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9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再续中西文哲慧命——文礼书院英文及拉丁文经典工作坊手记

泰顺县文礼书院 文礼书院 2021-07-04


文礼书院第二届英文经典工作坊师生合影


前言


2018年1月6日,意大利维真古典学院副院长Armella教授说:虽然为了来文礼书院,维真学院的全体老师不辞辛苦从欧洲飞来,他自己因为还要回国申请签证的关系更是几乎绕地球一周才来到文礼书院,而且他们只停留五十几个小时完成两天的拉丁文工作坊就得飞回欧洲,但是经过两天的热切交流,他们找到了在地球另一端也为了文化复兴而日夜精进的同道,仿佛是找到了失散已久的远在东方的孪生兄弟。


他说:只是为了这一天的相聚,这一年已经值得了。转眼,一年过去了。这一年,正如Armella教授所言,因为那一天,这一年已经值得。从一天,可以预见一年;从一年,也可以预见人生。

 

2018年上半年,两篇博雅教育推崇者斯明诚先生的文章《一位“中国通”父亲的魔都择校记》和《中式语法学习是在让孩子错失“精英教育”》,引起了文礼书院杨嵋博士的注意,这位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时接受到东西方教育精华的父亲,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她自己回国办学的初衷,也是培养中西会通的人才。斯明诚先生谈到的事实对很多中国家长来说是出乎他们意料的:西方60年代以来的所谓“现代化教育”耽误了整整两代人,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英文写作能力的下降,而这个问题也和古典语法教育的缺失直接相关。——如此一致的教育思考使杨博士积极地与斯明诚先生取得了联系,更惊喜的是,斯明诚先生的夫人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智慧女性,甫一深入研习读经理论,就甚为叹服。两个孩子也因为参加了2018年夏天文礼书院的读经夏令营,喜爱上了读经。而这个中西合璧的家庭与文礼书院的缘分,也因为此次英文经典课程再次加深。

 

就在这样的缘分铺垫之下,文礼书院开启了为期一周的西方英文经典工作坊和拉丁语工作坊。


一、值得反思的教育,从当下开始


这次的营员,有着不同的身份。有关心教育和书院建设的各地学者、社会人士,有各地读经私塾的从业老师,有陪同孩子一起浸润经典的家长,有书院内抽空旁听的读经老师,以及国际学校、国学院的同学。书院本部的学子,则作为助教协助工作坊顺利进行。


这其中,有一位燕晓辰同学,带着对经典的期待和向学之心从美国专程赶来。晓辰的母亲在她2、3岁的时候就接触到读经,而且一直坚持让她业余读经,三年前她去到美国念高中,她的母亲以为如此一来她就很难再坚持与经典的缘分。但是去年暑假她回国参加了一个学堂的夏令营志愿者工作,一下子点燃了她对经典的热情,多年前种下的读经种子好像也一下发芽。今年她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心想着能争取在大学前用一年时间大量读经。“因为在美国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上的difference。当然他们的文化和我们也不是绝对不能相通或者共享。例如犹太人(我所认识的)就有专门读经典的学校,他们的传统很注重自己民族根本经典的学习和论解,至少很多知识分子家庭是这样。”至于在美国体验到的教育中的文化精髓,她说“美国基础教育也完全世俗化,优点一是真的比较从综合素质、个人品行和诚信来严格审查每个人,其实相比只有应试来讲,并不轻松;二是给人巨大的个性上的自信和个人空间,重视批判性思维。但涉及人类经典的内容真的很少,更不用说从诵读、唱诵的方式来亲近原典了。那么实际上这样的批判性思维不一定有根基的。要是能把读经教育跟美国这样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那对人的帮助真的是巨大的。”她说起母亲为了培养她读经的苦心,自己现在越发明白这一切。

 

二、口诵入心,奠定根基

 

近年来的文化热潮,或许使得大众相当程度地意识到了传统经典的研习对于个体与社会的意义。但经典作为文明智慧的凝聚,为何朗读、唱诵、吟咏,甚至自然成诵,是必不可少的深入经典的基础?在时下教育之中,或许并不为人深解。事实上,不仅上文提到的犹太人,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都曾将记忆和读诵经典作为教育的基本前提。


