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怀瑾老师:这是中国文化教育最高的目的,很可惜现在被忽视了。

怀恩书社 2018-10-10

文 |南师怀瑾先生

来源《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排版编辑:怀恩书社(huaienshushe)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感谢!


春秋战国时,中国文化的中心是儒墨道三家,到唐宋以后演变成儒佛道三家,这三家的文化都在追寻这个东西。什么是这三家文化主要的中心?佛家提出以“明心见性”为宗旨。学佛的人为什么要剃光头出家?不是去玩的,是要潜心追究这个生命以及人的本性的问题。这个学问走的路线,就是怎么样明心见性。

 

什么叫明心呢?就是找出我们人的感觉、知觉、情绪、思想是怎么来的。现在西方文化从生理、医学来看,认为是脑的问题,可是这个科学理论也快要走到尽头,走不下去了。现在研究脑的科学,正尝试与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接轨,但还没有接上,所以这个问题很大。佛家提出了明心见性。道家提的是什么呢?修心炼性。儒家提的呢?存心养性。这都是心跟性的问题。佛家提到三个东西,心、意、识,这个心就是明心见性的心。心是什么东西?我们人怎么有思想、有情绪?这个生命有没有过去?有没有现在?有没有未来?


中国文化讲明心见性,心跟性怎么去知道呢?人性有这么一个知觉,而这个知觉又从哪里来?现在西方的科学、医学说是脑的问题,不过最近新的资料出来了,并不是脑。那么这个知性究竟是什么东西?人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前生后世?这个在中国哲学,是属于明心见性的问题。所以你不要看到庙子就拜拜烧香,那是宗教形式,在宗教背后,释迦牟尼佛、孔子、老子的学问,追寻的都是人性的问题。 


心怎么去明,性怎么去见?中国禅宗文化里有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释迦拈花,迦叶微笑”,你们大概都听过。唐朝的时候,禅宗刚开始兴盛发展,不谈庙子里和尚念经吃素这些形式,我们谈它的内容中心。禅宗的文化在中国叫“教外别传”四个字,在佛教的宗教形式、学理以外,另辟了一条路子,直接明心见性,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换句话说,是印度文化跟中国文化的接轨,产生了新的东方文明,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

 

禅宗都讲传承,传到了第五代弘忍禅师,在湖北黄梅。后来禅宗又分南北两派。北宗讲渐悟,慢慢做功夫、做学问,一步一步达到明心见性,见到人性的本来。南宗讲顿悟,立刻明心见性、立地成佛,不分男女老幼,每个人都可以是圣人、都可以得道,众生平等的。

 

当时广东出了一个人,就是有名的禅宗六祖惠能禅师。他开始并不是出家人,父亲曾在广东做官,因为是清官,没有路费可以回老家,后代就住在广东新会,现在江门那个地方。他父亲早逝,家里很穷,只有跟母亲相依为命。那个时候禅宗流行,有一天,他砍了柴到街上卖,听到旅馆里有位先生在念《金刚经》,这部经可以说是直接指引明心见性的路。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领悟。这句话是《金刚经》的中心,讲人行为思想和心性的修养。惠能很好奇地问这个人,你读的是什么书啊?那个人说是佛经。惠能说:“我懂耶!”那个人说:“你这个砍柴的不认识字,也懂这个意思?”于是他建议惠能到湖北黄梅去跟五祖学习。从广东到黄梅,现在开汽车很快,当年走路是很辛苦的。惠能说湖北那么远,我又穷又没路费,怎么去啊?再说还有一个母亲在,我要谋生养母亲,不能离开。这个先生很有意思,也没有留下名字,他说我给你钱养母亲,你去参礼五祖吧! 


惠能到了黄梅,五祖对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你凭什么作佛?惠能就讲:“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他答说人虽有南北口音、文化的不同,佛性是一样的。你去看《六祖坛经》,“獦獠”这两个字很有意思。英国人统治了香港一百年,香港人叫外国人“鬼佬”,其实就是“獦獠”两个字,指的是文化落后的野蛮人。听了他的回答,五祖就让他留下,但没让他剃度。五祖让他舂米,做苦工,消磨他的业障,这是五祖的教育方法。这样过了一两年,同学大家都在那里追寻明心见性这个问题,他在旁边当然也都听到了。


五祖年纪大了,想把这个心要传下去,于是吩咐弟子们,每人写个偈子报告。佛教的偈子类似中国文化里的诗词。诗词要押韵、讲平仄,佛教的偈子不押韵、不管平仄,但一样有味道。五祖有位大弟子神秀,学问很好,修持、工夫也很高,他就写了一个偈子,题在回廊墙壁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我为什么引用这个呢?你们诸位问到怎么掌握人生的方向、情绪、思想,尤其做老板的,动不动发脾气骂部下,动不动认为自己资本家高高在上,拿薪水的人都比我矮一截,这个心理要赶快改掉,看看神秀师父这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是智慧,此心要平静,没有杂念妄想,没有情绪。但是人的思想情绪、感觉,随时会发生,郁闷、痛苦、烦恼、自卑、傲慢各种情绪,多得不得了,所以要随时拿掉自己心里的情绪思想、感觉,这是最高也是最基本的修养,无论做一个普通人,或者做一个领导人,都需要这个修养。

 

“时时勤拂拭”,心境像玻璃镜子,镜子上的渣子要时时擦干净,“勿使惹尘埃”,永远保持清明,像每天早晨刚睡醒一样;每天早晨将醒未醒,那个有知性没有情绪的刹那,保持那个心境,就是最高的修养,像镜子一样干净,不可以使情绪、心理感觉落到上面。你们诸位问修养问题,这个偈子是很好的答案。


