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朝闻天下》关注光明科学城脑科学脑产业发展!
3月22日
央视新闻CCTV1《朝闻天下》播出
“发现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专题新闻
关注报道
光明科学城脑科学脑产业发展
相关内容近10分钟
总台央视记者深入光明区人民医院
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集中展现光明科学城
大力推动脑科学脑产业发展
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
总台央视记者的镜头
一起来看看吧~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中的一项重点攻关的科技前沿领域。去年4月,该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广东深圳光明科学城正式落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一批未来感十足的脑机设备,加速接入“现实”。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学科领域,规划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目前在建和运营数达20个。
这台可以用意念进行操控的无人机,不需要遥控器,只要戴上头环,就能读取脑电波,当佩戴者足够专注的时候,它就能飞起来。飞行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眨眼睛的指令,控制它进行拍照。
走进这家意念无人机的生产企业,工作人员用一个后台程序,为我们破解了意念控制的整个过程。佩戴上头环,脑电波信号就会被实时传输到这个程序中,眨眼、转动眼球、阅读型眼动、咬牙等行为动作,都可以被仪器精准捕捉。不仅如此,佩戴者的专注力,也能进行量化分析。当专注度达到一个值的时候,就让无人机起飞,专注度越高,飞机飞得越高。
如今
听起来颇具神秘色彩的脑机设备
也已经从研发中心走进了日常生活
在深圳一家养老社区
记者就赶上了一场用脑机设备
筛查阿尔茨海默症的义诊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清勇告诉记者,通过脑机工程设备,对老年人进行轻度认知障碍的筛查,能争取到早期干预的窗口期。目前,脑机工程相关设备进社区的模式已经在深圳推广了20多家。
脑机产业加速落地、“接入”现实的背后,基础研究正在形成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人的大脑里拥有大约680亿个神经细胞,数量约等于银河系中的恒星数。这些神经元又构成约100万亿个联接点,将复杂的神经首尾相接,总长度超过18万公里。如此复杂的网络让人类拥有了智慧,却也让研究大脑的难度堪比探索宇宙奥秘。
而眼下,这样的“终极奥秘”正在逐步趋于破解。当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时,一张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地图”已初步绘制成型。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立平告诉记者:这是全世界第一次实现猴脑连接图的绘制技术,展示从一个脑区跨到另外一个脑区神经网络是怎么构筑的,相当于是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轨道,为研究大脑功能提供了底层的数据。
王立平说,按照传统的科研方法得到动物的全脑显微结构需要十年以上,而现在基于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这一切正在加速,甚至有望得到人脑的精细结构图。在绘出“大脑地图”的同时,他们还在持续探索每条“链路”的具体功能。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像这样的最新科研成果,刚出“实验室”就进入到了“生产线”,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这款脑机设备就产出了样机。如何做到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在企业负责人这张小小的名片上,记者看到,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蔚鹏飞同时也是科研院所的研究员,“双重身份”大大缩短创新成果转化的周期。
目前在深圳,由这家科研单位孵化的脑企业,已经达到14家,总估值超过22亿元。越来越多原创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正在为应用落地打开更多新空间。
蔚鹏飞告诉记者,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为产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赛道,站在基础研究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第一时间起跑。
如今在深圳的脑产业梯队中,不仅仅有科研院所直接孵化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正在向这里聚集。眼下,一个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正在成为创新生态的“试验场”。
在这里,脑产业相关企业的办公室紧挨着科研院所的办公室,企业家与科学家成了左邻右舍,可以随时串门,碰撞火花。几家基金公司也能为企业第一时间提供投融资服务。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副研究员祝心舟带着记者看到了一张仪器设备登记表:企业、医院、课题组等30多家机构都有“使用记录”,实现了大中型设备仪器的共享。实验室24小时开放,有的企业凌晨1:30还在使用,这里能够提供300多套大中型仪器,费用也只收取设备维护的成本费用。
在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运营经理王志强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批企业发来的技术合作需求清单,从技术需求到客户资源,再到资金需求,企业都会一股脑儿反映给创新中心。
这栋主打“园丁式陪伴成长”的大楼,运营仅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吸引了近60家企业入驻,帮助企业新增融资超3亿元。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钟海告诉记者,过去的三年,深圳聚集了100多家重点脑产业企业,这些企业的营收年均增长率超过20%。
地球上平均每三秒钟,就会有一个人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而今天,不断壮大的脑产业,正在与这一疾病赛跑。
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全球脑产业代表性企业已超500家,在下游的30多个应用方向中,医疗方向的企业占比超过56%,阿尔茨海默症、癫痫、帕金森、抑郁症等成为不少企业的发力方向。
对全球相关专利申请的词频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药”等医学类词汇出现最多,医疗领域专利扎堆涌现,加速为人类带来健康生活。
而这其中,中国力量不容小觑。脑结构科学的专利全球共有6036件,中国人的申请量全球领跑,共申请了2126件相关专利,远超美国1851件和韩国451件。北京和广东,这两个脑机产业聚集地区,贡献了全国最多的申请数量。
企业数量方面,中国同样处于领先。在全球脑机接口企业较为活跃的40余个国家中,中国和美国企业数量破百,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一个不断创新的中国,正在为全球人类的健康福祉,创造更多可能。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麦泳妤
校审:靳峰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③ 喜讯!光明科学城两首原创歌曲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