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從小跟母親一塊兒學中醫,小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替我媽抄醫書,這件事對我影響特別大。通過抄書,第一,我認識了很多繁體字;第二,我也慢慢地接觸了一些《黃帝內經》的思想。記得我第一次抄書,抄的是《黃帝內經》裡面的“病機十九條”,這是學中醫必考的,講的是根據什麼症狀來判斷疾病的陰陽、寒熱、表裡、虛實。比如說,“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我當時認錯了字,還以為抄的叫《肉經》,可能是那時候很想吃肉的緣故。

真正開始讀《黃帝內經》是上大學時。北京中醫學院專門開有《黃帝內經》課,但是有點遺憾,我們不是按書的原樣一章一節地讀。我們的課程叫《黃帝內經》選讀,一些老師把《黃帝內經》的某些語句、段落摘下來,放在一本書裡,給這篇起個名叫“陰陽”,然後就開始講《黃帝內經》。比如某章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這樣的話,前後沒有了連貫就覺得有點兒斷章取義了。

《黃帝內經》是講道的,它不講術,甚至都不是講法。當時中醫系培養的是醫生,我覺得它跟臨床看病好像沒多大關係,所以,那時我就應付考試。基本上考試完了,我就把它扔在一邊了,後來慢慢地,我也就忘了。

到了畢業搞臨床的時候,我更覺得它沒啥用。但是,等我真正經歷了人生的一些挫折、起伏、悲歡離合之後,突然某一天,我又拿起了《黃帝內經》來看,當時看得都想流眼淚。為什麼?古人都給你說了,哪種症狀是怎麼回事、怎麼應對,如果應對不好,你會得什麼病。

像我們現代社會壓力過大導致的狂躁抑鬱症,打開《黃帝內經》一看,《靈樞》部分專門有個《癲狂篇》。人癲的時候叫抑鬱,狂的時候是狂躁,古人分得很清楚。它說:“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心”,然後說對付它要怎麼治、用什麼藥、紮什麼穴或者是灸什麼穴,都寫得清清楚楚。我突然發現,自個兒居然這麼多年都是捧著金飯碗在要飯。

有人跟我說:“你解讀的《黃帝內經》跟別人不一樣。”我說這是我近十年來看病、講課的經驗總結。經歷了很多事情以後,自己靜下心來讀書的時候,我才突然感覺到《黃帝內經》原來是這樣一本好書!所以,我勸大家學《黃帝內經》時不要著急,而要反復看、反復背誦、反復對照自己的生活去體會。中國人的學問是通神的學問,它不是意識學問。

大家都聽過馬三立的相聲《逗你玩》,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可有的人還是一遍一遍地聽,為什麼?為的就是享受那種能觸動你內心的感覺,包括看我們的京劇或者其他傳統戲劇。很多人對整個故事情節都瞭若指掌了,為什麼他還坐在那一腔一板,一遍一遍地反復聽,因為他們通的是神,調的也是神,這是另外一個層次的享受。

有的讀者說《黃帝內經》有很多地方讀不懂。那樣的話,大家可以找能看懂的地方看,反復看。隨著你閱歷的增加,某天你會覺得,原來看不懂的地方突然看得懂了,而原來貌似看懂了的地方,突然又不是以前理解的那個意思了。《黃帝內經》為什麼叫經?經是真人說的話。能寫出《黃帝內經》這本書的人,都是達到了真人和至人這樣境界的人,並且,他們已經幫我們落實到了文字。這樣的經典之作值得每一個人去反復地讀。

最後,稍微總結一下整個《黃帝內經》最重要的一篇——《上古天真論》。

所謂“論”,大家要記住,在古代經典的書上,只要帶“論”字的都有問答。沒有問答的叫“篇”,比如《黃帝內經》中的《血氣形志篇》。

《上古天真論》是反映道家或者中醫養生思想的一篇高屋建瓴的概括性文章,它可以分成三大段:第一段是黃帝問,為什麼有些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就這個問題,黃帝的老師岐伯就講到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他們是怎樣養生的,而當時的人又是怎樣作踐自己的。

黃帝關心的第二個問題是人的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問題,這也是很實際的一個問題。岐伯又回答說,關於人的生育功能,女人是以七年為一個變化週期的,男人則是以八年為一個變化週期。如果一個人善於養腎精、養腎氣,並且能夠保持“腎氣有餘,氣脈常通”的話,那他就會享受到天賦的性快感,即使到了比較老的年齡,他也還能保持生育能力。

最後一段是岐伯真正讓黃帝灌頂、開竅的話,他告訴黃帝說,在已經剿滅了蚩尤、打敗了神農氏、一統天下之後,他還應該有什麼樣的追求。這就是給他指路。路是什麼?就是爭取做真人、至人、聖人和賢人,

這是做人的四層境界。最後,黃帝為什麼“成而登天”了呢?就是因為他按岐伯指示的方法去做了,所以他達到了仙人的境界。

徐文兵

2009年7月20日于厚朴學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