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科、金地、旭辉、龙湖等开发商做的长租品牌,活得好吗?

2016-12-08 瑜灵 公寓次世代

第183期原创,超100万人阅读

新的资料正在整理中,提前关注“公寓次世代”


在公寓行业,开发商有一个称呼——“野蛮人”,因为它们背景太强、钱太多。


新派CEO王戈宏表示:“当一个产业没有大巨头进入的时候,不叫一个好的产业”。品牌开发商的进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公寓行业是一个有未来的产业。


公寓运营者们对开发商的认知


  • 为什么要来?

  1. 看好整个行业,认为有利可图,提前进来占位;

  2. 转型的一种手段,盘活原有库存,带动其他业务。


  • 优势在哪?

  1. 物业:开发商有房,有库存,也有更多渠道和政府关系拿楼

  2. 资金:一个项目动辄百亿,可以做多少栋集中式公寓

  3. 团队:销售实力强、管理模式成熟

  4. 供应链:设计、装修、家具家电供应、物业管理,有现成的合作供应商

  5. 品牌效应:开发商品牌就是现成的背书,尤其如万科、旭辉等,家喻户晓


近来,对于长租公寓是不是个赚钱的生意,有诸多质疑,以会赚钱著称的开发商进来后,过成什么样了?他们盈利的模式不一样?我们浅谈几句。


开发商做公寓,哪家更强?


1万科


公寓——万科泊寓


地产开发龙头万科在2015年致力布局长租公寓,现已遍布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合肥、厦门等城市。


▷ 定位:以精装集中式公寓为主,针对18~40岁青年群体,中端价位。


▷ 规模已开业和筹备开业的项目达9个,可提供近1万间服务公寓。计划2017年做到15万套,未来三年内,将快速扩张到多个人口快速流入的城市。


▷ 物业来源:自建和收房。


以万科广州项目发展为例说明:


➔  试错——自建项目不适合做公寓


2008年万科在广州金沙洲自建经济租赁试点项目——万汇楼,试验期3年。但是万汇楼的运营,证明了自建物业出租业务的难度。盈利难,尾大不掉。


2011年,广州万科曾表示,对外出租已三年的自建物业万汇楼,其投资成本不计利息也需57年才可以收回。随后,万汇楼开始转型成为万科驿。

 

➔  变身——万科驿转变为万科泊寓


2015年,万科的租赁公寓业务开始以“万科驿”品牌落地。2016年,由于战略需求,万科驿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身为“万科泊寓”。



项目名

物业来源

1

万汇楼

自建(之后转为万科驿)

2

万科驿天河软件园店

村屋改造

3

万科欧泊

住宅社区、销售转租

4

金融城店

厂房改造

广州部分万科驿项目及物业来源





自建房出租纠纷:

案例 1:

  • 万科的万汇楼曾共享周边万科四季花城的社区配套资源,受到四季花城业主投诉,并建议该小区封闭管理。

  • 解决方案:实施封闭管理方案,非业主不能进入封闭区域内,万汇楼的租户不能使用花城的大部分配套。

案例2:

  • 今年8月深圳泊寓收万科翰邻城12C栋92套产权住宅,进行出租改造,也遭到了业主的抵制。


联合办公——万科云


万科云是为选定的主题产业聚集、融合、协同提供“空间”和“服务”的产业地产模式。


▷  服务内容:


通过空间共享、分时使用、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为使用者提供集空间、服务、资源及“+互联网”的线下平台。




▷  项目:

联合办公试验田万科云;

黄埔仓办公区(跨境电商为主);

大石项目(主推外贸相关行业,希望引导产业聚集和重构)。

 

▷  分布:

最初在广州万科云城试水,之后已经在深圳、厦门、东莞、福州等多个城市落地。


2金地集团


草莓社区


定位:打造社群化青年公寓产品。

▷ 物业类型:物业改造类型项目,属于相对重投入。

▷ 发展:“草莓社区”的第一个汽车主题品牌项目,“金地金谷公寓”已在深圳南山区落地运营,而位于龙华新区的“草莓社区优城店”亦推出。

▷ 规划:目前按金地商置计划,金地草莓社区将于未来两年内实现3万间公寓的管理与运营。


金地草莓社区(1)

金地草莓社区(2)

荣尚荟


金地集团旗下的资产运营管理机构。


▷ 服务内容:依托地产和物业,以现有物业托管为主。

▷ 分布:目前在深圳、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武汉,合约托管量在6000套左右。

