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光明,深圳千亿级产业集群蓄能起势
以下文章来源于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作者先行
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需。
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力,那么新材料就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正如锂金属的开发,让动力电池迭代,改变了汽车行业。一代材料决定一代技术,一代技术引领一代产业。
在深圳,如何让新材料企业集聚出更多机遇?面对大中小企业各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如何实现精准化的服务?本期深圳卫视《先行》,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企业产业升级遇难题
政府帮解决
2023年12月22日,贝特瑞集团一年一度的合作伙伴大会在光明区举行。来自全球的100余家供应商代表齐聚于此,拓展合作机会。
作为深圳市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头羊”,贝特瑞集团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
不过,一次高层谈话,道出了目前企业增长乏力的难题。
“目前处于增长乏力的时刻,我们更加要去创造增量,用增量来去解决产能过剩。”
“做一个产品,企业谈赚钱不丢人,两边都有钱赚”……
(贝特瑞集团董事长贺雪琴)
为了破除增长乏力的难题,贝特瑞集团董事长贺雪琴早早地盯上了硅基负极材料新赛道。
赛道已定,但产业升级首先需要的是空间。
企业随即向光明区政府提出了诉求——硅基负极材料项目需要在深圳扩建。
贺雪琴介绍,“光明区政府一听就清楚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难,给我们提供用地空间,并用最绿色的通道解决了‘拿地即开工’,我们对政府也充分信任,很有信心了。”
项目选址有考量
与大科学装置做“邻居”
硅基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从接洽到开工,仅用时三个半月,成为光明区“拿地即开工”模式的示范项目。
最近,硅基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迎来关键节点。定期查看,成为贺雪琴的工作之一。
在总投资50亿元的硅基大楼外,贝特瑞项目副总经理郑德立向贺雪琴汇报进展情况,“这个项目现已基本上完工,设备已经开始陆续进场。”
“现在线路电的供应怎么样?”
“电的供应,一期是按4万千伏安来申请的,已跟光明区协商好了,电力容量也是够的”……
硅基大楼投产后,将进一步奠定企业在高端负极材料市场的领先地位。
登上大楼高处,贺雪琴用手指着方圆1公里的直径内区域,讲述贝特瑞集团一步步发展壮大史。“贝特瑞曾经有过4个工厂基地,这个是老工厂,这里应该叫五号厂了。”
选择在光明区建设生产基地,背后大有考量。
在贺雪琴看来,新建项目的与老园区合为一体,节省园区之间运输成本,“基地旁边是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区,未来企业可以与大科学装置区实验室有很好的互动。科学城装置建好、环山绿道都起来了,在这里工作满满的幸福感。”
近年来,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正推进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地建设。
光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黄荣震介绍,光明区布局建设的9个大科学装置,对科研界、产业界开放共享,能够形成良好的科研和产业转化的良好氛围,大大缩短新材料研发的周期。
科研成果“跑”进市场
中试成关键环节
新材料龙头企业拓展市场新增量的同时,一家新材料初创企业负责人正在深圳寻找集聚发展的空间。
深圳镝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林说,初创企业发展不起来,可能是始终无法打通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而大企业则能建设它的研发实验室、中试实验室,覆盖整个链条全过程。
然而,这家初创企业要在深圳寻一处专业化的中试园区,其实并不容易。
中试,是产品大规模量产走向市场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市场,需要中试来不断调试技术工艺、反复验证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价比,最终实现产业化。
中试场地问题不解决,掣肘着新材料领域企业研发和生产之间的沟通效率。正如陈维林所说,企业刚开始只有实验室的能力,故在外地设初级工厂,这样造成有地理上隔离的中试。
为了解决这一行业痛点,建设“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成为光明区解题方式之一。
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负责人齐俊波介绍,为了弄清楚新材料企业真正所需,基地建设之初已经开展多场调研,并找了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家、专家进行论证基地该怎么建,上新哪些基础设施。
最终,陈维林在光明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安家”。他说,“我们做新材料行业,存在环保、土地、安全的问题,中小微企业自身无法解决这个事情。政府帮助解决后,企业一定是成倍地发展。”
如今,光明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的这栋楼16层,16家新材料企业满员入驻。当材料遇上材料,一栋楼里集聚出更多机遇。
(图左:深圳镝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林;图右:深圳市思迈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梅辉友)
一栋楼,同一产业链,上下楼互相“串门”亦然常态。一天,陈维林下楼找邻居企业借用核磁设备。
“梅总,下午要借一下你们的核磁设备”
“可以的,反正我们也经常用你们,你大概什么时候用?”
“下午用,你看看工程师有没有时间。”
“走吧,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陈维林提到,基地的资源共享、技术讨论,以及自家客户要楼上楼下邻居的产品,我们就牵线,“我觉得这种形式,未来还有很多的机会。”
齐俊波表示,基地内有做不同的一级材料的企业,入驻后,大家通过更多的交流发现可以互相合作做一些复合材料。
“链”接光明
新材料产业乘势而上
新材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中试基地里的企业,通过中试成功放大试验,也放大了企业的收入与野望。
陈维林告诉记者,企业2022年的销售收入是300多万元,2023年接近2000万元了。
齐俊波也看好光明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他提到,“将来整栋楼的产值突破几十个亿,应该是问题不大。”
南国风暖,冬日胜春朝。走出硅基负极材料扩建项目,贺雪琴在公司门前的茅洲河边散步,企业与河流一道,孕育勃勃生机。
“我们有责任把企业做起来,不断完善产业链,通过新材料驱动产业加速发展。”贺雪琴说。
深圳正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新的一年,一条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
内容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编辑:李可
校审:靳峰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一周事速览!光明科学城人才港开园,元旦接待游客20.88万人次,更多热点请戳……
③ 光明展览上新+2,周末逛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