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HSB-1997 Intro 传递德国华人社会资讯、购房、移民、旅游、保险、交通、留学信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致力于中德友谊与经济交往。 编者按 2015年,德国接受了89万难民,难民潮造成了德国的难民危机。对此,新一代德国华侨华人相当惊愕,也因为不了解过去的历史而发出了许多惊人之语。我们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才能更清楚地认知现代社会。 德国在二次大战后经历过几次难民潮。或许您可能不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也有一次与现在相当的难民潮。当时有5万左右的中国人用偷渡的方式来到德国,申报难民。他们艰苦卓绝的的故事,催人泪下。还有一些人,永远地留在了偷渡的路上。 他们中的很多人留在德国,并已经成为当今德国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有不少当年的难民离开了德国回到故乡,或者再次偷渡前往英国和美国等地。这里讲述的就是当年偷渡者的真实的故事,而作者本人也是当年中国难民潮中的一员。 作者山民的《人蛇潮的背影》一书的部分内容多年前在《华商报》连载过。后来全书在中国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现经作者修订补充,并改名为《一路不到头》,授权在本公众号连载刊登。文中的名字已经更改,请不要对号入座。 往期精彩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 连载之45、大厨是那么好干的吗?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 连载之44、看看海外中餐馆是如何赚钱的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的福建、浙江农民 连载之43、衣冠禽兽 图片源自网络   陈明良后来并没有纠集福建人到这家中餐馆闹事,可是带着这股怨气,却让他参与了一起绑架事件,令这个处于疯狂状态下的男人身心经历了一场几近崩溃的折磨。 狼狈不堪的陈明良在回艾森弗特的火车上遇到一个同乡,他满腹怨愤地倾吐在餐馆里遇到的不平事。碰巧的是,他的同乡在法兰克福做工时也因遭到老板的苛待而怀恨在心。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当时很快就合成一股强大的仇恨,决定向中餐馆老板报复。 对照陈明良的遭遇,他同乡所受到的压迫才真正是非人道的。这个同乡无法理解,是恶劣的心态把生意做败,还是生意做败后影响了人的正常心态,法兰克福这家中餐馆兼具了生意淡薄和经营者怪异、蛮横的性格。这个老板自己在厨房里任大厨,当每天寥寥数道菜肴炒出去之后,他瘦高的个子站在炉头前一动不动。他看人的眼光很奇特,先是把头低下来,然后再翻起上眼睑把视线射出去,这令他的整个面部表情显极其阴险和恶毒。当发现手下唯一的一个工人停歇下来或工作出错时,他就破口大骂。他上班时间几乎就是在骂爹骂娘中度过的。这个福建人无比痛苦地对陈明良说,他每天处在这种提心吊胆之中,几乎要发疯了。他还告诉陈明良,从他进入餐馆到他离开,几乎没吃过一次新鲜的饭菜。每天都是客人剩下的和错餐退回的菜肴作为他的三餐,而老板自己一家人却另开小灶。 这样直到前几天,他终于爆发了。 那天是周末,生意比平时稍好些,与老板一样蛮不讲理的老板娘从楼面退回一个菜,重重地往餐台一推说:“怎么炸鸭是冷的!” 老板马上把勺子往炉头上“哐”地一敲骂道:“你他妈的想做坏我的生意是不是!” 他的心在受到剧烈震颤的同时感到委屈,他忍无可忍地顶了一句:“是老板娘太迟端走的。” 老板这下直接把眼睛抬起瞪着他:“操你妈的,你错了还要争辩!” 屈辱到顶的他豁出去了,口气强硬地又顶了一句:“这道菜都出了十几分钟了,你知道吗!” 老板吼道:“你这个混蛋再争辩一句话我就敲碎你的头!” 