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身体消化不良必有情绪消化不良(如何看待检查报告)

2017-11-06 李辛 怀恩书社



身体消化不良必有情绪消化不良



有病,意味着淤滞。


淤滞不光是物质层面的,也代表精神层面的。如果小孩有消化不良,在身体上显现消化问题的同时,其实代表精神层面有消化不良的问题。可能是他跟大人的交流有问题,或者大人过于严厉、控制,导致孩子产生情绪上的排斥。


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自己要观察,别让自己太忙,留意一下你的情绪、你的念头和所有事情的相关性。


举个例子,比如你跟客户谈判的时候你会很清楚地知道:这句话说过了; 刚才那个东西定价有点高;刚才我还有点恼火。


为什么不用这个方法来对待自己和孩子呢?刚才晚饭后那块奶酪吃多了;刚才我对孩子的限制多了一些;我又把负面情绪带到了孩子面前。多一些觉察,我们家长施加给孩子的压力会减弱很多,孩子精神层面的淤滞会渐渐消失,然后身体上的相应的问题也会同步消失。


如果你开店,会很清楚你的进货量和出货量,还有资金量。也可以这样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和精神层面,这样你对自己和家人的了解在很多方面会比一个对你陌生的医生要明白很多。要靠自己去学习、去感受、去判断。


我认识一位老中医,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是北京做中医调理体质、内科、皮肤科、美容科的。十五年前,我陪她出去开会,如果对方招待了一顿很丰盛的大餐,她回家以后,一定会做半小时到四十分钟的运动,把它化掉。或者第二天她就吃得简单一点,再出去走几圈。这就是在保养中焦。




患“糖尿病”的中年男子



王崇:我是否可以这样简单地判断,中年发福即可能是中焦淤滞?


李辛:是的,中年发福,是中焦淤滞。如果肚子很大,还有下焦不足的因素,提醒我们元气已经开始不足了。


王崇:你一定有关于中焦淤滞治疗的案例。


李辛:很多。2004年,我的武术老师介绍来一位中年男子,一个月前被诊断二型糖尿病,住院治疗无法控制血糖。


这是一位体型偏健壮的男士,心事重重。交谈后了解到,最近半年单位改制,作为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的他面临下岗风险,于是寝食不安,生活节奏打乱,平时没有什么运动。出现了体重下降,心慌失眠,汗多的症状,去医院一查,就被戴上“糖尿病”的帽子,这下就更紧张了。


我告诉他,这种血糖升高的情况,第一,和心理压力有关,属于现代医学的“心身失调或心身疾病”,中医叫“情志病”。要注意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和学习放松,不能整天把注意力放在担心的事情上。第二,不要轻易接受“糖尿病”的帽子,因为人体的血压、血糖、血脂和呼吸、心跳、体温一样,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引起变化的因素,有生活作息、饮食、环境、运动方式、突发事件等等。最快速、直接相关的就是我们当下的情绪、认知和意识思维状态。像他这样,连续六个月,精神呆滞在焦虑、多思、寝食不安的状态里,出现血糖高是很正常的,也有可能出现其它的问题,但未必不可恢复。


于是,他出院回家,开始每天运动2个小时,同时配合中药。一周后血糖开始下降,两周后血糖恢复正常。这样调整治疗了2个月,现在已经11年过去了,血糖还是正常的。




“中焦瘀滞”与生活方式



这个案例是典型的因为生活心理压力引起的中焦瘀滞。如果不在生活方式――心理认知方面积极调整,这个“糖尿病”诊断就会被固化,他将列入“终身服药”的队伍中。


类似的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开始阶段,这类患者很多属于体质偏盛的类型,在现代生活中容易“中焦瘀滞”。可以说,运动、控制食量、素食为主、远离压力是康复的基础。


在中医看来,多思也会引起气血的淤滞,就像一份菜,成分过于复杂,而且加工过度,反复回炉翻炒,肯定不是好菜。



有良好运动习惯,精神清晰的患者比较好治疗



人们熟知的癌症属于下焦病。


下焦病的“瘀滞”不同于中焦病,在写法上用这个“瘀”。


是因为这属于“血分”的、“深层”的、“有形”的瘀滞,不同于前文,还在气分的“淤滞”。


下焦病的瘀滞,是长期累积而成的生活作息病、情志病。我们说过下焦是“先天的能量”,也是“能量的储存层”,那么,哪些原因使得这个“最内、最深”层次出了问题?这不是光靠医生的药能解决的,还得靠病人自己慢慢在生活中调整。


下焦病:积弊日久,根本亏虚,邪气割据,开阖不得


常见症状:长期泌尿系统问题、长期生殖系统问题、衰老、老年痴呆、肿瘤、肝硬化、心脏病、骨关节病、免疫失调等;


邪气所入层次:邪深入脏腑、骨髓和血分、细微脉络;


气机、病机:下焦能量受损,导致三焦整体能量不足,运转无力,脏腑衰弱、经络闭塞,邪气深陷;


调理思路和方法:


• 收敛神气,改变不良心态、思维习惯、生活方式;


• 守中央、阖下焦为本,恢复中下焦基本功能:早睡、打坐、站桩,减少信息摄入、接触自然;


• 开四方驱邪为标:运动、太极、瑜伽;


• 久病入血,清理深层血分瘀滞:艾灸、中药、针刺等治疗;


不可急于求成,长期计划,缓缓调整。



王崇:关于下焦病,你有什么案例可以分享?


