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崔愷:大瘟疫提醒我们要思考什么?


疫情当前,城市建设的从业者,也开始反思当代城市建设在应对公共卫生领域方面的薄弱之处。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院士,作为行业刊物《建筑学报》的主编,为疫情特辑《为新型人类聚居而设计》总论文章,呼吁相关人士关注人居环境中的安全健康问题,承担应有的责任。

本文经“建筑学报”公众号许可转载,也欢迎有感于此的读者在文末留言或发信息,共同交流。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建筑学报》主编


大瘟疫提醒我们要思考什么?

  2003年“非典”北京空城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今年初,一场更严重的疫情又让我们所有人猝不及防。一只看不见的魔爪,趁着过年喜庆的回乡洪流四处伸展,在不知不觉中迅速传播,让每个人都成了惊弓之鸟,即便是家人和亲友,都失去信任,这种人人自危的状态使各地陷入了混乱和恐慌。但中国特色的强大国家体制在这时又一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一系列应急的决策,一道道严控的命令,一拨拨迅速投入的人力物力,让我们对国家的治理能力充满信心,虽然其中不免有些不足和失误,但大疫当前国家动用了一切手段,不计成本地控制疫情的发展,表现出对国人和国际卫生安全的担当,有目共睹!自己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应急医院的建设者,城市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千千万万的工作者们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谢!

        作为担负人居环境建设的专业人士,我们在疫情面前也在冷静的观察和思考,我们的人居环境中有哪些薄弱的环节要完善?有哪些技术路线要调整?有什么发展方向要研究?比如,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视角下,如何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让人和自然生物之间保持宽松的距离和友善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占有和侵扰;比如,我们在大力推动城市化时应避免过度集中、功能区划和摊大饼式的以往的规划模式,而更应发展组团式,混合功能,更有韧性的簇群结构;比如,在城市更新中更关注城市开放空间的嵌入,更关注社区环境的提升以及体育、卫生和医疗设施的配套水平;在城市治理中更关注各类临时应急设施的配备和预案规划……

        我们应该去设计更友善的户外空间,让人们更多地在阳光下活动;应该去设计更开放和卫生的室内空间,让人们重建人和人的信任并担负起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和责任;我们要设计更漂亮、干净的菜市场和超市、公共厕所和垃圾站,彻底清除藏污纳垢的死角;我们要有更多自然通风的办公和生活环境,而不要都依赖空调;我们要让更多的阳光和庭院深入地下空间,让封闭黑暗的空间变得更安全更明亮;我们要在建筑上开辟出更多的屋顶花园,让人们在绿色的平台上健身休憩;我们要建更多的低层建筑,以代替那些封闭的脆弱的超高层塔楼;我们还要研究那些应对疫情和其他自然灾害的临时性设施,如何装的更快,质量更好,功能更强大,还可以循环再利用……

       想起来我们建筑界还有这么多关注思考不够用力,不够到位的人居环境问题,它不仅是建设领域自身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大灾大疫面前造成准备不足,疲于应对,代价巨大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十分希望在疫情退去之后,关于人居环境安全健康的讨论和研究能够形成一批成果,推广实施,为不可预知的下一次灾情做好准备。

 


崔愷    

2020.2.13   




更多防疫专题,请点击

中国院医科院全力参与防疫阻击战

视频演示:如何切断家中冠状病毒传播的“隐形”途径

一本读懂办公建筑应对“新冠病毒”应急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