他气愤地把切刀往砧板上一扔,“我不做了!我辞工!” 这时老板狂怒着冲过来,一勺子打在他的后背上。这个七尺男儿在车厢上说到这里,眼泪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陈明良在中途转车时随他的同乡去了维尔茨堡附近的一个难民营。他俩同仇敌忾地开始召集同伙,两个星期后几个一直找不到工而决定铤而走险的福建浪子参与进来,一伙人再经过密谋策划,终于制造了一九九五年轰动德国的法兰克福中餐馆绑架事件。 在计划尚在酝酿的几天时间里,陈明良显露出极佳的冲动和极好的心情。金钱是那样地振奋人心,这场策划在经过不断探讨之后性质上已经从单纯的报复行为而变成以经济为目的的勒索行动。 我在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这个难民营的一个叶姓女性,我们谈论起法兰克福的绑架案时,这个浙江女人向我描述了那几天陈明良留给她的印象。 陈明良在朋友的难民营里踱着方步,他的脸上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陈明良望着脚下的步伐发笑,他在小小的难民营里走动,在房间、客厅和卫生间之间走动,这个长相粗野的男人突然间喜欢起照镜子,他从行李包里找出一盒面霜端详着,对着卫生间的镜子涂在脸上。叶姓女人在上卫生间与他照面时赞了一声:“啊,你真香啊。”那时她敞开的房间里正在播放流行歌曲。估计这样的赞美令陈明良这天的心情锦上添花。那天窗外阳光灿烂,陈明良从窗口望出去,无边的绿色匍匐在视线底下。 陈明良陶醉地对身边的朋友描绘了一幅异想天开的画面:“过两年提一密码箱的钞票回国,西装笔挺的他走在家乡的村道上,村道两旁站着挥舞着鲜花的村民”他隐隐约约地听到许多赞叹声。“哇,好年轻!“哇,好英俊斯文!”“陈先生,给我签个字吧。”一个翩翩少女将笔记本递到他面前。“好,题一首诗。”陈明良潇洒挥笔。“哇,西方好文明啊,士别三日,连诗都会。”…… 叶姓女人告诉我,她听了陈明良对未来的描述时感到很好笑,她以为这个陌生的男人哪根神经搭错了。 不过,按我对陈明良几年间的表现分析,他确是一个情绪变化幅度相当大的人。一个人在那么美好憧憬和那么恶劣心境的广阔空间里左冲右撞,构成陈明良特殊的性格。但我接下来要说的是,像陈明良这样复杂的个性,注定了他的好心情不会维持长久。 事实证明陈明良什么料都不是,他做不到友爱怜悯,也做不到铁石心肠。他在第一场绑架计划进展到中途时就无法坚持下去。现在回头看起来,陈明良的提前开溜是一种幸运,让他避免了一场重大的牢狱之灾。 在以后几年陈明良跟同乡多次谈话中透露了比较详细的事件过程。 他们进攻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他同乡受到欺负的法兰克福那家中餐馆。几个福建年轻人围在一起策划他们第一桩黑生意时体现了福建人疾恶如仇的江湖意识。他们把陈明良所做的慕尼黑中餐馆和法兰克福这家中餐馆做了细致的情况分析,最后把慕尼黑中餐馆老板排除出应受惩罚的对象。今天绝大部分人把黑道理解成魔鬼这实在有些武断。其实有一部分人就走在黑道和白道的界线处,你向哪一边偏出一步仅仅是一念之差的问题。 陈明良他们一伙在餐馆即将关门的时间里点了午餐,于是拖延到工人午休了还没离去。老板、老板娘和他们的小女儿这时开始在工人下班后端出他们的丰盛午餐。也就是在这时他们被挟持了。陈明良说事情的发展其实是顺利的,他们五个年轻体壮的男人控制他们两大一小,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陈明良在最初的时间里,无情的面部体现了一个典型的黑社会形象。陈明良告诉一个难民朋友,他绝不是因为胆怯才发抖的。 在陈明良的对面,小女孩被一个同乡用刀顶在喉咙上,小女孩哭起来的时候,那个同乡一声沉闷的大喝:“哭就杀了你!”小女孩吓得呆若木鸡。陈明良说那天是活见鬼了,那小女孩竟然跟他的女儿长得一模一样。于是陈明良的手脚开始发抖。陈明良描述说他当时眼前老是有一层黑烟笼罩住,他要提起精神振作一下才会看清眼前的一切。他像坐上儿童木马似的四周旋转,他看到自己的女儿被人用刀顶着,那时他的手还机械地按着老板娘,可是感觉里仿佛是自己被人抓着。