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明科研经济发展持续向“新”!

深圳光明
2024-10-09


“科学”与“城”的结合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6年前,光明行政区正式成立

随之市委赋予光明

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使命任务

光明勇担使命、开拓创新

以“科学”的金字招牌

撬动一座“城”的高质量高颜值发展

书写了跨越式发展的光明篇章


2022年,光明区一届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随着创新要素的加速汇聚,创新动能在光明大地奔涌,科技创新成果不断“上新”,一条崭新的发展赛道在光明豁然铺开:科研经济强势崛起!




坚持党建引领护航科研经济不断跑出新速度


近年来,光明区系统推进“跟党一起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确保光明科学城各项改革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行稳致远。






光明区以科技产业链党建为突破口,组建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科技产业链党委等13个科技产业链党组织,以党建链牵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紧密联动、深度融合,引领各类主体“跟党一起创新”,服务科研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合成生物科技产业链党委示范带动下,全区共组建合成生物、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智能制造等13个产业链党组织,链接269家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企业,覆盖225个链上党组织、4400余名党员,总产值达1400余亿元







光明区以产业链党组织为纽带,畅通成员单位共建共享渠道,吸引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等科研单位加入党建“朋友圈”。成立联席会议机制,召集15家职能部门,主动到链上科研机构、企业院校“问诊”,解决各类难题200余项。推出党建共建资源清单,推动链上成员共享科研类、人才类、培训类、政务服务类等78项资源,在科研、生活、休闲、企业经营等方面为科研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最为活跃的产业链上,把党的工作拓展到高科技企业中,光明区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跑出了科研经济加速度。



探索新机制新举措闯出科研经济发展新路径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光明科学城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探索新机制、新举措,奋力闯出一条科研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去年6月,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立足于光明科学城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科学城建设的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国土规划和用地管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环境和金融支撑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制度,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布局光明科学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释放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为光明科学城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聚势赋能。



近期,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正式落地深圳,为光明科学城乃至全国的合成生物、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作为深圳合成生物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光明区出台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政策——《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政策不仅加强了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实力,还大力支持高水平研究机构与实验室的建设,构建了一个集科研、转化、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支撑体系。最近3年,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约有40%落户深圳,光明区集聚了其中的近80%。







此外,《深圳市光明区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资助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项目、优化创新环境等“组合拳”,全方位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蓬勃生长。今年8月16日,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大湾区分联盟在光明揭牌落地,智能传感产业在“3+3+1”产业集群发展体系中占据优势。光明区出台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措施,预计明年产值规模将突破210亿元,有望成为全国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2024年上半年,光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2%,占GDP比重达61%。同时,光明区针对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等产业出台专项措施,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有力资助,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科技成果转化持续“上新”


6年来,光明科学城发展日新月异。随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等创新载体的加速落地、投用,光明科学城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的底气越来越足。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布局建设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对接30余家“大院大所”,其中已建成项目12个、在建项目6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大院大所”在技术攻关、产业转化、招商引资、人才汇聚等方面发挥关键牵引作用,带动光明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和科研经济发展。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目前,光明科学城集聚院士50余人,各领域高层次人才近2700人。创新人才的加速汇聚,为光明科学城的科技创新和科研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近年来,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推动光明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跑出“加速度”。比如,由光明区联合深圳湾实验室打造的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湾有引力),目前已对接相关意向入驻企业和项目100余个,签约入孵企业11家,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创业占比100%,总融资额超5000万元。







向“新”而行,做大做强。作为“院所+地方+大设施”模式的生动代表,光明区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合作打造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47条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之一,也是打造科学设施建设“沿途下蛋”模式的全新尝试。


截至目前,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累计组织14批超400家企业参加遴选,落地企业46家,估值约233.1亿元。今年7月启动建设的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是“楼上楼下”2.0版本,将建设集“重点研发、技术攻关、中试放大”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全面提升生物产业源头创新能力。




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麦泳妤

校审:靳峰 陈圆圆 林秋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月下奇遇!用手绘的方式打开光明中秋!


 梦想起航,网聚未来!这场赛事正式启动!


 最高奖喜德盛自行车!一起来为光明打CALL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光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