斯明诚先生在英文经典工作坊开营相见欢上致词


而这次,斯明诚先生在致词中进一步表明,学习英文经典,尤其是文学经典,朗读、背诵也是必不可缺的方式。一个孩子要深入了解西方文学,或者说对西方文学有相当的感受,或者要跟西方文学作家进行跨越时空的沟通,务必通过背诵、朗诵,来接触到原典作品。在一般的学校,分析的研读固然重要,可以提供一个作品的丰富知识,或者针对文意的解释有很多说明,比如为什么用这个词或者那个词,因此对“分析的研读”不能简单加以否定。但仅仅分析,没有背诵,没有聆听,永远无法直接感受和领略作品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永远无法形成一种文学的品味。例如,你听不出来、不能完整地回答:为何莎士比亚比他同时代的作家要伟大?伟大在哪里?大部分学文学的学生,或许了解莎士比亚,但也许他不知道莎士比亚真正的美感在何处,因为没有经历背诵、朗诵的过程。这便说明,不论中、西、印、希伯来,世界最主要的古老文明的语文教育、基础教育是多么的相通。

 

三、全身心戏剧语言与浸润式外语学习


斯明诚先生教授的英文经典诵读,先铺陈整体的思想史、文学史脉络,选取代表性的作品讲解大意,再挑出精彩段落疏通文意,教导大家根据文意找出强调的单词和简单的朗读韵律,鼓励大家参与朗读的演示,以及分组戏剧表演。具体的实施教授方式,或许对一般的中国学生来说略有陌生,有趣之处也正在此,中国人或许因为文化性格塑造,举止容易偏于拘谨、局促,戏剧、文学的表达,鼓励每个个体展现自然真实的天性、甚至透过夸张的表达突破内心设防,其实是接触到自我内心、连通周遭世界的重要方式。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1600年的第一版封面


在讲到莎翁《仲夏夜之梦》时,书院学子因为已经包本背诵整本书,所以演示起来也最为生动和自如,课堂气氛也随之流动出火花。两天的英文课程时间有限,只能捡拾西方文学史的几个片段。以朗诵、背诵以及戏剧表达的方式体会西方经典的美感,就不仅仅是发出读音,而是对作品的感情提起敏感度,通过声音传达单词背后的力量。作品字词就像是一首乐曲的一个个音符,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会体味和安排每一处起承转合,才会形成动人的旋律。


Carlos do Nascimento老师(左一)、Gerardo 老师(左二)、黄俊扬老师(左三)与文礼书院学员合唱拉丁文唱诵


任教维真古典学院古希腊语戏剧的墨西哥籍 Gerardo Guzma 老师与黄俊扬老师及Carlos do Nascimento (近年来担任着维真学院的助教)一道,担纲此次的拉丁语教学,深受欢迎的维真学院音乐老师Ozseb Toth稍晚几天到达,教授大家拉丁文唱诵与诗歌吟咏。拉丁语的学习分为:晨起诵读塞内卡《道德书简》,上午两堂语法课、下午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学、诗歌、神话专题讲座(其中前四讲由斯明诚老师继续讲授)、下午和晚间的拉丁语诗歌唱诵与分组练习。书院学子全程参与授课的协助工作。


三位老师开场便展露出的丰富肢体语言、微表情和完全与学生、课堂融为一体的专注,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无怪乎书院学子见到他们抵达,神情兴奋溢于言表,相互之间已自然地使用拉丁语来交流。


从整个课程设计就可以看出维真学院老师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奉献最多的精华。上午的语法课,三位老师道具就装满了一大纸箱,拉丁语、肢体语言结合,中文翻译出现的频率都很有限,在语言环境中让人去习得语法规律和积累词汇;晨读和唱诵则是直接进入经典的熏陶。


