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9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谢狂飞:《王财贵65文集》让我的生命重新活过

2017-01-06 谢狂飞 文礼书院


编者按


本文为谢狂飞老师在文礼书院举办的2016年12月“文化的根源与生命的学问”讲学活动上的分享。


谢狂飞,字振鹭,复旦大学伦理学方向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主要研究美德伦理、儒家教育思想及青少年品格养成教育。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关于儒家伦理和品格教育的英语论文数篇。 曾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冠军;获得2006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专业组全国优胜奖;也曾经获得复旦大学中文演讲比赛冠军。


曾在新东方任教,是一位深受学子欢迎的资深英语名师。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西大学等多所高校做关于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及青少年励志的专题公益演讲数百场。 四年如一日带领广西大学学子诵读中英文经典,并创建中英文经典晨读协会。


2016年11月8日从安徽桐城拖回《王财贵65文集》30册,一个月时间读完。从反对到全面支持两个孩子进入全日制读经学堂。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此时此刻我真的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掌声)我昨天和大家一样,看了文礼书院的介绍,真的是热泪盈眶。今天我相信有很多朋友当听到先生讲到玄奘故事的时候,那一刻,我们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动容,那是对生命的感悟,感谢季谦先生!


我之所以走上读经教育这条路,我也非常感谢一个人,首先感谢我的妻子,说老实话,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在座有很多男同胞,男同胞很多都是后知后觉的人。男人更多关心的是这个世界有没有用,学的东西有没有用,而女性更加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能够学到智慧,是否会获得真正的幸福;男人更加关注的是孩子能否成功,而母亲更加关注的是孩子能不能一生一世的成长。


我太太是在我的儿子两岁半的时候接触到了季谦先生的读经教育理论,不过那时候还不够坚定。但在两岁半的时候,还是有幸能够接触到经典,能够触及到经典之门。到现在,我女儿今年六岁,我儿子今年十一岁,我不得不惊叹于,经典教育对人类生命灵魂的塑造作用,我觉得我一切的傲慢、偏见、自以为是,和那些所谓的我执,都烟消云散!但是之前我真的是很反对我的太太读经,我和许多父亲一样,担心我的孩子未来怎么办?后来我为什么能够改变?其实与其说是我在改变,还不如说我的生命被唤醒,或者说去除了一些遮蔽以后内心的良知的被唤醒。(掌声)


就在今年冬天,我去了我两个孩子所就读的桐乡学堂,去到那之后我真的看到孩子生命的改变。所以我特别能够体会到赵(延风)老师的心情,我们都是做老师的,我真的是看到孩子由内而外的焕发出了一种生命的活泼,那是知书达理,那是谦谦君子的风范,那一种感动是我多年来做老师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我非常感动,然后那一刻我就看到我太太买了季谦先生的65文集,我问她说你看过吗?她说她没看,买了很久没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后知后觉、厚积薄发、后来居上!我说这是经啊!玄奘去西天取经,我也要来取经啊!她说能不能寄回去,我说寄回去太慢了,我心情非常迫切地想读先生的那些著作,有太多的困惑,大惑终身不解啊!孔子到了四十而不惑,我到了四十而大惑。我说不需要寄,我要立刻把这些书拖回去,我拿来箱子直接就带走。(掌声)



带回来之后,我如饥似渴地看先生的书。很多次,我只能告诉大家,我真的是热泪盈眶。无论是《<论语>七讲》,还是《<易经>讲课录》,我是要跟大家讲,这里最触动我的是掌老师的故事和季谦先生回忆牟宗三先生这种师生之间的感情,我当时已经不是热泪盈眶了,而是痛哭流涕。


