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互动:青少年应该接受怎样的性教育?

2017-05-18 纽约时报中文网 NYT教育频道

北京某公园里的一对情侣。中国学校里的性教育与现实脱节。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上周,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了一篇名为《性爱代表什么?谈谈中美性教育的差异》的原创文章。作者李彦哲是普林斯顿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在文中讲述了他和朋友们从中国赴美读书后受到的性文化冲击,以及这种冲击给他带来的思考。本文引起一些读者的反响与思考。根据你的经历,对于中美两国在性教育与文化问题上的差异,你怎么看?你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得到了适当且足够的性教育?中国的学校与家长是否需要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来面对性?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性知识的?

欢迎将你的看法和故事发送至cn.letters@nytimes.com。请加上你的姓名、性别、年龄、你所在的城市或学校。被选中的来信将可能被发表在纽约时报中文网上。我们不会公开你的联系方式。

以下是一些读者(包括李彦哲的高中朋友和老师)对《性爱代表什么?谈谈中美性教育的差异》一文的回应节选。

来说说中国的性教育。我小学的时候流行看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书中有讲到男女生青春期的萌动,女生月经初潮等青少年必经的成长过程。我记得秦文君来我们学校讲座时说道:“《男生贾里》是写给女生看的,《女生贾梅》是写给男生看的。只有互相了解才能互相尊重。”那是我第一次对青春期有所了解。

六年级时,成长课老师辟出四节课当作生理卫生课。在了解男女性不同的生理结构后,老师给我们看了卫生组织做的教育动画片,两条鱼的交媾。那是当时我们对性爱的唯一理解。都说女生生理和心理上都要比男生早熟,但中国女生是内敛矜持的,反倒是男生在很年少的时候就开始放肆讨论“色色的话题”。

看到那本被撤掉的青少年性教育书[《珍爱生命——小学生性教育健康教育读本》],我最先看到的是关于性骚扰的那部分章节,刚开始我觉得有点尬。看到后面才发觉是本很棒的教材。中国出了这么好的教材却没人用;如果这本教材能被投入普及使用,中国的孩子会不会有些什么不一样。心中是这么想的,但我却什么也做不了。

“听说美国人13岁还是处男就会觉得丢人这是真的吗?”我不久前问过一位美国同学。

“是啊,我15岁迫不及待把第一次给了一个姑娘,现在想想觉得这是最丢人的。”Matthew是住我楼下的白人小哥,是个会穿超短裤渔网袜超高跟上学,化着不精致却酷炫的烟熏妆,搭配芭比粉唇膏的一米九大汉。以前跟他讲到性教育的话题,他说美国的性教育简单粗暴,只教怎么用避孕套,什么情况吃什么避孕药,他高中念的是catholic school,在严格的校训下得性病的孩子也不少。

我认为开放的性教育未必是不好的,但太过开放是不行的。

-高敏嘉,来自上海,现居于纽约,在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读大一。

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在上海控江中学),高二,老师花了一节数学课给我们讲性教育,男女一起的。那个时候不大理解,为啥要用数学课讲这个。进了大学也没有老师会讲。知道的信息是从同伴教育——就是宣传大家要正视同性恋人群的组织——了解到的,会真的教你那种避孕套怎么用啥的。我觉得老师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数学老师比较偏袒女生。主要目的是保护女生。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数学老师问。如果一个女生怀孕了,会有什么表现。然后女生的回答就停留在电视剧里的影响或者情节里:会呕吐,肚子变大。男生才更精确:月经没有了。那个时候就震惊了,觉得非常奇怪。为啥男的知道女的自己竟然不知道。所以后面想想真的有必要。应该更尽早让小孩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奚月影,来自上海,现任WLSA复旦国际高中课程班升学指导老师(WLSA Fudan Academy)

高一由于生理期不正常,连着三个月都没有来月经。那时候刚跟18确定恋爱关系,有个周日下午妈妈送我去宿舍的时候发生了如下对话:

妈: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是不是怀孕了?我下个星期带你去做个检查吧。你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跟妈妈说,不管发生什么妈妈都是最爱你的。

我:我什么也没有,他对我很照顾的。

妈:妈妈不管多心疼你,出了事情还是会痛在你自己身上,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我当时觉得被妈妈冤枉很委屈,却又明白只有妈妈才是那个不管发生什么都疼我爱我的人。心里虽委屈却温暖。

后来有一天,我和18(“18”为当时给男友叫的昵称,他不愿意公开他的姓名)正并肩走在学校的楼梯上时,撞见了来帮我办转学手续的爸爸。他阴着脸,扫了一眼18,我示意18先走。爸爸反手一个耳光,警告我不许跟他来往。这也许是一个爱女心切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吧,虽然这种方式我无法接受,但我也明白他不希望我有意外。

三年过去了,双方父母早就接受了我们谈恋爱的现实,但是双方父母的教育方式却完全不同。18出国之前,他的妈妈警告他,不要对我做他不能负责的事,而他的爸爸拿出了一盒避孕套给他。听到他分享的这个尴尬的故事后,一边觉得好笑,一边又觉得心寒。父母是爱我的,但却从来没告诉我过如何保护自己。似乎这是中国父母潜意识里的普遍现象,把无知当纯洁,把自由当下流。

初二的时候,懵懵懂懂的我在家门口受到了第一次性骚扰。当时是冬天,不存在我穿着暴露的问题,可在我开门的时候,一个陌生男人悄悄地在背后环住了我,用力地捏我的胸部,我用力挣脱以后反过身来踢了他一脚,他一脸嬉笑地说就是跟我玩玩的,然后夺门而去。父母回家后我告诉了他们,他们表示了对那个变态的愤怒,说要报警,但是第二天早上,这件事情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大家都对它闭口不提。

来美国的三年里,我也碰到过两次性骚扰,每次我都成功逃离侵犯者,却再也没告诉过我的父母。一是觉得出门在外不该让父母担心,二是因为知道就算被骚扰,也没有人会站出来保护我,不想再让自己失望罢了。

性教育的意义不是为了让人畏惧性,逃避性,也不只在于对生殖器官的剖析,而是要教会人尊重和自我保护。

-董晓童,来自上海,现居住于美国加州洛杉矶,就读于Bishop Amat Memorial High School。



相关文章:

性爱代表什么?谈谈中美性教育的差异

开放二胎后中国为女性“取环”,你怎么看?


公告:时报君有个人微信号啦!

欢迎大家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和我做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