意大利维真古典学院


古语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那些千百年前的古典诗歌,所传达的深意透过旋律力透纸背,也切合着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季谦先生笑称,自从书院学子开始学习拉丁语,“跟从我的有一半都跑了”,足见拉丁语所承载的文化魅力,和维真学院老师们传道授业的感染力——当然,实际情况是季谦先生催促这些饱读中文经典的学子一定要有中西会通的大志向大胸怀,也要同时积极地学习西方经典,以融会贯通。加之诗歌乐章的典雅优美的形式,熏习人心尽在不言中。原来,不仅仅是我们的诗经、唐诗宋词难以翻译,古希腊、古罗马的诗歌,同样也有自身不可替代的语感、美感。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诵读与唱诵如果可以比照为“学”的接受与浸淫,语法习得、讲座和讲解,则更具“思”(反思与消化)的面向。谢巍老师曾表示,初识维真学院时,非常好奇他们的教育,是如何实现让拉丁语不仅载于古文献,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熠熠生辉。“他们连用餐时交流都要说拉丁语。”“维真学院的每一个老师,都是在用真心教导学生,是值得在座每一位深思的。”


七天的时间,工作坊固然无法教授西方经典全部精髓和拉丁语的全面知识,但这种授课模式和背后的用心,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借鉴。

 

四、语言学习不应止于工具意义


文礼书院学务执行官杨嵋博士致词


杨嵋博士在两个工作坊的开场致词中都一再强调,语言学习是为了追寻背后的伟大心灵与智慧,正是这次工作坊的宗旨所在。通过作品去领略背后的文化意味,回归人类共通的文化心灵,探索益于人类未来的教育之路,工作坊的诸位老师这颗心是惺惺相惜的。


第十一期清华文创讲座文礼书院院长王财贵教授发言

第十一期清华文创讲座意大利维真古典学院院长Luigi Miraglia教授发言


笔者曾在2018年4月清华大学文创讲堂和北京文礼经典学校揭牌仪式两次聆听季谦先生与维真古典学院院长Luigi Miraglia教授联袂现场演讲,Miraglia院长对世界范围内教育日渐萎缩的人文精神、片面注重“技艺训练”和“丛林竞争”进行犀利的批判。他全情投入的热忱、对古希腊罗马贤哲典故信手拈来的引用与讲述、栩栩如生的真心流露,都给在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翻译还没张口,听众便报以炙热的回应和掌声。


文礼书院教育培训部冯枭棠老师


文礼书院教育培训部的冯枭棠老师是这次工作坊背后的筹备骨干,她有十多年在体制内教授考试英语的经验,不止一次感叹,除了教会学生ABC和语法,我们的外语教育究竟给了孩子们什么?如果当初带着孩子们能诵读一些英文美文,将会有多么不同!另外一位在海外生活的读经家长也说,虽然早年从香港辗转澳大利亚,英文日常交流没有问题,但真的似乎仅仅限于与人交谈天气、食物、日常生活,当你想表达一些深刻感受,或者与西方人谈论更深刻的话题,却备感词穷,心中没有养料。


前来参学的各地堂主,他们听闻多语读经,便迫切希望孩子们能尽早接触到,因此前来求取方法,可谓煞费苦心。杨嵋校长安慰堂主、老师们的心切之情,说最重要的是安心于当下的缘份,孩子们母语读经的质量和深度直接决定了外文读经的程度。书院许多学子并无二外基础,来到书院也能顺利开始学习。

 

五、以活泼开放的心灵参与经典的永恒价值

 

严寒之中,两天的西方文学掠影悄然划过小镇山巅的雾珠。同学们尚浸淫在莎翁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画,或是刚刚进入用戏剧语言、肢体与声音并用表达角色状态,或是还对维吉尔对荷马史诗的“抽象继承”心怀疑问,斯明诚老师奉献的英文经典工作坊就戛然而止于狄更斯《双城记》惊心动魄的片段,忙不迭的步伐踏进了德尔菲神庙昭示的古希腊罗马文明诗哲与悲剧的宝库。


文礼国际学校第一任教务长谢巍老师


文礼国际学校第一任教务长谢巍老师也专程从上海赶来,在相见欢时,他特地点出:“Tradition is a guide, not a jailor。(传统是我们的指引,但不是一个囚笼。)”的确,古典并非仅因其古老而成典,而是经历岁月人心淘洗仍传续且亘古长青,不断带给我们心灵的启发、点拨,才是所谓“经纬”之“经”,所谓经典。