李辛:我治过一些西医诊断为很严重的病。但是只要他的基础状态很好,中焦、下焦能量也足,而且神很定,虽然拿到一张令人恐慌的检查报告单,还能照样过正常节奏的生活。或者他是个老农民,不知道这报告单写得有多严重,照常种地去了。这样的人,反而有机会在正常的生活中把病带好。

 

王崇:人们很爱听你说案例。


李辛:单纯简单的人,在中医看来,属于“神气”清透,所以调理起来就容易很多。因为简单,所以身心合一的程度高一些,身体的自然运作也少受思维意识、情感欲望的打扰。所以《黄帝内经》里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很多年前,在临床治疗中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有良好和长期运动习惯的,性格积极、乐观,精神清晰稳定的患者,比较好治疗。


后来还发现,有过身心长期严格训练的经历的人,他们的经络气血比一般人通畅得多,第一次有这样的体会是1995年给一位朋友介绍的中年人把脉,感觉很特别,就问他,你是不是过去有非常专业的运动训练?


他笑眯眯地说,他当年和李宁是一个运动队的。


像练过较长期的武术、长跑,或者专业的运动员、瑜伽师,或者有长期静坐、站桩、素食者,他们的神气格局与常人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些有深刻信仰和单纯内心的人,经络气血更加通畅,干净。


这也是为什么传统中医常常说,养生先要养心,调适精神。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自我修养和清静善念,这不仅仅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更是身心健康的自然规律。

 

王崇:要做到这些不容易。所以,相反案例应该很多。


李辛:我也治过这样一些人:中焦、下焦长期能量不足,精神也面临崩溃,人际关系也有问题,但心底还有很多想法要实现,习惯把自己和别人,把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抓得很紧。那么,即使一个感冒也会变成一个摧毁全体的因素。

 

王崇:还记得这个案例吗?


李辛:这种情况,中医叫“神紧意重,志意过用,元气亏虚,中焦瘀滞”。


现在不少病人都有这种情况,只是自己不能自知,西医检查结果只是身体运作的当下数据,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但不是全部。


中医在人体身心的基本运作状态、反应能力方面有很多有用的经验积累和长期的观察研究结果。

 

王崇:昨天遇到一位家长,无意中提及近期在他的身边就有几位年纪尚轻的老友心脏病突发猝死。他好像被吓到了。


李辛:现在有不少猝死案例,患者平时看似没有什么大病,检查报告书也没有特别的异常指标,尸检报告一般会归之为“呼吸心跳骤停”、“心肌梗塞”等等,其实他的隐患早就埋下了。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中医师,在了解倾听患者主诉不适,和阅读西医检查报告的同时,我们会更加留意患者的下焦是否亏虚严重,神气是否散乱不清。


只要有这两种情况之一,我们都会小心谨慎,提前告诉患者,你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感冒”或者“高血压”,也不是表面的“头痛腰疼”,“乏力心慌”,而是隐藏着某种风险。


这也是避免误诊误治,减少医疗纠纷的经验。




癌症光靠医生是不行的


王崇:你之前谈到,下焦病很多是“情志病”,似乎这已经是当下中国的普遍病。你怎么看,为什么这么多人生病?


李辛:情志病,或者说心身疾病,是当下世界的普遍情况。现代人与自然和自己的内心联系过于疏远,而与社会意识、价值观太同一了。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大多局限在社会活动中,同喜同忧。


信息的全球同步,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缺乏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意味我们没有鉴别和选择的能力,就可能会无意识地,不由自主的进入情感-思维-认知的同步,甚至行为模式的趋同。


王崇:这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用语里体会到。


李辛:现在不少人的言行举止,表达感情的方式,或者像联欢晚会的台词,或者来自某部电视剧、某位明星或者广告作品,而我们的价值观也被同一化了。


比如我们有很多朋友,她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跟随了现代通行的关于“成功”的标准,学很多东西,钢琴考级、书法、奥数、外语、选秀……总之,才艺、证书越多越好,休息、玩耍被认为浪费时间。


王崇:这可能还是好的。很多学生忙学校作业忙得没时间进行“成功补习”。


李辛:而作为成年人,有房有车有存款去创业,似乎成了一个基本的、必须的配置。这些看似显而易见的、必要的“标准”,其实正在慢慢拖垮我们、消耗我们。这也是情志病的“社会基础”。


王崇:我们真不容易。我们与社会密不可分,与自然倒是过早断裂。


李辛:人与社会密不可分,这是常态,社会提供不同水准的文化环境与价值取向。古人叫“熏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独立观察和独立思考,就是培养我们选择“近什么”的能力。


王崇:你有什么建议?


