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断德意志】连载之十四、“学校”or“学院”
这是一部关于德国的当代中国留学生生活的纪实小说,它记录了二十一世纪初一群青春年少的留学生,在德意志这块严谨而浪漫、古老又现代的土地上刻骨铭心的奋斗经历和惊心动魄的情爱故事。
曾几何时,出国留学已经是无数家庭为孩子选择的一个未来。但是这个未来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并这不知道。大多数的他们陪着孩子一起被沉重的课业、强大的社会竞争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希望送孩子出国,改变生活环境的同时又能给自己光宗耀祖的机会。
故事中,他们相识、相知、相恋......直至分手。他们经历过延签被骗、中餐馆打黑工、警察查居留、展会翻译变伴游女郎、夜伴厨师涉足红灯区。有人未婚先孕而皈依宗教;有人沉迷游戏被迫回国;有人努力学习升入“国际班”最终拿到大学通知书;也有人中断学业转为经商......。
杨林,曾任职国内中石油、宝钢等大型国企;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2001年留学德国;2008年移民加拿大,现定居温哥华;供职于温哥华网络媒体。
本书已经完稿,希望能正式出版发行。有兴趣出版或者能推荐出版的人士请联系德国《华商报》。邮箱:wangweiyunhsb@gmail.com,或微信号:weiyun003
错过了前面的文章,没关系,请点击文字链接:
……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学校”or“学院”
周日黄昏时分,许久不见的龚先生出现在青年旅馆一楼大厅,他穿一件国内八十年代风摩一时的浅蓝色风衣,脖子里围了一条旧而软的毛线围巾,下穿一双很久未擦、布满灰尘的酱黄色牛皮鞋。他主动与几位以前相识的学生打招呼,没聊几句学生都匆匆离去,这时他才明白:大家都在忙着收拾行李,明天全体搬家呢。
他转了一圈,最终来到帆帆的宿舍。忙碌的林楠赶紧给他搬了把椅子,并且拿了一小盒果汁递给他。龚先生边慢条斯理把吸管从塑料包装中取出,一点点插入纸盒包装的锡纸插孔处,一边客套地开腔:“怎么样啊,大家最近功课忙不忙啊?”
正在收拾箱子的帆帆停下手的如实回答:“还好,圣诞节前要有个考试,说要把大家的答卷邮寄回国,到时召集家长开座谈会,大家都挺操心,正抓紧复习呢” 林楠顺势又问:“龚先生,最近怎么没在学校看见你了。”
“嗯......是这样,顾女士和我都是在Bendict接受职业培训,其实我们培训和实习都已经结束,为了等候你们的到来,我们才留下来一段时间,”龚先生见俩人都在专注地听,推了推眼镜继续讲:“我呢,财政所早就催着过去上班,上周,我已经以那边为主,学校这边为辅;顾女士呢,大概是工作单位暂时没有落实,学校还有一些事情就再留一段时间。”
“财政所?”林楠满好奇的接着问:“是与国内一样的机构吗?”
龚先生又扶了一下眼睛,解释了一大串令人头晕目眩的德语后说:“国内的财政所是什么样,我出国这么长时间,现在也确实搞不明白。”
扯了几句,龚先生把果汁放到桌子边上,眨了一下眼睛有些神秘的说:“我给你们带来一份报纸,你俩看一下。”说着从风衣内兜掏出一份折叠得皱皱巴巴的报纸来。
林楠接过来看,原来是一张留德学生创办的《德国华商报》,头版大幅标题:“仅是翻译之错吗?”作者从百年前钱钟书笔下的“布莱登”大学说起,讲到最近自己在国内举办的“出国教育展”上看到的怪现象:有一些大学查不到自己公布的网址,有一些英文网站上公布的内容与中文宣传册上的对不上。其中,就点名提到Bendict:这是一所总部在瑞士、由私人开办的语言培训学校,德国有分校,但是在国内的教育展和宣传册上都被翻译成国际性的“学院”......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林楠看后默不作声把报纸交给帆帆,相对于前些天不能合法打工这一风波,学校名称的翻译错误已经不算做什么。
龚先生压低了嗓音继续说: “你们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国外很多人的关注,现在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一听这个,林楠来了兴趣,真有什么办法解决,说不定能够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呢?
龚先生见自己的提议引起了注意,又拿起桌上的果汁喝了一口才说:“现在,外界舆论对我们同学的处境是有利的,关键是我们自己没有行动起来。我们自己不去呐喊、示威,别人怎么帮我们呢?”
“我们要去呐喊、示威?”帆帆瞪着眼不解的问。
“就是写份情况材料说明,争取让全部的同学签字,我再给大家改一改,《德国华商报》的主编是我的朋友,刊登出去应该没问题;同时,我还有做导游的朋友,国内经常有“教育系统考察团”、“公安系统考察团”、“媒体系统考察团”等来德国考察,来的都不是一般人,我们把材料多复印几份,可以直接就送到中央领导手中,甚至在国内国家级的报纸上刊登出来也是有可能的。至少,“中介不实、夸大其词”这些事实总是有! 也让这些黑中介知道自有人主持公道!不是什么钱都可以随便赚得!根据以上这些事实,我认为:至少大家的中介费会退回来......”