这位大师兄写了这个偈子以后,全庙的和尚们讲这个偈子真好,大家都在背诵,传到正在劳动舂米的六祖那里,当时他还没有出家。他问一个童子,你们念什么那么热闹?他说你不知道,现在师父年纪大了,他要传法下来,叫大家写报告,这是大师兄写的,师父让大家照这样修行。六祖说我也有一偈,可是我不识字。旁边有位江州别驾,就替他在墙上题下这首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与万物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什么东西都没有,很空灵自在的,“何处惹尘埃”!。我们提到六祖的偈子,六祖的故事很有趣,后来他被称为禅门南宗六祖。现在到广东南华寺,他当时的肉身还保存到现在。

 

讲到这个心性的本体,中国文化禅宗所标榜的明心见性。刚才提过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心炼性,都是人性的问题,可见人性问题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可是现在中国文化却把这个东西丢掉了,这样能和现在科学接轨吗?中国要恢复这个文化,才可以跟西方新的科学文化接轨。西方新兴的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就是在研究生命自性,究竟有没有前生后世?生命以什么为本?又从何而来?研究自性的问题,就否定了一切宗教,也否定了一切科学,自己有个本体,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心性问题。至于心性产生行为的善恶,这就讲不完了,中国几千年到现在,就是讲人要怎么把自己善恶的思想、感觉,烦恼的行为,心理的状态,统统研究清楚。这也是中国文化教育最高的目的,很可惜现在被忽视了。


库藏好书 缘结十方


如欲饱餐南师法乳,不妨焚香跏趺,随文入观,坚凝正心,所得必然大大不同。



推 荐 阅 读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南怀瑾老师:《红楼梦》你真懂的话,那是一部禅学,一部佛法。

南怀瑾老师:一个人一天做一件好事,这是最起码的。

南怀瑾老师:“万行门中,不舍一法”的善心境界,不得了啊!

忆南师丨刘力红教授给南老师摸脉

首愚法师:真正有智慧的人,事事以大体为前题,以行动作言语

穷也能布施  「附日行一善的100种方式」

首愚法师:你感动人吗?(一下手便将自己改头换面)

治病心药(人能一念,除此百病)

芳華易逝,唯善永恒

南怀瑾老师:相生相克的五行文化(大家一定要记住!)

南怀瑾老师:环境会影响心理,要特别注意修行处所的选择。

南怀瑾老师: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

南怀瑾老师:身体有病时如何用金刚念诵来转化?

金刚念诵是一种最高的安般修炼法,重点在换气方面『要诀』

南怀瑾老师:虽然在走路,还是像打坐一样,轻轻松松,严严谨谨

南怀瑾老师:眼观鼻,鼻观心 (非常重要)

首愚法师┃老练纯熟 通达实相

首愚法师:心月轮这副图案,代表准提法的心中心,精华中的精华

南怀瑾老师:古德常说:“踏破草鞋,下盘才会稳固。”

南怀瑾老师:“止观双运” 合起来修,才是正路。

中年后长相年轻好看的关键,特别准!

南怀瑾老师:谁真了解生命(人类以很小的一点聪明知识,害了那个根本大智)

南怀瑾老师:后天的好恶、情感、妄情加上去,是最伤害生命本身的。

首愚法師著述《般舟禪關日記》首次面世

南怀瑾老师:诸葛亮一生的学问精神,都浓缩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

南怀瑾老师:第一等智慧不需要文字,《西游记》即说明这个道理。

南怀瑾老师:剑仙的告诫受益终生(如何用眼用心才能减轻生命的消耗)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秘密:接地气,寿命长!

梁冬:我发现了我的修行秘密

金庸│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南怀瑾老师:陶朱公世事洞明的眼光(千古一人,正统道家)

挥手出红尘 一卷金经,怀念梦参老和尚┃马宏达

南怀瑾老师:这么好的著作,却被忽视了一千多年。

金庸│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南怀瑾老师:我们历史上有一个人,那真是得了庄子的秘诀。

这么多两院院士竟然来自同一个家族!这个传奇家族凭什么绵延千年,名家辈出?

南怀瑾老师:如不能顿悟,这本书告诉你如何渐修。

南怀瑾老师讲述《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什么叫休息

《保富法》一篇轰动上海滩的千古奇文

南怀瑾老师:人的生命本有八万四千岁

南怀瑾老师:我们历史上有一个人,那真是得了庄子的秘诀。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南怀瑾老师:只要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做人,那便是真修道

叶曼│人生几何

梦参老和尚传奇人生(走进他的慈悲世界)

挥手出红尘 一卷金经,怀念梦参老和尚┃马宏达

南怀瑾老师:中国人为什么提倡诗和礼?

凡是要做学问做事业的人,总是先从自己的习气下手

南怀瑾老师:谁真了解生命(人类以很小的一点聪明知识,害了那个根本大智)

黃霑丨不信人間盡耳聾,只惜再無滄海笑

南怀瑾老师:要注意哦!这三生因果真可怕!所以要赶快修道,修定!

南怀瑾老师:这么好的著作,却被忽视了一千多年。

南怀瑾老师:必须要勤集善根,才能真正得到禅定之乐,永不散乱。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们又见面啦!

欢迎您来到怀恩书社

读好书 做好人

己立立人 自立立他



读好书 心明眼亮 会读书 学以致用
怀恩书社淘宝店铺: 

http://shan-zhunti.taobao.com/


怀恩书社微店:shanhuaie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库藏好书 缘结十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