价,“智本”无价。当“智本”成为授信依据,为光明科学城探索了科技金融创新的N种可能。无独有偶,光明新材料龙头深圳市新星轻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某银行的投贷联动审批,授信金额5000万。投贷联动是融合银行信贷和股权投资的一种业务模式,助力产融共赢,将有力地促进光明科学城的产融结合及科技成果转化,开出“科创之花”。
因此,模式创新铸出“金”钥匙,正是光明在本次大会上提交的答卷。在科创金融产品发放仪式上,一批金融机构向科创企业发放了知识产权质押贷、合成生物贷、投贷联动等科创贷产品。通过贷款产品及融资模式的创新,这些机构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示范作用。
显然,只有从金融机构供给和科技企业需求两端创新发力,才能最终让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
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企业家和金融家走得更近
如果说授信模式的创新点燃了科创企业“强引擎”,那么,如何助力构建服务科技创新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体系,则是光明关乎“科技金融”赶考路上的又一道考题。
众所周知,光明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深厚。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创新动能澎湃。
目前,光明拥有产值百亿以上工业企业12家,产值10亿以上工业企业58家,上市企业32家;另有超过1900家的规上企业、国高企业,75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逐步形成企业雁阵格局,主体梯队完善。
为加速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光明区不断升级迭代系列产业发展政策,从企业落户、空间保障、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加快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比如,不久前光明刚出台的《光明区关于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就是意在打造“政策引导+金融产品+综合服务”全过程科技金融服务链,推动“四链”融合发展,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让金融家和企业家走得更近。
资本活、创投聚、产业兴。本次大会上,光明科发集团与30多家创投机构和科研院所共同成立光明科学城创投联合会,以资本为纽带,致力于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业界看来,创投是一湾活水,为光明产业升级、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还有更多探索。由华星光电牵头,联合14家企业发起成立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联盟落地光明。联盟将借助光明区科技金融发展的东风,引入金融资源,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
光明的新地标
同样是金融生态枢纽
为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
营造优质科技金融生态
光明区打造了共42层、
总建筑面积12.9万平的
光明科技金融大厦
用来招引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
助力大湾区
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金融圈伙伴“高朋满座”
未来含“金”量更高
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在2023光明招商大会上,光明的“500强”朋友圈“高朋满座”,彰显了魅力。现在,光明金融圈的含“金”量指标也持续看涨。在金融机构入驻光明落地仪式上,15家金融机构代表上台接受营业执照,这意味着光明又迎来了一批金融“新伙伴”,将有力推动区域金融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实际上,要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金融要素汇聚、能量提级,是生态背后的关键“筹码”。光明一直着力支持科技金融业态集聚,近年来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引进银行、券商、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培育发展科技支行、风投创投、S基金等新兴业态,补齐金融链各环节要素,促进光明区集聚全链条金融机构。
那么,光明为何能汇聚金融要素?据观察,作为国家战略,光明科学城的金字招牌确保金融资源、高层次人才、大科学装置将源源不断在此形成向心力。同时,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也让光明在科技金融领域有了敢闯敢试的底气。
实际上,吸引金融总部落地,还需要真金白银。解读相关政策,在支持优质金融机构落户方面,对在光明区新成立或新迁入的金融机构总部,单个机构落户奖励最高可达8000万元。对新成立或新迁入的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级分支机构,则给予2000万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励。鼓励金融业态集聚,光明可谓大手笔。
对待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同样不遗余力。按照相关政策,对投资光明区科技企业一年以上的风投创投机构,每年最高奖励达1000万元。
在加速集聚金融要素资源的导向下
目前光明已初步建成
银行、证券、保险、融资担保、
创投机构等多业态金融体系
金融之于光明,渐入佳境。如果放眼深圳,也许有更高视野。按照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已占GDP约六分之一,整体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与北京、上海并列内地金融城市“第一梯队”。深圳银行业总资产、存贷款规模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深圳辖区共有A股上市公司42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7.81万亿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二位。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深圳位列全球第12。目前,深圳正在着力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深化金融创新,为服务实体经济注入更强金融动能。
沿袭深圳的独特禀赋
透视“金融中心”的远景目标
光明的金融能级有望厚积薄发
从科技到金融,这是一场“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长跑。持续以金融活水涵养科学之城,任重道远。当前,光明的科技金融征程也有挑战:比如,金融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科技金融生态尚需时间完善。同时,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如何管理和防范科技金融风险,也是当前面临的“必答题”。
但是,从科技强国到金融强国,两股时代潮流交汇,光明科学城必将释放强大“磁吸力”,迎来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手握金融之笔,持续共绘“金融赋能科创未来”的大文章。
内容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李可
校审:靳峰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③ 从光明看未来!大咖齐聚共话“科研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