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领域全国首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在光明启动建设!
生物制造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之一
正在改变物质生产方式
被视为制造领域一次新的“工业革命”
7月14日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简称“国创中心”)启动建设仪式
在光明区举行
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
全国第十个产业创新中心
也是我国生物制造领域
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余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创中心主任刘陈立,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区领导姚高科、李兴亮出席仪式。
国创中心由国立科研机构联动央企、国企和龙头企业共同打造,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支撑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光明抢抓生物制造发展机遇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生物制造成为未来发展热词。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今年3月,国家首次把“生物制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
为抢抓生物制造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新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单位合作共建。
全国首个生物制造领域的国创中心
为何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建设?
▼
从发展趋势来看
生物制造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具有知识密集高、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显著特点。生物制造产业正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生物制造“可造万物”的特性将实现医药、工业、农业等产品的定制化设计和大规模制造,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变。
从集聚优势来看
作为广东省合成生物产业核心承载和重点发展区域,光明区已落地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首个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院,承接了全国首个部市联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成立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创新联盟,出台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近三年深圳市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80%落户在光明区。光明现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116家,总估值约320亿元,设立了规模15亿元的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正在打造近百万平方米的专业化产业空间,朝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高地方向迈进。
开工仪式上,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余璟表示,平台的落地体现了国家对深圳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支持,彰显了深圳生物制造产业的先发地位,未来国创中心有望成为立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产业核心支点。市发改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同时,希望国创中心能够积极发挥牵引作用,整合上下游创新资源,促进研发成果转化,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在深圳快速做大做强。
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介绍,目前光明区合成生物领域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小试中试、成果转化到产业聚集空间支持,金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生态链,构建要素齐全,开放共享的创新体系,正在日益成为全国合成生物发展的首选地。邱浩航表示,“国创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将成为未来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注入新动能。我们将全方位服务保障国创中心的建设发展,急中心所需,尽光明所能,全力支持国创中心整合优质创新资源,提升生物产业源头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培育生物领域创新企业集群,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打造六大技术平台
加速形成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现场举行了光明区政府
深圳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共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国创中心位于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
光明科学城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内
项目将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升级改造
购置关键核心设备
极大地提升分析设计、构建组装
验证测试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针对当前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源头创新能力不强、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国创中心将打造自动化生物制造平台、跨尺度生物多模态验证平台、生产工艺高通量开发平台、中试放大及GMP平台、大规模载体制备与质控平台、生物信息计算支撑平台等六大技术平台,为加速突破产业前沿技术瓶颈提供硬件基础,围绕绿色低碳、生物农业、医疗健康领域,推动一批示范性成果转化,打造关键技术领先、产业链条完善、竞争优势突出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支撑深圳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创中心主任刘陈立介绍,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国创中心,深圳市、光明区大力支持项目落地,抢抓新机遇, 布局新赛道,打造新引擎,为我国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按下“加速键”。国创中心的建设不仅顺应了全球生物前沿技术变革的潮流,更紧密契合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们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需求,聚焦生物制造“1-10”小试中试放大阶段,探索将原有从实验室到企业的线性转化模式,转变为非线性互动式模式,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成后
国创中心将与同样位于光明科学城的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等
科教产教平台联动
实现从原创突破到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协同
加速形成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针对产业共性问题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搭建6大技术攻关支撑平台
为前沿技术瓶颈突破提供硬件基础
01
本平台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理念,基于信息化架构、机器人平台以及高通量设备,实现底盘细胞智能化设计、规模化构建、高通量表型筛选、高通量生物样品制备、靶点筛选、标准化测试的能力。结合生物信息、数理模型、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等方法,基于数据驱动方式自主生成与闭环优化实验方案实现自动化生物制造柔性集成和定制。
02
本平台聚焦实现各类载体的大规模、标准化、工程化生产和质控的能力。突破系列共性核心技术,解决载体制剂的扩大再生产和质控,仿生药物载体工程化生产工艺、病毒类载体大规模制备等。
03
本平台通过实现 AI 应用于高分辨率生物体成像的高通量分析技术,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动物模型评估的能力,为关键干预靶点的筛查和选定提供支撑,形成全链条的疾病模型制备和干预靶点筛查体系,同时测试生物活性分子与材料,为疾病药物的开发提供上游核心技术。
04
本平台利用工业4.0技术,结合先进电子传感器、信息学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小试、中试规模设备实现精细的工艺调控与管控的能力。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挖掘有用参数,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工艺参数的精细调控,减少员工干扰,加强平台智能化能力,大幅提升工艺效率和成功率。
05
本平台聚焦药物的高通量优化、量化定制、GMP规模化生产与治疗及药物临床试验平台开发。实现药物从小试、中试、临床申报到GMP生产全链条服务的能力,满足不同阶段的药物产业研发需求。
06
本平台利用生物信息、数理模型及人工智能等手段,针对包括生物大分子设计、全细胞网络模型设计、底盘细胞/菌种设计、自动化仪器界面协议与自动化流程控制、深度学习优化,疾病动物模型的复杂表型信息的采集、分析、融合,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大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分享和可视化平台,形成为其它平台提供数据支撑的能力。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李可
校审:靳峰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② 再获认可!光明区引导基金上榜最佳中国政府引导基金TOP50
③ 光明首个科学主题咖啡店上线!抢先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