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大院大所,光明6种合作模式助力创新要素集聚!
当前,国内外的生物制造产业
普遍缺乏中试平台
多数企业难以负荷
单独建立中试平台的成本
这一难题有望在光明科学城被破解
今年7月,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在光明启动建设。作为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国创中心建成后有望填补领域空白。“国创中心将聚焦生物制造‘1-10’小试中试放大阶段,整合市场与各类资源,让初创项目高效、快速进入中试阶段,为企业缩减成本,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创中心主任刘陈立表示。
牵手大院大所
有助于地方搭建高端科创平台
集聚创新要素
国创中心启动建设
是光明区引进大院大所的又一生动实践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
引进大院大所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布局建设了“9+11+2+2”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同时以最大力度汇聚大院校、吸引大学者。
截至目前,光明科学城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对接30余家大院大所,其中已建成项目12个、在建项目6个。切实发挥大院大所在技术攻关、产业转化、招商引资、人才汇聚等方面关键牵引作用,带动光明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和科研经济发展。
其中,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实验室等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广新生物工业微生物与生物智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投入运营,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深圳)等项目加快建设。
探索形成
6种地方与大院大所合作新模式
在深入对接各大院大所、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过程中,光明区因地制宜,量身定做,积极探索地方与大院大所合作新模式。
作为“院所+地方+大设施”模式的生动代表,光明区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作打造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47条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之一,也是打造科学设施建设“沿途下蛋”模式的全新尝试。
截至目前,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累计组织14批超400家企业参加遴选,落地企业46家,估值约233.1亿元。7月启动建设的国创中心,是“楼上楼下”2.0版本,将建设集重点研发、技术攻关、中试放大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全面提升生物产业源头创新能力。
今年5月启动的广新生物创新平台则是“龙头企业+地方支持”模式的典型代表,光明区发挥生物领域优势,针对性引进龙头企业,结合龙头企业大湾区发展规划及优势资源,聚焦市场化导向创新方向,合作建设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创新创业平台,作为承接初创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转化重要载体,引领光明科学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今年7月启用的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属于“院所+地方+社会力量”模式,联合国内头部投资机构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优先投资转化项目,投资收益以捐赠形式持续支持应用基础研究,打造一流高校和头部资本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合作新模式。
目前,光明区已形成了“院所+地方+社会力量”“院所分支机构+企业化实体运营”“院所+地方”“院所+地方+大设施”“地方设立”“龙头企业+地方支持”等6种合作模式。这些大院大所也将不断提升光明科学城创新能级,赋能产业发展。
光明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光明区将全力推动香港理工大学深圳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等重点项目落地,持续链接导入大院大所相关创新资源和孵化项目,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麦泳妤
校审:靳峰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② 光明消费券已到账,光明15套室外智能健身房落地……本周热点来了!
③ 注入教育新活力!光明区贝赛思外国语学校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