陈明良在幻觉一段时间后突然叫起来:“放开我,放开我女儿!”他的同伙惊愕地转过头来看脸色铁青的陈明良,老大一拳挥过去骂道:“操你妈,你疯了!”陈明良因一阵疼痛惊醒过来。这时老板被两个同伙挟制着上了楼上住家。陈明良用清醒的眼光看着面前那受尽惊吓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像死鱼一样翻着白眼,他看着他的女儿不一会儿就被人用刀捅进脖子,一股鲜血飙泻出来。他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他的嘴里唠叨着说着:“不,不是。不,不是。”陈明良感到天旋地转,他猛地将老板娘一推,逃离了现场。陈明良在多年之后回忆时还动情地说:“真的奇怪,那小女孩怎么跟我女儿长得一模一样?” 陈明良离开餐馆就马不停蹄地赶回难民营,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都精神恍惚。到了半夜他才想起什么似的要去打电话。他东凑西凑一把零钱跑到难民营楼下。他第一次表现了对钱的漠视,投币电话机里的硬币跳跃着不断地消失,他在朋友那里了解了家里情况后,仍不放心地要约他的老婆和女儿来听电话。在等待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陈明良坐立不安地在难民营客厅和楼下的电话机之间走动着。这一天,对陈明良来说过得有史以来的痛苦和难熬。当他在电话里终于听到了他女儿的声音时,他不住地揉着耳朵。在半夜三更的楼下电话机旁,陈明良的声音无比悦耳,他喊道:“叫声爸爸,快叫声爸爸!”在他的女儿叫过之后他继续催促:“再来一声。”陈明良没把话筒挂上,就忍不住大哭起来。那个下半夜,我们难民营的人听到陈明良莫名其妙地在客厅里哭了将近半个小时。 陈明良到第二天才恢复常态。对这件事情他自知理亏,却自己设计了一个妥善的处理方案。他打电话了解了同伙昨天的情况后,摆出了许多理由和道理,要求按他参与半场计算进行分赃。老大恶狠狠地在电话里吼道:“你来分呀,你来我就先结果了你的性命。”陈明良惊吓得再不敢打电话给他的同乡。陈明良后来为这次临阵脱逃表示庆幸,他的同伙在得手后继续干下去,于是在几个月后全部身陷囹圄,最长的被判六年有期徒刑。 福建人的名声在法兰克福绑架案后更加让人恐惧,许多老板在工人找工时都要先问一声:“哪里人?”许多福建人只好隐蔽真实籍贯,谎称出福建以外的其它省份的人。 欢迎投稿 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 诉说德国生活的点滴   广告联系人:田效英 广告联系人:曹晴 公众号:德国华商 长按二位码加关注 感谢您关注德国《华商报》 公众号“德国华商” “德国华商”是德国《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旨在传递德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的各种资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提供华商在德国创业和经营的广告信息,涵盖餐饮、贸易、房地产、旅游、移民、保险、交通、留学等各个行业,推动中德的友谊与经济交往。 《华商报》创刊于1997年初,是德国第一大华文报纸,华人在德经商的指南,生活的宝典。《华商报》是连接德国社会与华人社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桥梁。 “德国华商”公众号目前有直接订户近三万人,且每天在增加之中。凡在“德国华商”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广告和文章,通过本报主编的私人微信号再次转发到5000多个联系人的朋友圈中,通过反复转发,可以快速到达德国华人的手机微信里,并能扩散到全球。 Reward people gave a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