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祖籍花都的87岁中科院院士尽捐880万积蓄,用行动诠释人生意义

2017-10-15 花都广播电视台

        一名老科学家,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

        罹患重症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

        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


卢永根,1930年12月生,广东花都市人。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稻的遗传资源、稻的经济性状遗传、稻的雄性不育遗传和栽培稻的杂种不育性遗传等方面。协助丁颖开展全国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研究,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开展水稻遗传资源和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及亲和性的遗传研究,取得较好进展,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牛皮纸裹着的一叠存折


        因罹患癌症,87岁的卢永根自觉时日无多,与夫人徐雪宾商量,决定捐出所有积蓄。

        3月的一天,卢永根在夫人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因每笔转账都需输密码、签名,前后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

        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看到卢永根用颤巍巍的手掏出牛皮纸包裹着的一叠存折时,忍不住热泪盈眶。

        卢永根家里的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

        去过他家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印象:家徒四壁。

        平日里,这位老校长常常拿着一个半旧饭盒,与学生们一起排队,一荤一素二两饭,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慢慢地将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和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卢永根总会善意提醒那些浪费饭菜的学生:“多少棵水稻才能长成一碗米饭?”

        “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2014年,卢永根和他哥哥还悄悄将老家两间商铺祖屋捐给了当地小学。

笔记本扉页的四个“一点”



病房里的临时党支部


        淡泊明志的科研工作者,总是崇尚吃苦精神。

        卢永根带领弟子,小心地保护着7000多份稻种资源和900多份野生稻资源。许多珍贵的稻种,都是他带着学生翻山越岭一株一株找回来。

        2001年,听说广东佛冈一处山顶有野生稻,已70多岁高龄的卢永根亲自出发寻找。

        山上无路,布满荆棘。到半山腰,卢永根已体力不支,但他坚持要去现场,学生们只好架着他慢慢往上爬。

        老照片上,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开心。

        在水稻遗传研究领域,卢永根作出过突出贡献。他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新学术观点,对水稻育种实践产生了重要作用。近5年,卢永根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许多当年的学生和被破格提拔的青年学者,如今都已走上学术带头人、领导岗位。

        “正直、率真、有情怀,卢永根影响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民盟中央副主席温思美说。

        躺在病床上,卢永根仍希望能过组织生活。经校党委批准,病房临时党支部成立了,一个月开一次会。

        “我俩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党。这个时候,也不能没有组织生活。他要继续坚持下去。”徐雪宾说。

        “卢永根触动我们去反思,人一生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华南农业大学教师王慧说。

        1984年的一个夜晚,卢永根在学校作了一场演讲。亲历者回忆,那晚没有灯光,草坪上密密麻麻坐满了学生。

        卢永根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

来源:新华社




其他人也在看

★  @所有花都人,广州允许个人自缴公积金,无需单位,可申请低利率公积金房贷

★  【提醒】打喷嚏时弯腰,眼药水滴眼球上……这些小动作竟藏着大风险!

★  汽车上这三个键不能乱按,一旦按错了就可能会车毁人亡!

广

了解你生活中的花都事

主 编 / 龚耀东

编 辑 / 胡姹 曾超

制 作 / 朱之扬 杨东 杨烁



公众号ID:

hdtvnew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