当地著名的华人报纸
龚先生说得两眼放光,神采飞扬,头发稀疏的额头在灯光下熠熠闪亮,从嘴角溅出的果汁飞沫划出一道道抛物线......他好像自己也意识到有点失态,用手抹了一下嘴巴又说:“我Herr Gong(德语:龚先生)是讲原则的人,不管我是绿卡还是德国护照,总归我是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我不会眼看我们中国人被骗而无动于衷,我更不会助纣为虐!”说到最后,他还啪地拍了一下胸脯。
林楠冷静地看着龚先生慷慨陈词,他相信龚先生所说的计划中也许会有部分得到落实,但他不相信依靠龚先生的个人力量会把中介费讨回来。
对自己而言,日复一日地重复下去只会死路一条,在波澜起伏的事端中说不定还会有一条生路。
同时,可以看出龚先生是带着满腔的怨忿和不甘离开Bendict的,他现在要出一口恶气,因此要把此事挑得越大越好,而关键是要取得同学们的响应和支持。
“你们可以想一想,看我说得有没有道理。”龚先生见帆帆频频点头,话锋一转又说:“看看其他同学们在不在,也可以喊过来一起讨论嘛。”
帆帆起身就要去隔壁房间喊其它同学,林楠赶紧喊住她说:“我正好要回房间一趟,还是我去吧!”
他在走廊里稍微想了一下,觉得还是看看其他同学的态度为好,凡事站在多数人一边总归错不了。
不料刚提起此事,张生就说:“我看见他在大厅与这个唠唠与那个聊聊,还以为与大家告别呢,没想到煽风点火呢!”他眼镜片后面的眯眯眼此刻也睁得不能再大地盯着林楠问:“你是啥看法?”
林楠坦率地回答:“看大家的意见。”
坐在一旁的崔晓红接过话头说:“大家没意见,每人有每人的计划,有的学完一年语言就走了,上德语中级班或者上大学预科,谁有那个心思跟着他打官司去呢?”她很肯定地说:“我是看明白了,语言班一人一条心,指望大家拧成一股绳——办不到。”
“谁说不是呢?”张生又补充说:“现在两个选择:要么信他,要么信学校,信学校家长不会埋怨,信他肯定会与学校闹翻。我想,与学校闹翻肯定会有很多麻烦的,咱们现在都是为期3个月的短期签证,更换成一年的签证都还要学校出面去办呢。”
林楠想想也有道理,就没再说龚先生等着他们过去,反而给崔晓红开玩笑说:“谁说一人一条心,张生就是与你一条心的呀!”崔晓红马上回答:“他哪里会跟我一条心,你不知道:他根本就没有心!”。“谁说我没有心,你下午还说我三心二意,你可忘了?”张生嘻嘻地笑着去纠正。
趁俩人打嘴仗,林楠没有告别就走出门来,别的同学也不用问了,除了打电话询问国内的父母,这帮年幼的孩子们确实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回到房间,林楠碍于龚先生的脸面不便直说,只是婉转的说:“同学们都在准备明天的搬家,有的也早早睡觉了......”
“那没关系,”龚先生截过话头说:“我刚才与帆帆也说了:你们俩负责给大家分头传达一下,想想将来要怎么办?我回去就着手这件事情,一定会有结果,书面材料由我来写,到时候召集大家签个名字就可以,我把电话号码已经留给帆帆了,有什么事情,及时电话联系。”说完,他拿起桌上快喝完的果汁盒就准备告别,走到门口他又扭头补充:“虽然我现在只是兼职,但是我Herr Gong是讲原则的。”
过了好久,林楠才发现那张皱巴巴的报纸仍在桌子上,于是顺手塞进裤兜中给帆帆讲:“有机会把这张报纸让顾女士看看,听她怎么说。”
帆帆似乎还沉浸在龚先生描绘的壮美蓝图中,她回答:“顾女士肯定会站在学校一方辩解,没有人会象龚先生这样卖力为学生着想。”
林楠说:“你不会积极响应龚先生的‘号召’吧?”他又急切地补充:“在足球比赛中有这样一个规则,虽然对方有犯规,但此时控球权掌握在我方手中,裁判如果此时鸣哨,维持了规则的公正却中断了比赛的节奏,表面上维护实际上却损害我方的利益,裁判这时往往就不会鸣哨……”
“这与踢球有什么关系?”帆帆打断了话头说:“反正我觉得龚先生这个人不错,刚才他还在说,让我把公证材料给他一套,我算作个案,我的大学通知由他来帮助申请......”帆帆见默不作声的林楠脸色变得阴沉就没有继续说下去。
林楠这才明白刚才龚先生为什么一见自己进来就匆匆离去,虽然心里酸酸地吃着醋,但是作为男人还得强撑着说:“挺不错啊,如果申请成功也是一件好事。”
此后两人都不再作声,收拾完毕,林楠回到自己房间,与室友闲扯几句,倒在床上却无眠。
他希望龚先生能掀起轩然大波,改变自己一年后金钱耗尽,毫无后援的结局;同时也感觉到龚先生的势单力薄,能有多大的把握完全未知;还有龚先生背着自己给帆帆的许诺让他觉得此人不够坦率。完全可以公开说此事,如果心底没有参加私心杂念的话。甚至不忘收取一些“辛苦费”,从两位老师推销电话卡的事情上,林楠已经看出: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中国人赚钱的天赋丝毫不比犹太人差。因为张生在火车站一家土耳其商店里买到的电话卡比两位老师卖的都便宜。
