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明区产业集群凸显“丛林效应”

深圳光明 2024-03-13


产业集群

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

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直以来,深圳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2022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及配套文件发布,明确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其中就包括高端医疗器械、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传感器、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光明区紧跟世界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

深挖辖区比较优势

围绕市“20+8”产业集群规划

布局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

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规划发展合成生物等5个未来产业集群

为深圳加快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提供重要支撑



随着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产业集群“丛林效应”加速形成。目前全区拥有上市公司32家,规上企业、国高企业均突破20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751家,形成了新材料、超高清视频显示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医疗器械500亿级产业集群。



链主企业拉通上下

重点集群先行示范


2023年3月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

一份“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榜单

引发各地关注

其中

来自深圳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等

榜上有名


作为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近年来,光明区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布局,拥有迈瑞、科曼、帝迈、锦瑞等医疗器械企业182家。未来,将重点发展高端医学影像、生命监测与支持、体外诊断、植介入等领域,争取到2025年产值规模突破700亿元。




科曼是光明区本土成长起来的医疗器械企业。从单一产品起家,科曼已成为全球生命支持领域品类最丰富的医疗设备生产商之一,客户覆盖超过80%的三甲医院。


在迈瑞、科曼等本土企业基础上

光明区引进落地国药通用、海尔大健康、

华润医疗等世界500强企业

正在招引威海威高、新华医疗等龙头企业

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科曼总裁易明生介绍,光明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企业集聚带来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的集聚。光明正吸引全球客商的到来,在这里可以实现‘一站式’采购。”




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是光明区聚力打造的又一重点产业集群。作为感知信息和采集数据的重要手段,智能传感器已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中国智造”的关键核心。按照规划,光明区承担着打造深圳智能传感器“中试熟化与产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发展先锋区、核心技术重要策源地”的发展重任。



为更好形成合力、重点突破、先行示范,光明区按照“六个一”工作体系要求,即一个产业集群对应一份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重点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以及合成生物“4+1”产业集群。


目前

光明区重点产业集群

已形成龙头企业“头雁领飞”

众多细分“隐形冠军”深耕细作

链主企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

带动产业集群全面跃升的良好产业格局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规上企业335家,其中上市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116家。

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规上企业439家,其中上市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47家。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规上企业182家,专精特新企业59家,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集群被认定为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企业数107家,占全市近三分之一。

合成生物产业集群总估值突破270亿元,企业数92家,近三年全国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四成在光明。



增强集群内生力

扩大合作朋友圈


产业聚集是指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

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

由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现象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产业集群

意味着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

规模效应、竞合效应

让产业耦合更加紧密、衔接更加有机

不断增强产业生命力、创新力、竞争力



大湾区首条MEMS中试线

就是这样一个促进产业有机耦合的

关键一环


该中试线将具备热电堆、MEMS压力、MEMS麦克风、MEMS惯性传感、微流控和微振镜等6大工艺平台,满足大部分传感器芯片工艺开发和中试流片需求,帮助相关中小企业实现从MEMS工艺研发、中试到小规模量产的无缝对接,降低初创公司的创业风险和资金压力,助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副总裁、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朱佳琪指出,中试线是整个供应链中的重要部分,但相比其他行业,智能传感产业中试线需要极高投入,单一企业很难自行组建,“光明区的中试线落成,可以作为一个重资产投入,吸引越来越多相关企业到来。”



为企业赋能的“朋友圈”越来越壮大。光明区引入全球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数字平台德融宝,可为全球传感器企业在深圳组成“分布式”的科研创新提供数字化赋能,并为资源流动、技术协同和信息共享提供有力支撑。


再将目光聚焦到

高端医疗器械和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也明显呈现出

以创新驱动增强集群内生动力

形成互相支撑的产业耦合特征



在创新源头上,光明科学城有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大科学装置,有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还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两所研究型高校。在产业链下游,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光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等3所研究型三甲医院。可以说,光明区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基础非常扎实,为企业集聚创造了很好的应用场景。


目前

光明区已经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领域

推动重点企业建成

省级创新平台12个

市级创新平台6个


作为新材料领域的高端研发基础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可为新材料领域研发提供高通量样品制备、测试及表征,可大大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政策加码添“旺火”

空间保障筑基石


来自政策层面的加码

正在为光明区产业集群的

爆发式增长添一把“旺火”


光明区不断迭代更新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围绕“8+5”产业,已出台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等7个集群政策,以及制造业、科技金融、商业3个行业政策。



以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为例,光明区将在首轮流片、晶圆产线建设、封测平台建设、并购重组、核心技术攻关、市场采购等6大方面予以扶持。如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予以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对建设先进封测服务平台或先进封装量产线、建设技术协同平台予以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对兼并收购上下游企业予以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坚持以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光明区落地100亿元光明科学城母基金、50亿元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15亿元合成生物产业基金、10亿元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基金,为企业储备了充足的金融“活水”。





充足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进一步增强光明的产业集群竞争力

区域发展承载力

招商引资吸附力


“十四五”期间,光明区将打造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高标准产业保障房,布局建设四大市级先进制造业园区,可供给产业用地555公顷;打造6个“平方公里级”新型产业社区,总规划面积超15平方公里。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智能传感上下游企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社区,明湖智谷规划产业空间197.45万平方米,将吸引智慧传感和精密仪器上、中、下游以及中小型企业进驻,助力光明区打造千亿智能传感产业集群。

该片区还将与明湖公园、茅洲河等优质生态资源深度融合,成为光明区首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示范项目。

项目一期(38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交付使用,已提前招引意向落户企业17家。


除了向新,产业空间还在向上突破。光明区“一园一策”高效推动“工业上楼”项目开工建设,形成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的闭环链条。目前,光明区“工业上楼”项目开工率、固投完成率均居全市前列。



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光明区也规划建设有玉塘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园区(6平方公里),认定天安云谷等8个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创建园(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为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


锚定新目标

培育新土壤、增强新动力

光明区重点产业正在聚起来、强起来

发出“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光明最强音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李可

校审:靳峰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迎春花市、游园会、滚红包……新春氛围组即将就位!


 中央、市媒体关注!光明科学城建设者再次“火出圈”


③ 光明的“莫奈花园”!这片月季花海等你邂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