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6年秋,在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的教育培训中,季谦先生现场解答听众提问。
学员:有人问:“无友不如己者”,此句何解?
季谦先生:这个也讲到“解经”,请各位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态度,对经典,要有的态度,就是要知道它是真真实实的,是指导真实人生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去了解,最重要的是要去领悟。但是一提到了解,已经是不容易的;要提到领悟呢,那就更要有宽阔的心胸,不可只以自己的领悟为唯一。所以,凡是遇到有不同的解释,都要静下来商量商量。“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从字面看起来,好像不太近乎平常的人情,所以就有各种的讲法,刻意使它合乎人情。原来“无友不如己者”,若顺着一般文法读下来,首先,这个“无友”的“无”,是禁止的词,是“不要”的意思,意思是不要存着以下的心理,什么心理呢?这个“友”应该当动词,“友”是交朋友。整个意思是:不要去交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这是顺着文章读下来,意思很明白啊。但是,孔子这样讲,好像不大近乎人情。有这样质问:假如让我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那么,有一个某甲,他不如我,我不跟他交朋友。那我要跟谁交朋友呢?我要跟某乙交朋友,因为某乙比我好,某乙又对我说,“无友不如己者”,他也不能跟我交朋友。(众笑,先生笑)那我不是就没有朋友了?这样推理和思考也说得通。所以就有人就把“无友不如己者”那个“无”不当禁止之词用,而解“无”字为“有无”的“无”,是形容词或副词。这样“无友不如已者”就解成“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看人的优点,就会发现任何一个朋友都比我好,即使他在某一方面不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或许很行,所以我们应该把任何人都当作是我学习的对象。就如同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像这样子以经解经,岂不更合乎圣人的意思,而且也合我们做人的“忠恕之道”,这样解就比较通达人情。所以,这章就有人这样解。(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作如此解。)那据我看呢?第一种文法平顺的解法:不要去交不如自己的人,像这样解也未尝不可。因为所谓要不要去交朋友,本来交朋友是一种自由,古人曾说:父子兄弟是天性,朋友君臣不是天性,所以父子兄弟是只能合不能分的,而朋友君臣是可分可合的。既然可分可合,你凭什么来决定分合呢?是以“道义”为标准来决定分合!所谓“道义”,一切的真、善、美都是道义所在,“无友不如己者”,就是劝人不要去交真善美不如自己的朋友,这样解,我认为也是通的。既然这句话可两种解释,本来解经,文句和义理能通,就可以供我们所用了,就可以了。但如果还要问到底要怎么解才最合乎“圣人之情”呢?则可以进一步讨论。譬如这一章,我认为第一种解释是比较有深意的。刚才说朋友这一伦不是天生必然的,而你去交朋友的意思是你现在还没有跟他做朋友,所以古人有“求友”这样子的情怀,诗经《伐木》有诗句说“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古人又说“亲师取友”,可见交朋友,是要去“求”的。那这里说当你有想要交朋友的“想”的时候,你是“想”去交一些比你有“贤德”的人呢?还是你想去交一些不如你的人呢?大家一定是想要交比自己有“贤德”的吧?孔子曾说要“以友辅仁”,交朋友就是要让自己在德性上有益处,所以“无友不如己者”,就是警告我们不要去交德性比自己还差的人,就是不要去交“小人”。我们一般常情也这样看,不要跟“小人”做朋友,与“小人”为友是有害的。这样解不是很有意义吗?那孔子为什么会讲这样的话来警告人呢?原来一般人有些时候会有一种想法:喜欢跟不如自己的人来往,很多人有这种想法喔!为什么喜欢跟不如自己的人来往?