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道中相与共学|文礼国学院18届志道班(一年制)毕业专题
编者按
文礼国学院现有三种学制,其中一年制是为有志于从事读经倡导与教学的青年,在短时间(一年)内,以高效集中的培训而设置。
依照课程安排,在这一年内,同学们除熟诵三大部、研习读经教育理论及新儒家理论外,还需经三道毕业考验,分别是:教学实习、读经理论试讲,以及将学习心得书写札记,在学年结束时提交论文习作一篇。
本届的一年制同学,自18学年下学期开始,每月有一堂论文写作课,课上学习标准写作格式,锻练拟题、布局及资料查找等基本功;课堂中同学们相互讨论、模拟表达,一步步地为毕业考核做准备。
2019年8月27日,志道班毕业生论文答辩在文礼国学院传道楼授业教室举行。当日,书院本部、国际学校、子弟学校及培训部的校长、部长、教务长齐聚会堂,专心聆听同学们的讲述,并一一为其引导指正。
论文摘选
成慧青《浅析儒家应对道德两难方式》
一个行为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依那主观而客观的四端之心所给予的指示而行,和现实上一切功名利禄等成就毫不相关。蔡仁厚老师在其书《孔孟荀哲学》中说到:“一个人的生命是否有价值,实系于他能否实践仁,表现仁。”(注十)是故儒家素来严辩义利,认为人们如果不顾仁义,互相为了一己之私而“上下交佂利”,便是人间罪恶与祸乱的开端。
人事之复杂,有时候并不能一味遵从某一个道理,否则便会沦为固执迂腐之人。须知,仁心是活泼泼的,是会随着外界不同事物而变化的,是故一位儒者,是要懂得“时中”的理的。朱子对“权”字的解释是“称锤也”。意指判断事物的本末轻重,不能定于一个固定的标准,须灵活调解秤砣上的锤子来衡量价值。在嫂溺的危险情况,若仍为了守那“授受不亲”之礼而不顾溺水者的生死,是成全小体而舍了大义也!
儒家所说的“合理合宜”是要随时因人因事因地而斟酌、损益、变通的。良知之理来自天地,而“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故道理是恒常不变的,此之谓“经”。然“经”虽不变,但天下万事万物却是时常变化的,故有时我们不能直接将“经”死板地套在事上,我们便需要“权”来度量轻重,方才能够灵活变通,使一言一行皆得时中。“权”是“经”之用,“经”是“权”之体,若行权而未能切中经,则不足为权。
戴雨玲《论儒家道德意识为安身立命之基础》
朱迎迎《论读经教育与侏儒式教育》
校长之前讲过一个词叫愤青,我之前也是属于那个阶段,对社会上一些不良不公的现象,有不满有抱怨,却不曾想过生活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想过怎样去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改变社会。直到我接触读经,学习王教授的65文集,我才知道要想改变社会,就是从教育做起,也才了解什麽是教育的意义。读经教育是开发人性的工程,其教育的目的是教人成人,而成人的标准就在于人性。人性的开发是人德通于天德才算是完美的人格。
我之前参加了“论语一百”活动,一个月下来,虽然很多意思都不明白,但是唯独对一句话触动很深,“君子坦荡荡”,想象那种无论何时何地都处于心安理得的状态,那种无不可对人言之事的磊落,那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情怀。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对人生有了思考和认识。保有人性的光明才能笼罩万事万物,才会发现人生那样自由坦荡。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我一直都是不喜欢学习的,可以说学习是痛苦和煎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却什么都没有学明白,到头来一无所获。在国学院一年的学习,我不仅仅是知识的收获,更多的是内在生命的成长、身心内涵的修养,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自己的心性也改变很多,比以前更沉稳、更中正平和。
朱桂岑《论儒家的交友思想》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网上,人人都有朋友。那么朋友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交情,彼此要好的人便称得上朋友吗?也许在这个时代它确实如此。但在儒家而言,朋友指的是那些怀有共同志趣且心意相通之人,是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群体。朋友间能够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的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个人交往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这益损三友,我自己深有体会。今年因为妈妈的坚持,我来到了国学院读书。学习中国经典文化,在这一年中我自身的成长大大的超过了在体制当中的十八年。而在国学院所交的朋友也和在体制所交的朋友有很大的区别。在体制时,我与我的朋友大多都是在相互拉扯,比如他今日有不合心意的事,便会来对我说:“别看了,走,和我出去走走。”当然若有不合心意的事发生在我身上也是如此做法:相互拉扯,不求上进,每日都为这点不顺心,那点不顺心而苦恼不已。然而国学院里的朋友却不如此,比如当有点不在状态时,她们就会过来指点我,开导我。而他们的身上也时时散发着正能量,引领我一步步向前。所以我才会说这一年的成长堪比我在体制的十八年,甚至更多。这是经典的潜移默化,但这更离不开身边所处的人带给自身的影响。
老师评语
颁发毕业证书
季谦先生为学子毕业证书上签字留念
先生讲评
刚才戴雨玲同学,她讲得很诚恳,也可以跟我们在座的所有的同学做参考,也就是说人生要找到一条路,要有个方向,而要深入在自己的生命当中,还要自己在生命中体会出来。那么她一个月的去实习,居然体会到人间有许多的困难,那么解决困难的基础,解决困难之道,原来不在面对那些困难,而是升起自己内在的一种光明。那就是符合她论文的题目了:从道德意识来看安身立命。你遇到困难,你身不安、命不立,你怎么去尽力来立你的命呢?那怎么尽力呢?就是要去从道德意识出发,从慎独开始。像这样就是学问不苟做——学问不是随便说随便做的。我利用戴雨玲同学的论文发挥一下。刚才戴雨玲同学回答得相当好,我们各位同学也都应该有长进;我就祝福大家,我对大家的努力,成果相当满意!我刚才讲,许多的老师也跟我有同样的感受,再讲一句:你们一年来辛苦了。你们有所得,要感谢你们自己,也要感谢国学院。
同场加映
“论语一百”夏令营实习与读经宣导试讲 ▼
文礼书院学务执行官杨嵋老师参加了文礼国学院一年制学生毕业答辩口考暨毕业证书颁发仪式后,感慨颇深,于翌日写下感言: 昨日参加文礼国学院一年制学生毕业答辩口考暨毕业证书颁发仪式。文礼国学院一向低调而优秀。虽然学子们学习时间不长,论文亦多有可提升改进处,但每年参加国学院(原师范学校)毕业答辩口考,常常会被学生陈述环节时表达的生命长进所感动。或许这不同于一般学术界期待的“冷学术”,即所谓学术应该是完全“客观”的。但学问之于生命,难道不应该有所涵育,有所滋养吗,甚至这难道不是学问之于生命最大的意义吗?面对这些温润如玉气质如兰的学生,令我常常感叹经典的力量。 ps. 因为文礼国学院太过低调,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文礼书院有这样一个下设教育机构。文礼国学院招收年满15岁的学生,如无读经基础可入读一年制或五年制先修班,如有十万字包本背诵基础者可以进入五年制课程。敬请搜索公众号“2569文礼国学”关注之。 书院诸位同仁更应大力向人推荐文礼国学院。 ——文礼书院学务执行官
志 道 樂 學 博 文 約 禮
長按掃描,歡迎關注
☆ 電話:(+86)15167823663
☆ 郵箱:wlgxy@wenli.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