我经常在大学里面给学生上课,我跟他们说,我是见证了中国古代背影的最后一代人。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我与自然并没有那么隔阂,但我们只是看到了背影,所以我真的已经很难想象什么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中国从孔孟以来那种师道、那种师承,是一种怎样让人向往的一种情怀?怎样的教育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一个人?乃至于孕育出圣贤的心灵。尤其是掌老师说出的那句话让我无比震憾:“今天的学校还能不能培养出一个人呢?”那种师生关系,那种情感,仿佛我跨越几千年触摸到了,那一种学而时习之,那种书声琅琅当中高贵的灵魂。所以我一直如饥似渴的在读。我记得我当年考上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我就在北师大读硕士,我有一个老师在第一节课给100多个研究生上大课,我们这个老师是中国教育史方面非常著名的一个专家,他最后跟我们说一句话:“你别看今天你们100多个人,但是这里面哪怕只有一个学生能够成才,都是好事了。”当时我们很多人不能理解,也不相信,也不服气,我们这100多人,凭什么我们就不能够成才?后来终于知道老先生背后的这种痛苦,因为我们都没有读经典!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我身边的朋友,读硕士或者读博士,我们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是,做学问怎么这么难?更重要的是做学问为什么这么痛苦?


而我读到季谦先生,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他说,牟先生把他引入到了生命的学问之门,那一刻,我又热泪盈眶,我说什么叫师父领进门?进这道门多么不容易啊!实际上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我父母以最朴实的方式告诉我什么叫勤劳!什么叫勤奋!什么叫努力!什么叫争气!我以前曾经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差的学生,甚至被所有人抛弃,只有一个老师,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他没有抛弃我,他给了我希望,使我非常热爱学习。在初中的时候,非常热爱朗读那些经典,起码是那些课本上的古文。非常遗憾那时候没有接触到季谦先生那些读经教育理论,所以一路走来,我发现我读书怎么那么艰难。我在大学里面,我之所以能够获得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就是因为我无意中暗合了先生的读经教育理论。我是从哑巴英语开始,从中文标音开始学英语的,比如说husband 标成“哈瓷板凳”,English标成“阴沟里去”(众笑,掌声),我确实有那种苦学的精神,我学得很悲壮,我学得很刻苦。我在大学里面就背了一篇演讲,就是《I have a dream》,无形当中符合了王教授老实大量的读经理念:我把那篇演讲反复模仿、背诵,每天早上都五点钟起床,在路灯下面,像个神经病一样地反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句话一句话,一段一段地啃下来,没有人相信我能够超越自己的演讲,但是半年过去、一年过去了,我终于发现什么叫酝酿?什么叫厚积薄发?什么叫文思泉涌?我把这篇演讲突破以后,我就发现我以后参加任何的英文演讲比赛,我几乎都是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掌声)现在想来,我非常遗憾,我未闻君子之大道,因为演讲只是一门小道,“致远恐泥”,我当时如果能够有幸知道这样的读经教育理论,我当时如果背的是莎士比亚,如果背的是斯宾赛的十四行诗,如果背的《论语》《孟子》,我相信我会拥有更加饱满、笃定而光辉的生命。




所以其实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一个人学习太痛苦,没有找到生命的学问之门。而且后来做学问更加让我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我到了读硕士读博士,我很努力地要读这些经典,我们老师也告诉我们要读经典。我们复旦每一个老教授都告诉我们要读原著,我们很多同学都在尝试,勇敢地尝试,但是一般来说看了几页原著就头痛,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就放弃了,为什么?为什么惧怕?就是由于小时候生命的学问之根没有扎好!扎根教育有多么多么的重要。然后就轻言放弃,不要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就是很容易就放弃了,我后来百思不得其解,我为什么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为什么不能做到百折不挠?我发现我对读经教育其实没有真正的理解,就像一扇门,如果这扇门是通向智慧,通向圣贤的经典,我们用头去盲目的乱撞,撞得头破血流。结果依然“不得其门而入”。《圣经》上说,你敲门就会得到,但这扇门意味着,你千百次地回眸千百次地去敲门,而我们只敲了一次两次没有开怎么办?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钥匙。我就发现,我为什么读了王教授整个的《65文 46 32929 46 15289 0 0 3394 0 0:00:09 0:00:04 0:00:05 3393集》之后,我就发现我这一生决不会再退转!这把钥匙真的很重要。你如果读完65文集,你就会发现先生整个年轻的时候这么多年是怎么走过来的,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啊!不是一张张照片就能体现出来的,什么叫立于不败之地?那绝对不是说出来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情怀才能使一个人能做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背后的支撑是什么?读完这个《65文集》,你会“蓦然回首”,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掌声)