因为你可以在他面前展现你的威风,轻易可以得到赞赏和奉承嘛!(众笑)就如孟子所说:所识穷乏者得我——专门喜欢一些见识贫乏的粗俗的人,天天围绕在自己身边,也会很满足,觉得好不荣耀!所以孔子在这章是教我们交朋友的存心,交朋友不要去交那些只会奉承你的人,不要交那些品德、才华都不如你的人,因为交朋友是为道义,不是要营造党羽随从。所以这个“无友”的“无”是“禁止”之辞,是“不要”的意思,就是不要去交,孔子是讨论一个交友的基本原则,交朋友的“存心”,所以我认为第一解文句既通顺,又得圣人之意。但是呢,第二解以下,当然也都可以,就着你所认识的人,你现在的朋友,尽量发现别人的优点,原来这种存心也是好的。但是,如果这个朋友真的是一无是处,这个朋友真的是德性不好,那你还继续跟他交往吗?第二种解释,好像我们非得从朋友的不好中发现他的优点,好像我们非得跟他一直交往下去不可,其实朋友是以道义相合,现在把这种关系解释成像“父子兄弟”不可分了,这是不对的。尤其像“君臣”,更不必如此,所以自古儒家都教有志之士要“择良木而栖”,从没有说要从恶君那里找到优点以便维持关系的。从“无友不如己者”,我们也可以想到:不要侍奉那些没有道义的领导、长官。这样子的态度,才是一个有骨气的“儒者之徒”。总之,“无友不如己者”是提醒我们的生命应该一直追求向上、奋发,期盼有人协助自己,大家一起往上走,所以要慎选朋友,“无有不如己者”,我们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我是这样解释的。(众鼓掌)顺便提到一点,有很多人解经时,都替圣人担心,看到有“不通”的句子,就想替圣人打圆场,这种态度也很可敬,但,圣人哪有那么多的“不通”,需要我们后人去为他“维护”呢?到底是我们没体贴圣人之意,还是圣人真讲错了?我想到有另外一章,情况更加明显,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章。尤其在近代,有许多人怕圣人被误会为不民主,所以把标点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来替圣人打圆场,说圣人也鼓吹“人民有知的权利”。其实不必如此,古今社会实况不同,圣人之用意很深,他在这里不是讨论现代的民主之道,而是指出永恒的政治事实,并且示意为政者在做决策时,必需谨慎,以负起政治责任。还有另一章更令许多人不安,“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怕女性同胞认为孔子歧视女性,就下工夫做各种解释,以安慰女性同胞。有人说“唯女子”那个“女子”,不是一般的女人,而是专指地位卑贱的女人。以为这样可以让孔子免于公愤。又曾见有人把“唯女子”那个“女子”解为“汝子”,那个“女”是加三点水的“汝”,“汝子”就是你的孩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是要提醒一个人:“你要知道,你的孩子跟其他的小孩都是很难教养的。”像这样解释好像也通人情啊!但是不合文法嘛!孔子怎会忽然管到人家的孩子身上?而且把“孩子”说成“小人”,真是匪夷所思。怎么需要这样解释才算通人情呢?“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是女子与小人真的是难养,不好相处。(众笑)那是世界本来就这样。(众鼓掌)各位女性同胞不要对孔子的这句话有一些不愉快的反应。因为孔子是有理由的,你继续读下去就知道了,难养是因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请问在座哪个女子没有这种“气质”?如果没有,那恭喜你,你不在孔子批评的范围之内,又何必愤恨不平呢?还有,读书要仔细,不要光看到“女子”两个字就气不过,你认为孔子不通人情,认为孔子偏心只骂女子啊?其实孔子很通人情,孔子也不只是骂女子,因为孔子明明说“唯女子与小人”,“女子”是女子,“小人”就不是女子了,就是男子了啊。而男子中有多少小人呢?我看通通都是小人。(先生笑,众笑,众鼓掌)所以女性同胞不要反应太激烈啊。
主讲人:王财贵先生
相关阅读:
● 季谦先生 |《论语》释题
● 文礼晨话|季谦先生详解《传习录》(扫码收看每周六直播课程或视频回放)
● 箫鼓庆丰年 | 文礼书院辛丑(2021)春节春联乐捐活动开始啦!
● 刚健笃实 日新其德——文礼书院“经典一百”精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