其实,对于龚先生对帆帆的殷勤,林楠丝毫没有奇怪,即便心里隐隐不快,但还是希望自己亲密的人能有一个更好的出路,自己不能给她带来幸福,就不应该阻挡别人带来的帮助。自己不是高尚,当不能为女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时,林楠的心底真的泛起一丝内疚和些许的惭愧。即便有一天,帆帆跟着龚先生而去也是林楠能够接受的,因为龚先生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
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人,难道不希望她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吗?林楠反问自己。
他是崇尚实力说话的,宛如原始社会的勇士,要用自己发达的肌肉、勇猛的斗志、强壮的能力、不怕死的精神,才能够博得女人的青睐。
还好这份感情不是自己祈求来的,要不然更会无地自容,自己是男人,此刻却表现得如此软弱与无助,这时他自有男人意识以来从来未曾经历过的。
就这样,在青年旅馆的最后一个夜晚,带着忧患,带着欣慰,带着迷茫,带着憧憬,林楠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新家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帆帆选择了靠窗户的床,林楠自然让着她睡另外一张,帆帆还坚持把方桌摆在两床之间,称写作业方便,林楠没有坚持。当帆帆发现打开冰箱发现已经塞满了食物时,禁不住揽住身旁的林楠,在他脸颊上吻了一口,附在耳边说:“你真的是一个好男人。”当她看见那张一尺多长的账单时说:“你出力了,我出钱吧!”林楠马上反对:“那不行,一人一半。”
大男子主义作崇的他想:这些小细节随便她怎么折腾好了,只要大原则上不出轨。他可以在很多事情上都顺着她,反过来,他希望在一些问题上她也能够听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半开才能保障两个人的地位平等。
此时,生活习惯有些改变,林楠起床较早,先把帆帆喊醒,趁她在床上迷糊的10分钟,林楠要上厕所、洗脸、刷牙,从卫生间出来,给帆帆和自己倒上两杯牛奶或果汁,数片面包。待他把面包抹好奶油和草莓酱,还要把头天夜里剩下的饭菜在锅里炒好装入两个人的饭盒,以作中午餐。然后匆匆吃几口,还要招呼帆帆有没有东西遗忘,才锁门出屋。
他不觉得自己是男保姆,即便帆帆不与自己合住,自己难道就不吃了吗?力所能及的举手之劳,自己并未额外付出什么。相反帆帆提议设立“生活基金”:在桌子上的储钱罐中,每人放入100马克,凡是公用物品都从中开支,用完再补。
变着花样给爱人准备午餐
用人们一般的看法:当女孩子与男孩子合作起伙时,通常饭量大的男孩子不会吃亏。
到校后,林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两人的塑料饭盒放在墙边的暖气片上。德国的暖气片没有开关时间的规定,反而多了一个五档选择旋钮和一个温度计,林楠已经摸出规律:打到中间档,既不会燥热又能给饭盒起到保温的作用。
午饭休息时,同学要么啃从家带来的干面包,要么吃从楼下超市买的薯片,要么干脆早晨多吃,中午不吃,下午放学再吃。
帆帆这时会慢悠悠地走到暖气片旁取回饭盒,从书包侧兜里拿出餐巾纸包裹的长柄不锈钢勺,打开饭盒与右边邻座的董霞谦让一下,然后慢条斯理地独自享用。
低调行事是林楠的习惯,但他又乐得帆帆此刻与大家的不同,这代表着选择林楠就是选择正确,就是选择幸福。
如同唯唯诺诺的小官僚,自己不敢在群众面前摆架儿,当看到妻子耀武扬威时心理也有极大的满足与成就。
于是,林楠变着花样做中餐,鸡蛋炒米饭配沙拉绿叶片,青椒炒通心粉不忘加些番茄酱,光是颜色就勾人食欲、垂涎欲滴。
连载中 ↓
感谢您关注德国《华商报》
公众号“德国华商”
“德国华商”是德国《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旨在传递德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的各种资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提供华商在德国创业和经营的广告信息,涵盖餐饮、贸易、房地产、旅游、移民、保险、交通、留学等各个行业,推动中德的友谊与经济交往。
《华商报》创刊于1997年初,是德国第一大华文报纸,华人在德经商的指南,生活的宝典。《华商报》是连接德国社会与华人社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桥梁。
“德国华商”公众号目前有直接订户两万伍千人,且每天在增加之中。凡在“德国华商”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广告和文章,通过本报主编的私人微信号再次转发到5000多个联系人的朋友圈中,通过反复转发,可以快速到达德国华人的手机微信里,并能扩散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