李辛: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点,是学习如何成为“大人”、“常人”、“士人”或“君子”。不沉溺于小我,不滥情,不逞个人之意气。否则就会流于“庸俗”、“小人”、“愚人”和“妄人”。这绝不仅仅只是道德要求,这就是修身、修心、养生。


这是常道。比如我们熟悉的诸葛亮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这里的“淡泊、宁静”与“淫慢、险躁”就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也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健康与病患由此而生。


我们能够选择,只要我们愿意选择。


王崇:我意识到,人们与精神生活离得太远了。


李辛:传统文化期望人能够有所觉知,有知有觉,有情有感,然后才能“感而遂通,有感而发,发而中节。”

 

王崇:再看看我们这些病人。你说,下焦病要把以往放下,放下什么呢?


李辛:把工作放下,早睡,清淡饮食,需要打坐,合理运动,松开过去紧紧抓住的东西、情绪、念头……包括需要斩断给你带来负面能量和信息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哪怕这些关系能给你带来千百万收入或很难获取的地位、名声。这时再保持这种关系会给你带来精神上、能量上的致命损害,必须切断。

 

王崇:除了打坐和运动,你给普遍存在的“情志病”有什么处方?


李辛:观察自己,不加评判地留意自己的身心意的活动与变化。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熟悉自己,因为没有时间看自己。


我们太关心别人了。


王崇:我们太关心别人了。这话可真是让人无法逃啊。那么,清淡饮食是否意味着素食?


李辛:饮食就像燃料,清淡饮食就是相对清洁的燃料,素食确实是清洁的原料之一。当我们中焦淤滞或者下焦不足时,就像锅炉里装满了烟灰,垃圾,管道,通风进气都不通畅,这个时候已经燃烧不充分了。


荤食或者味道厚重、形质粘滞的食物就像湿的木头,或者品质很差的煤块,在这种情况下只会带来更多的废料和更低的燃烧率,加重身体的负担。如何配比选择,需要我们对食物和自己的身体、消化力、排泄力有更多的观察熟悉,并非教条的素食指南或者营养学。


王崇:可以观察什么?


李辛:比如,每天看自己的舌苔是否厚腻不洁,大便是否粘滞难下或者恶臭不化。留意自己的皮肤是否在起疹子或者瘙痒,体味汗味是否过重。这些观察都可以提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食物。同时,留意不同的食物对身体的影响。专家不能代替你,我们需要自己学会观察,观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库藏好书 缘结十方


明心地处处藏真趣 有好书茅檐亦金屋



推 荐 阅 读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李辛:爸妈身体和情绪的垃圾 也会流入孩子的身体里

梁冬:其实身体不需要那么多东西

李辛:小儿按摩,整个过程有我们看不见的生命力在流动

李辛:法天则地,宝命全形(不管做什么,训练聚精会神)

梁冬对话刘力红 | 身体照顾得再好,只占生命的10%

梁冬:我所拜会过的八位老先生,让我见证什么叫生命力

公益片《致癌的日用品》:你所不知道的化学伤害

此文无价,很短很深

康熙八大家训,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刘丰老师视频:教育唤醒的意识层次,每个人都应该看下(强烈推荐)

南怀瑾老师:我的体验,不要轻易攻讦人,也不要轻易恭维人。

爱因斯坦: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

南怀瑾老师讲教育、读书、做人、修行(语重心长)

回顾中国古代十大名师

安静的看完此文,您将不会再轻易指责任何人

南怀瑾老师:大家用功,应深穷此理,从第八阿赖耶识下手

南怀瑾老师:人生最悲哀的事是什么?

南怀瑾老师:真正要读书的孩子,要先从『四书』开始。

叶曼:为什么“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越安稳,越接近智慧

对话南小舜 │儿时的话儿,影响一生

首愚法师:这点正是我们修行人要特别注意的。

庄子:列子御风,轻飘飘的十分美妙

南怀瑾老师:人的气度与本钱(读了《庄子》舒服极了,有个解脱之感)

南怀瑾老师:纯正的般若观心法门,观自我心意识的生生灭灭

从巴黎圣母院到深圳拘留所,从一块肥皂到一尊佛|画行者日记

气血和与做人的关系

梁冬 | 我讲讲南怀瑾·南老的故事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们又见面啦!

欢迎您来到怀恩书社

读好书 做好人

己立立人 自立立他



读好书
 心明眼亮 会读书 学以致用

怀恩书社淘宝店铺: 

http://shan-zhunti.taobao.com/


怀恩书社微店:shanhuaie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库藏好书 缘结十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