古典教育目的不是培养专门的训诂、校勘、研读古典语言的专家,而是将一直对人类整体心灵和生存境遇有提升的核心延续与推广。其价值的永恒性正在于它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每一个参与体会、解读的人,都在这个意义构建过程之中。《论语》中就记载孔子和学生引用、切磋《诗经》时,常常不拘泥原意(不代表其不晓本意),而是化用、转用,将意义引向当下具体境况或伸展到远处。从这个意义上,每个个体都可以是“述而不作,温故知新”的主角。这是古典教育更为深广的意涵。


同时,也只有活泼的心灵才能打破既定的文化疆界,去殷切客观学习他邦文化之优长。让人心有戚戚的是,出于纯粹人性(更准确的说是人之尊贵本性)的追求,维真学院院长Miraglia教授也极为注重文明之间的互相借鉴与融通,将各个民族文化沉淀的精粹、理性互相奉献给彼此,以飨世人,寻求人类的永久和平之道。这番志愿,与文礼书院的“千年志业”相契深远;这种相遇,令人振奋。


维真古典学院Gerardo Guzma老师


Gerardo Guzma老师延续了院长身上为教育献身的诚挚,和对文明互鉴宗旨的奉行。他每次致辞都会引用一个关于文明彼此沟通的典故。例如讲一个关于古代野部族从野蛮无知到经由一位圣贤带领族人向古希腊学习,寻见古希腊圣人梭伦的佳话。他还说:“你们读《论语》就是穿越时空跟孔子对话;你们读《道德书简》,就是回到古罗马跟塞内卡对话。而经由你们,孔子和塞内卡超越时空地进行了对话。”


难怪书院孩子们听完院长讲座,曾在日记里写满了内心的震颤,浩然正气油然激发,心胸格局也得以拓展。

 

六、教育朴素初衷:孕育万世太平

 

古语道:至乐莫若读书,至要莫若教子。今时今日,“读书”二字如果会让人直观上觉得狭隘,不妨改成问道。道高明却可以平凡无奇,像古人说的,可以在瓦砾、在蝼蚁。就像来学习的每一位,都是为寻教学育人之道而相逢,初心无差。


黄俊扬老师


谢巍老师在自我介绍中,提到初次见到黄俊扬老师的情形,表示当时十分好奇和敬佩,他身上洋溢着的那股对母校的眷恋和自豪感从何而来。日渐了解维真学院办学初衷,便日渐有体会。维真学院的优秀毕业生黄俊扬老师,自接触到文礼书院和读经教育以来,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在为文礼书院和维真学院搭建桥梁中。目前黄俊扬老师常驻书院,每日教授书院学子和国际学校学生数小时拉丁文课程,讲话太多,以致一直以来都嗓子沙哑,每月还要在在北京和竹里之间往返一次,同时撰写在燕京学堂的硕士论文。


王财贵先生(左)、Miraglia院长(右)和黄俊扬老师(中)在维真古典学院


Miraglia院长自称是没有家的人——因为维真学院就是他的家,他和学院其他老师一起舍弃许多世务,对教育全身心付出,又有一种清苦隐修精神。院长的讲演,常常恍若一日间可以把人带回到文艺复兴时的黄金岁月,人文理性备受尊崇,文教之风蔚然盛行,宣示着人类一崭新纪元之降临。这次维真学院派出的师资阵容,又可见其对书院的鼎力相助,映射着东西方文明执手相望的厚意高谊。

 

季谦先生曾不止一次郑重地告知关心书院建设和读经教育的人士,读经教育不可以等同于精英教育:


教育的最深志愿在培养一代圣贤豪杰人物,而非浮在社会上层的“精英”,更非风花雪月的“文人”。精英与文人,当然亦皆可贵,然朱子云:“没有不晓事的圣贤。”又自古以来,儒者皆能文之士。故若以圣贤之意培养人才,则不愁无精英与文人,但若一起步就倾颓下去,则天地闭贤人隐矣。

 

虽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常常伴随现代教育而产生,但所有有志于教育的人都应该对此时刻保有警惕。因为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浩劫,常常背后是掌握资源与话语的“精英们”的操纵或参演。今次这颗种子种下去,愿它不是长出一个语言的精致工具,不是炫耀才华彪炳精英身分的标竿。因为文明交汇的火光里,是利物、厚生、保教、兴文、崇德的深意,它的背后是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浩劫后人类道德价值面临崩塌,是实用主义盛行于教育学之后的致使人文向功利低头,往而不返,是人类社会所共同面对的惨痛与沉重。而大众的人生,无往不充满艰辛的打拼,愿文礼书院的志愿,如清流滋润浊土,养育人间的秧苗,贫者勤恳乐道,富者好礼安人,不分阶层地共同向往一种精神的贵族。

