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个胆大包天的中国女记者,敢摸老虎屁股,仅用一篇文章就“捅了天”?!

2017-10-11 记者行天下

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文摘转载内容不代表记者行天下立场


正文:

文章来源于:德国优才计划/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人人都知道,老虎屁股摸不得,

可有个中国女记者,不仅敢摸老虎屁股,

还用一篇文章就“捅破了天”,

不仅赶跑了西方特派的大使,

居然还能让中国总理当众检讨……

究竟为何,这个女人如此“胆大包天”?


她,就是丁永宁





王幼平与友人



1954年10月11日,毛主席和罗马尼亚主席彼·格罗查在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阅兵游行,丁永宁做翻译

为周总理当翻译

1955年8月23日,刘少奇同志会见时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Gotuvtanu,丁永宁做翻译


年轻的她风头正劲,在外交部如鱼得水,继续发展下去,必定能,顺利成长为高级外交官。可此时的她,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然而轰轰烈烈的文革浩劫,却彻底颠覆了她的记者梦。



正是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让她从此下定决心:作为记者,作为知识分子,独立思考最重要!不唯上,不唯书,脑袋都要长在自己肩膀上。





文革结束后,

中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

但在国际上还是死要面子,

各级领导人出访都是专机出行,

而民航班机却是少得可怜,机票紧张,

人们常常一票难求,旅客滞留成了常态。


1978年,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

一行二十余人从拉美打完比赛,

要从罗马尼亚转机回国,

可机票很紧张,不得不长期滞留,

而住宿也是要花国家外汇的。

当时,正好中国的女副总理,

乘专机访问罗马尼亚,准备启程回国,

于是,使馆和代表团想出了,

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这一架专机能坐150人,

而副总理的代表团也就十四五个人,

何不让女篮队员搭这顺风机回国呢?

国家队员政治上可靠,又是个团体,

便于管理,领导人无安全之忧,

又给国家节约了一大笔外汇,

真是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大家都很高兴,分头安排,

女篮队员全体提前登上了飞机,

万事俱备,只等,

副总理结束与罗方的告别宴,

然后登机,就可以起飞了。

可就在要起飞之际,代表团工作人员,

突然匆匆赶来,

要求女篮队员全体立即下飞机。


提前商量好的事,

怎么说变卦就变卦了呢?

代表团工作人员说:

“首长不同意这些人坐飞机,让他们下去!”

无论如何解释,工作人员都不为所动,

女篮队员只好全部下了专机,

低着头,默默离开机场。


罗马尼亚工作人员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不解地问女篮队员:

“我们刚为你们办好了出境手续,

怎么又回来了?”

女篮队员们尴尬至极,却无言以对。


女篮的旅馆事先已退房,离开机场后,

没有住处,只好睡在使馆的会客厅里,

过了一周,才买到民航机票回国,

当时,丁永宁并不在现场,

而是在国内参加新华社国外分社会议。

回到罗马尼亚听说这事后,

她一下子就怒了,

如此严重脱离群众!这是犯众怒!

她当即决定,报告给中央。



她挨个采访事件的当时人,

弄清了事件的全过程,

而最关键的问题是:把人赶下来,

是不是这位国家领导人本人的决定?

她决定找参加临行宴会的人核实,

而参加临行宴会的是大使和参赞,

大使胆小怕事,参赞是副总理的下属,

两人肯定不会如实告知,怎么办?


她就故意绕开这两人,

直接找到了宴会上的翻译人员。

翻译告诉她:宴会上代表团成员,

确实向这位副总理报告了此事,

但他没有听到副总理的回复。

她就如实地在稿件中写下这些,

并写道:“有一点是清楚的,

即代表团内部,

当晚就这件事作了研究,

副总理在现场听取了有关汇报。”



她当即秉笔写下了内参:

《中国女篮是怎么被撵下专机的?》,

在稿件中,她还特地介绍了,

罗马尼亚的情况:

除了罗共总统外,

其他领导人出访一般均乘民航班机。

中国副总理乘专机不是个别现象,

现在出国访问,

凡是副总理、副委员长,

甚至个别副总参谋长均是专机。

大量使用专机是一种讲排场的坏作风,

是封建落后思想的表现,

党和国家的威望不靠这些来提高。

相反,凡了解我国目前经济,

和劳动人民人民生活状况的人,

只会暗中耻笑我们,

它有损于我们的社会制度。

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

劳动人民的生活还很苦,

我们处处都应注意勤俭节约,

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


文字沉痛而尖锐,

如果是别的记者肯定就不敢写了,

毕竟指名批评的是一位国家领导人,

可她敢,正直敞亮,

她说:我写的所有东西都是真实的。

稿件中,她写的所有人都是真名实姓,

包括对那位女副总理,也是指名点姓。

文尾,她还署上自己的真名:丁永宁!


稿件完成后,

一份送当时的最高领导人胡耀邦,

另一份报送中央办公厅领导。

中央领导看到后,立即要求副总理,

在人大常委会上作检讨,

并决定:中央将取消副总理级出行专机,

只有党政军等四位国家领导人,

可以坐专机。

这个规定,一直执行到今天。



这一次,副总理下了飞机,

与欢迎的人握手,

她也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

握到她的手时,她自我介绍说:

“我叫丁永宁,新华社的丁永宁。”

副总理看着她,顿了一下才说:

“哦?你就是丁永宁?我以为是个男的。”

而她则笑笑。


然而她的传奇,

还远远没有结束。



于是,她写下两万字长文:

《如何正确贯彻中央有关对罗方针政策》,

回国开会时当面,

向新华社社长曾涛详细汇报 ,

曾涛立即将报告呈送中央。

随后这位大使很快被调离了罗马尼亚。

人们纷纷感叹:

这个新华社女记者太厉害,

竟然把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命全权大使给“赶”跑了!


她不仅大智大勇,

还能为国家利益出头,

这样的女记者,难得!



从罗马尼亚卸任回国后,1986年,她被借调至中国记协,任记协国际联络部副主任,兼外国记者俱乐部主任。



她还参与筹划了,十三大选举出的新领导人,会见五百余名中外记者的新闻酒会,这是中共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西方媒体报道说:“丁永宁为中国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改革开放的高大形象”。


她不仅有独立思想,还能维护国家形象,这样的女记者,难得!



1989年,因为她正直敢言,成为了中国记协的的重点批判对象,她立即决定:回原单位!


新华社张开了双臂,欢迎这位优秀的员工归来,常务副社长郭超人说:“组织上了解你、信任你、欢迎你!”从此,她再也没有离开过新华社,如今,90高龄的她,依然每周两次到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去上班。她思维依然敏捷,思路依然清晰,不仅用电脑,爱微信,还跟年轻人一样追韩剧。


中罗建交60周年,丁永宁和罗马尼亚著名歌手伟华合影


有人说:记者这个职业,

即可卑鄙,可崇高,

即可平庸,可神圣,

即可浅薄,可高深,

听话顺从,就能如鱼得水, 

这是一个舒适而安全的职业,

出入于宫阙楼台,行走于权力中枢,

访大官,见要人,春风得意,风光无限。

如果用文章与权势投桃报李,

今日的书生就可能是明日的高官,

今日穷酸就可能是明日的富豪,

......

是卑鄙还是崇高、是平庸还是神圣、

是浅薄还是高深,

在于记者本人的良知,人格和价值观,

真正的记者就会如她般,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崇高、神圣、高深,

远离卑鄙、平庸、浅薄、舒适。

这样的中国女记者,

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佩和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