▷ 品牌:荣尚荟旗下三大公寓品牌:荣尚荟行政公寓、名仕寓、自在寓。

▷ 经营范围:酒店式公寓服务、物业管理、物业咨询。


除了以上两大品牌,金地商置还设立了专门运营长租公寓业务的子品牌“火花时代”,涵盖长租公寓的拿地、设计、装修、运营及物业管理等全流程业务。


3旭辉集团


旭派青年公寓

旭辉集团旗下一款只租不售的公寓产品。




▷ 物业类型自建项目,只租不售

定位:年轻白领。

发展:旭派公寓今年6月在重庆开业,陆续推出300余套房源。

规划:目前有6个项目筹建,上海5个、杭州1个,2017年计划投资50个社区,2018年累计投资100个社区,规模破2万间。


旭派青年公寓

4龙湖地产


今年8月份,龙湖地产宣布正式涉足长租公寓和联合办公两个新的业态,未来主要集中在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发展。


长租公寓-冠寓 

计划3年内实现长租公寓300处、集中式公寓。




联合办公-一展空间

一展空间定位于商业综合体中的联合办公,计划3年内完成20个。以期实现购物中心、社区居住与办公的最大化资源整合、导入和共享。


5招商蛇口


国资开发商招商蛇口亦推出了“壹栈”、“壹间”和“壹棠”三大产品系列,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从2012年开始,招商针对深圳南山区高新技术企业年轻白领,开始对蛇口工业区进行改造。




▷ 物业类型自建人才公寓

产品:普通精装、高端精装服务式公寓,39㎡单房、78㎡两房两种户型;

定价:目前中端市场3800-7500元/月,高端市场10000-16000元/月;

品牌:壹栈、壹间、壹棠;

规模:目前运营公寓面积超60万㎡。


6深业集团


深业集团承接政府“青年房卡计划”,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到深圳就业初期(1至3年)所面临居住问题的解 43 36027 43 15533 0 0 3599 0 0:00:10 0:00:04 0:00:06 3598方案。



▷ 定位:应届毕业生来深就业初期(1至3年)提供质优价廉的居住空间。

▷ 物业:利用旧宿舍、厂房等存量物业,采用工业化、模块化、标准化的方式,改造为集生活、居住、休闲、会聚、创业于一体的青年公寓。

▷ 规划:到2016年底推出3000套,2017年底推出8000套,2018年底推出2万套。


小观点


开发商进入长租公寓领域,看似热热闹闹,但是谈到盈利、发展状况,可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各家进场的目的不一样,方式不同,至于说后期的发展,也前途未卜。


普遍的困境

1、自家物业太贵,用来做公寓太亏


开发商进入公寓行业,但真正拿自身物业来做公寓的屈指可数。


万科万汇楼为例,若57年才能盈利,以北上广深楼市租售比,从赚钱角度根本不用做了。还可能,遭遇各种购房住户各种抵制、爆发纠纷,砸了招牌。


因此,眼下很多开发商,和其他公寓运营商没什么差别,也在外头找物业。


链接:

业主、房东,谁是谁非?深圳泊寓《致万科翰邻城其他业主公开信》,独家发布


2、真正的库存,长租公寓也未必去得掉


什么是库存?卖不出去的才是库存,排除政府要求、企业责任等特殊情况,一般被“剩下”的物业,有没有价值?


长租公寓好销有2个关键点:1、价格;2、地段。一个差物业,就算做成长租公寓,也可能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库存”,租不掉。


“以租养售”?万科去年在重庆西九项目万科驿曾经“租房款抵扣购房款”,显然效果不明显。在一线城市,若每月租金5千,全年总额6万,3年18万,然而租客依然买不起已经10万1平米的房。租金这点诱惑,魅力不够大。


其次,客户租住的公寓和购买的住宅是两种不同产品,虽然表面上形成了刺激购买的优惠机制,但去库存目的并不能轻易实现。


3、运营模式不清晰,盈利难


整个公寓行业都面临盈利难问题,何况开发商,他们只是暂时不愁钱、房、人,但所有这些都是成本,都要有回报。


动辄10几万间,无法保证出租率,现有的租金差,做得好也就6%回报,再扣去税款基本就没了,这点“小钱”,赚的太辛苦。


4、缺少懂“长租公寓”的人


纵使有房、有钱,有设计、装修、物业管理等一系列供应链,也未必能做成一栋叫好叫座的长租公寓。


靠租金差的生意,归根到底要从每个环节里去抠成本,但开发商团队一贯“高大上”,习惯于规模化、设计感,花钱很凶猛,广告做得响,最后都铺到租金上,租客又租不起了,房子出租率难保证。