 

七、兄弟之心


维真古典学院的老师和文礼学子共同组成合唱团


工作坊最后一晚,维真学院的老师和文礼学子共同组成了一个小型演奏与合唱团,形如家庭聚会一般,形式虽并不华丽,却流泻出一场充满雅兴、温馨和情谊的音乐会。所有曲目皆出自古希腊、古罗马经典诗篇,悠远的八孔笛声与悠扬的小提琴、潇洒的古典吉他、率性而稳健的非洲鼓,伴和着拉丁语、古希腊语美妙、富有生命思考与情味的诗行,或激昂、悲壮,如雷电自天际震颤而来;或清新、空灵,如清芬溢满竹里。整场座无虚席,附近村民乡亲更是在窗口翘首期盼。


Grardo老师(右一)与书院学子合奏


每一首作品演出前,Grardo老师都提纲挈领地概述创作背景和精神主旨,使听众更能领略乐曲传达的意味。


至尾声,季谦先生诚心致词,首先娓娓道来刚好整一年前,两个学院的手足情如何连接,维真学院可谓倾其心力派出全体老师不辞辛苦、不惜时差、不求回报地爱护书院,“是对人类的爱,和文化复兴的希望”。


季谦先生再次点明:


在两个学院互相辉映的精神追求下,学习拉丁语,不是作为谋生的工具,不是仅靠教学赚取生活费,而是保存拉丁文化记载下来的人类智慧。其中承载了人类相当程度的理想。


先生也讲到维真学院院长Miraglia教授(被称为当今世界最会讲拉丁语的人)的感叹:


在整个欧洲几乎找不到学童能够以拉丁语作日常对谈,却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乡村,与文礼学子操场嬉戏间用拉丁语交流笑闹,可谓奇妙。而文礼书院也深感荣幸,能见到远方纯真热忱的朋友,一同传扬文化、复兴教育,使我们的社会和家园更加优雅、大方、和畅。


维真古典学院老师与季谦先生在文礼书院院训碑前合影留念


致词后,维真学院几位老师又加唱一首《兄弟之心》,整首歌曲颂扬和平反战与博爱,讲述战争之后人们的心声:无论边界、家乡何处,呼喊一声兄弟你好,我们来自异国,拥有不同的海洋、面孔、语言、法律,但和平的光芒是共同的心灵所向。


结营日,季谦先生与各位老师合影留念


结营日,书院院长季谦先生正式为Miraglia院长和斯明诚先生颁发文礼书院特聘学术导师的聘书。维真学院老师代Miraglia教授接受聘书。工作坊在充实、喜悦与祥和之中圆满结束。


此次英文和西方经典工作坊之后,文礼书院三十几位学子将很快踏上前往维真学院游学的旅途,开始为期两周的拉丁文密集课程。而这一次旅程,也将是文礼书院东西会通之旅的坚实一步。为了支持文礼书院的文化志业与书院学子的游学学习,斯明诚先生和维真学院的老师慷慨地捐出了此次所有课程收入,诚可敬佩。正在阅读本文的读者,如果您也有心支持文礼书院学子的中西会通之旅,可以赞赏本文,略表心意,也可以捐款至文礼书院账号,注明转账用途为“中西会通之旅”。


1.银行转账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泰顺支行

单位名称:泰顺县文礼书院

账号:3300 1627 4350 5300 9226


2. 支付宝转账

支付宝户名:泰顺县文礼书院

支付宝账号:wenlishuyuan@qq.com


很快,文礼书院的学子将与维真学院老师们再次见面,诚如维真学院院长所言:如今的时代,人文教育“希望之光芒再次重现。当年文化盛世孕育人才之良方,又在今日之东西两地,重新生根,发扬茁壮。”而投身中西方经典教育的我们,将见证并参与这个令人激动人心的时代事件。



文礼书院第二届西方古典学工作坊师生集体合影

编辑 | 乐平

文字 | 吴宝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