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记忆·靖远力量——追忆红军在靖远强渡黄河的历史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 靖远电视台 2022-05-15



红色记忆·靖远力量  

——追忆红军在靖远强渡黄河的历史


虎豹口, 位于靖远县城以西约5公里处,是明清以来靖远四大官渡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史称“边防要路”。

在虎豹口屹立着一座大型雕塑:四名手持钢枪的红军战士奋勇向前,目光坚毅,锐不可当。这座雕塑,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红军强渡黄河、血洒疆场的壮烈画面。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三大主力军在西北集中,造成了横跨黄河两岸、打通苏联、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这使得蒋介石坐卧不安。他紧急调集260个团的优势兵力,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而一举消灭。


10月上旬,张学良向中共中央秘密提供了蒋介石的“通渭战役”计划,并建议红军及早部署“宁夏战役”行动。早在1936年10月初,朱德、张国焘就致电中央军委,提议为避免与敌决战,应抓紧造船,争取于黄河结冰前在靖远附近渡河。关于红军的具体行动计划,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提出:红军一、四方面军一部在靖远地区西渡黄河,而后以三个方面军的主力跟上,夺取宁夏,若渡河不成,则在西兰通道地区与胡、毛、王、关各敌进行部分决战,以拖延时间,待黄河结冰后,再渡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中央权衡轻重,作出了提前执行“宁夏战役”的计划,要求红四方面军经过短期休整后,配合西方野战军进军宁夏,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在11月10日前完成渡河任务。


接到任务后,红四方面军从会宁赶赴靖远。黄河两岸峭壁雄踞,巨石参差,河水愤怒地咆哮着夺路而走,加之当时黄河河面比现在宽阔许多,如果没有合适的船只和熟悉当地水文的船工,红四方面军想要强渡黄河,还不被河对岸守军发现,其难度可想而知。


红军途径大芦子时发现:有一条白茨沟,沟里长满了粗大的榆树和柳树,非常适合打造船只。于是,红30军政委李先念组织战士们,在白茨沟里开始打造船只,再加上当地老百姓的帮助,很快船只就造好了。


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渡河行动迫在眉睫,在当地百姓的鼎力支持下,战士们浴血奋战,强渡黄河。有一首民谣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红军渡河的情景:

靖海固,水草干,牛羊归圈都下山。

 虎豹口,上坝湾,人穿皮袄狗戴毡。

 一支队伍要过河,悄悄帮来不言传。

九月九,月半圆,万千人马到河边。

天气冷,衣裳单,送走你们我心酸。

打仗要走哪达去,啥时还能再回还?


1936年10月23日,战士们抬着船只到红嘴子渡口开始渡河,当时由于对河床不了解,船行到河中央遇到一个浅滩受阻,当晚的渡河行动未能成功。10月24日白天,军长程世才和政委李先念化妆成当地的老百姓沿河岸侦查,他们发现在虎豹口这一带,水面宽阔、水流平缓。这里还有大片的梨树林便于隐蔽集结,对岸的鱼龙山下还是大片的滩涂地,便于抢滩登陆,于是就决定在虎豹口渡河。晚上11时许,军长程世才下达了渡河命令,渡河先锋连的勇士们,借着夜幕和波涛的掩护声,乘着木筏和羊皮筏子,悄悄的划向对岸。当时,为了帮助红军渡河,河靖坪村的老百姓和战士们成立了虎豹口渡河委员会。


委员会中,有一位委员叫叶满,因为他在家中排行老十,大家也叫他叶老十。叶老十在渡河的当晚,掌着舵帮助红军渡河,就在船只刚刚行到河中央的时候,在对岸的碉堡里突然走出一队人马来巡河,这时机智的叶满就大喊一声,“是我,叶老十,送个病人去看大夫。”因为叶老十是一个老船工,与河对岸的守敌比较熟络,敌人一听是叶老十便放松了警惕,没有理会。直到红军的船只靠岸,才发现了渡河行动,便匆忙开火,但为时已晚,我军势如破竹炸毁了岸边的四座碉堡,歼敌一个连成功登岸,控制了对岸的渡口。到次日拂晓,88师顺利渡过黄河。至26日,30军7000多人全部渡过了黄河。徐向前、陈昌浩在渡河前线分别致电朱德、张国焘、毛泽东和周恩来:“我30军在靖远上游十五里之虎豹口渡河成功,河左岸碉堡已被我占领。”并令9军向河边开进,紧跟30军渡河。


至28日拂晓,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直属队2600余人和9军6500余人渡过黄河。10月30日,5军4000余人在三角城渡过了黄河。至此,红军30军、9军、5军共21800余人全部渡过了黄河,随后组建成西路军踏上了浴血河西的悲壮征程。

……
青山巍巍,难忘红军奋战路,黄河滔滔,处处皆有红军情。八十四载时光荏苒,当年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红军留下的印迹却镌刻在靖远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不曾磨灭。
   

编辑:张彦婧 林秀丽

更多新闻

靖远:巾帼扶贫车间撑起脱贫半边天

靖远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高斌主持召开“传承红色基因 决胜全面小康”靖远县第五届  徒步励志行活动协调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