我本人做教育做了很多年,教育当中有很多困惑。我在中医药大学任教,我一直都知道传统文化很重要,也一直鼓励学生要读经典,但是为什么作用不大?就在于我自己没有深刻的认识。后来我之所以反对我的太太,因为我自己也没有真正去认知,真正用心去感受!很多时候智慧就在我们面前,我们却不断地与之失之交臂,因为我们的傲慢,我们的所知障。所以我个人认为最伟大的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说,在今天这个年代,就是我们真的要学会反省、要学会放下,按照苏格拉底的说法: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Not Worth It”这几个英语单词也可以把它翻译成没有价值,或者说没有经过反思的教育是无法体现一种生命的价值的。所以读完先生的《65文集》之后,我真的感觉到了生命的方向,也真切地感觉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我在大学里当老师经常感到一种深深的痛苦,不要说传道授业解惑。我从最低的一个层面来说,如今那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那是一种心灵的空虚。21世纪从现代性困境的一个意义来说,是一个现代的全面空虚的时代,这也是生命的意义、价值,生命存在的终极的追求全面遭遇挑战的年代。所以为什么现在出现那么多的让我们感到如此悲悯的那些无奈,教育该往何处走?教育的大智慧在哪里?从教育角度来说,从健康角度来说,21世纪人类健康全面遭遇到心灵健康的危机。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说法:21世纪就是心灵遭遇癌症的世纪。所以如何去拯救心灵?尼采说“上帝死了”,后来有人说人也死了,后来又有人说人心也死了。怎么去唤醒人性?怎么去唤醒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和尊严?我想起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的最后一章里说的那一段话,大家非常熟悉,“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和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掌声)


王财贵先生审阅《65文集》


通过阅读王教授整个一部《65文集》,你所体会到的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实践者和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一个思考者做的那种最深切的对人性的一种关切。我觉得读完这样的书,我自己的生命也是重新活过,我整个的家庭在一种表面的危机当中其实走向了真正的家庭的拯救!(掌声)所以,以前我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面如此的坚定。很惭愧,我以前把整套书都读完的只有两套书,一是金庸武侠小说,第二套就是王教授这套《65文集》,然后真的给我带进了生命的学问之门。


先生不断强调“学”字要有功夫,陆象山也这么说,那我们去体会学要学什么?为什么说学是一种乐趣?我这么多年也是非常好学的,但我真的像南怀瑾先生说的一样,我是不亦苦乎啊!你说我们的孩子,还有我们的学生,现在在大学里为什么没有方向?我们在学什么?我们在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啊。《黄帝内经》上说:“治病必求于本”,我们失去了教育的根本,我们失去了对生命的关怀,当一种学问,只是为稻粱谋的时候,它是不能唤起那种生命的思考、那种生命的共鸣、那种生命的震撼、那种生命的期盼的,这样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它违背了教育之道。包括我自己,我到了四十岁,我不要说我的孩子,我自己都面临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危机,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做学问怎么做?读完《65文集》我真正的知道什么叫生命的学问,什么叫生命的智慧?原来学是可以如此的快乐,乐在其中啊!(掌声)


当我读完王教授的《65文集》后,我每天早晨都盼望早点起床,四点钟起来——大家看到文礼书院的孩子每天四点钟起来,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一种被迫,悬梁刺股,那绝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你自己渴望起早,那是圣贤之道,因为读书特别亲切。后来,我自然而然地找到了一条一以贯之的生命的学问脉络,后来我读熊十力先生的书,王阳明的著作我都买过来,而且莫名的发现我读这样的文字,我怎么感觉到那样一种久违的感动和亲切。我忽然发现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热泪,因为我对这些经典爱的深沉!