两种发展可能性

1、规模化,搭建线上租赁大平台,盈利点是服务和金融


做平台极其复杂,这仅是一种可能性。眼下有运营商认为,长租公寓规模化后,进阶版是做线上租赁平台。


为什么首先实现自己的规模化?保证有房可租。大平台怎么做?为各家公寓运营商提供资金、流量、各类资源等,收取服务费或各种金融回报。


这是一场时间与金钱的持久战。


2、与公寓运营商合作,提供物业,盈利点是未来的资产增值


这是从新派公寓“品牌直营”模式中得到的启发,在北京,开发商给新派定制了一栋楼做长租公寓,看中的是未来这栋物业在有效管理下更大的增值空间,在成都、深圳,新派都在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商提供物业,新派做长租管理。


这就是国内的“类REITs”模式,开发商赌的是:

1、物业本身的增值基础和国内房市的未来,因此物业一定不能差,地段很重要;

2、公寓运营商的运营实力,能否把品牌、产品、规模做起来,推动资产成倍增值。


多看一点


开发商拿了100%自持土地,会如大众猜测做公寓或联合办公吗?

上周次世代给大家分享了开发商拿地100%自持的事件,目前网上传出对于自持土地的解决方案,不是公寓、也不是联合办公,而是“众筹”的解决方式,你觉得行得通吗?


戳链接了解事件:


146亿拿地70年“只租不卖” 万科、中铁变身房东


开发商拿地出现100%自持 “众筹”解决方案:


1.万科将筛选、洽商并最终确定几个众筹的企业伙伴,这些企业都有解决自身员工居住的迫切需要。


2.万科将整个项目拆分成若干众筹伙伴能够接受的份额,并以此将众筹伙伴引入这两个全自持的住宅项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严格禁止分割为以户为单位份额,即在建筑形态上,很可能是一栋小楼,或者一个完整建筑单元。


3.万科按照众筹的份数,参与众筹的伙伴企业支付众筹交易的对价。同时,参与众筹的伙伴企业,还要向北京万科提交相应的众筹项目运营费用。在万科开发建设完成项目后,对应众筹,这些参与众筹的伙伴企业的员工,可以租赁这些住房,同时向众筹平台缴纳租金,这些租金再由众筹平台直接返回到相应企业。


4.万科在整个众筹和租赁运营的过程中,自持住宅项目的产权不发生分割,租赁条件和方式,严格遵守北京市政府届时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北京万科提供所有物业管理和配套经营服务。


如果众筹方案通过,万科项目简直要嗨翻:

万科在前期开发中引来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到土地开发、项目建设,后期将房源定向租赁给众筹企业员工,这样一来资金有了、租房客群也有了,万科也由此变成“轻资产”了。


众筹背后的事,我们做个分析:


1、众筹其实是变相招募二房东。


开发商拿地100%项目自持,通过众筹方式其实是变相拉入二房东,但是这些二房东已不局限于收房、租房动作,甚至参与到了土地开发当中。


2、此方案是二房东资金实力的试金石。


万科接下来的大项目,谁会去玩?要不要加入这是一个量体裁衣的技术活。现金储备不充裕的小型企业“没得玩”,在公租房分配、产业园区入驻等方面有自身优势的大型企业“不屑玩”;而最合适的中等企业则需要考虑抵押融资难度慎重决定“敢不敢玩”。


3、不确定性。

业内认为,众筹模式本身就是一种融资行为,能否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是有变数的。


假如众筹方式通过政策关,但还是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包括投资者的收益和万科自身的收益回报。


万科回复:

对于众筹开发中涉及到的土地股权问题,万科方面的解释是,目前众筹开发模式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未细化到股权问题层面。


所以,现在能做的就是拭目以待。


公寓次世代原创发布

投稿、转载,加微信:瑜灵 (gycsdyl)

合作,加微信:小小 (gycsdxx)

推荐阅读

(关注公寓次世代,后台回复关键字查看)


回复物业,看《公寓物业选址怎么选,选这样的物业让你赚翻!》

回复厂房,看《国家教你怎么合法地玩厂房(一波案例)》

回复盈利,看《如何测算长租公寓盈利空间?你才赚不到3成!》

回复降成本,看《公寓规模大了,如何降低成本?》

回复招租,看《新招租渠道哪个更给力?200间房1个月租光,多赚40万!》

回复王戈宏,看《戈宏兄 | 公寓“病”了?》

回复开发商,看《和开发商一起搞公寓,你的机会来了!》

回复软装,看《分散型公寓的软装设计,实用攻略》

回复loft,看《公寓里的Loft怎么做,房间量增加30%?》

回复门锁,看《公寓用什么锁好?集中式、分散式各有门道》

回复WiFi,看《做集中式公寓必须收藏的wifi统一部署策略!》

回复电表,看《公寓电表『打假』行动,你确定没有被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