所以先生讲的很多东西,课堂上讲,我们已经很感动,但是很多朋友感动、心动、激动,回去却一动不动,或者过了一阵就不能再坚持,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没有把《65文集》看完!如果你要让自己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要让自己彻底的明白,明明德,坚定一种学问的志向,就一定要去读这套文集。只要你的孩子有一种好学精神,他的生命就有了一种坚定的方向。我们可以把这个“好学”反过来叫“学好”。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他说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只知道“the appearance of good”,什么意思?我们绝大多数人知道的只是表面上的好,却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所以学“真正的好的东西,也就是真正的经典”才会好学,真正的好在哪里?大家都知道二个字:经典,读经!我发自内心地恳求大家去帮助我们的孩子尽早走进生命的学问之门。我觉得我们每一个父母、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学堂的堂主都需要有这么一份担当和情怀。今天,当季谦先生讲到玄奘,那一刹那让我们如此动容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当年看过的康德的书。康德当年在大学里面讲道德哲学,据说很多学生为之动容落泪,我一直在想我哪一天有机会听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讲那种崇高的道德法则,讲内心的良知良能,讲那种感通的一种动容,我多么的渴望,我能够经历这样的生命的课堂!我在先生的课堂上体会到一种高尚的道德,一种真正的良知良能,真正的让一个人因为高贵的心灵而动容、而落泪,这不仅仅是因为感情的冲动。这样的学问就是生命的学问,所以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需要去做点什么,我想起康德提出的四个问题:我能做什么?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知道什么?最后一个问题是人是什么?我觉得我自己,能不能只活在一个小我的世界里面?能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能不能只是自己去说说而已?我能够去做点什么吗?What can I do to make a difference?


我发现我能做点什么,在读王教授的书的过程当中,我再回到大学给学生上课,我发现真的是此心光明,所以讲课滔滔不绝、行云流水啊。我跟大家深深地忏悔,当一个人自己没有去释放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没有找到生命的方向,道路的时候,你看这个世界都是倒霉的,都是不安,甚至对学生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孩子都失去信心,主要是因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失去了信念!所以当我读过这些书以后,当我发现,我发现了自己的生命的方向以后,我发现我看每一个孩子都那么亲切,我终于理解王教授这么多年为什么能够始终如一的坚持,因为他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圣贤!(掌声)真的是,鼓之舞之以尽神!


那一种生命的状态使你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他自己生命中的奇迹!所以我现在重新去课堂,我真的看见每一个孩子都那么亲切,我不再认为任何一个孩子没有希望,他的心是光明的,他的心是坦荡的,你只要去唤醒他!包括在座很多家长都问我一个问题,就说我家里的老公反对怎么办?我特别想跟这些家长分享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不讲理的,每一个人都是能够明理的,就是“明明德”,明德是在内心本来就有的。所以每个父亲都是爱孩子的,你一定是那个理没有讲透,你没有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足够的至诚就能感动所有的人。


在这点上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简单的做个总结,我觉得我太太把我这个老顽固都改变了,她太了不起了,这真的是君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我真的是顽固到了大家超乎想象的程度,我觉得不会有太多的大家的另一半比我还顽固,我以前还获得过全国的辩论冠军,所以我太太跟我辩论根本就辩不过我,而到后来我发现所有的这些所谓的辩论都是在障碍自己的慧命,尤其是在障碍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圣贤,所以我真心的呼唤大家,用心努力分担一下,这份天下人共同的教育梦想!(掌声)



谢老师及太太与季谦先生在讲学现场的合影


我最后用两句话结束我的演讲,第一句话,我觉得我自己以前比较庸俗,没有学过太多的经典。但这句话是基于我曾经的感受,这句话就是:任何的孩子,即使是最卑微的生命,即使是遭遇再多挫折的生命,只要被足够的重视与欣赏,更重要的是被足够的智慧所启发!他一定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奇迹。


第二句,也是我读完先生的《65文集》之后,我自己重新树立我的一份教育的理想,这句话说完,我也特别的感动。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这段话,我说:我这一生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父亲?我要做这样的父亲,当我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孩子不管在哪里,他都有圣贤的智慧陪伴,他会让我一辈子安心,他会让他的生命光明,他生命的存在会让这个世界为之喝彩,我可以放心地离开!


我说: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以前说过我想做一个这样的老师,我希望当孩子长大以后,进入一个大学,我希望他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就应该做这样的老师。我发现这远远不够,我觉得应该做这样一个老师,我希望真正的在我生命的尽头,我不叹气,我作为一个老师,我不叹气!


再次感谢大家!


志道|樂學|博文|約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